1、与“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C.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D.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尊敬 资料 围绕 多愁善感
B.贸易 障碍 唯一 奴颜婢膝
C.偶然 成熟 领域 相互交措
D.枯燥 撰写 按照 实用价值
3、官帽椅定型于( ),其形类似当时的官帽,故得此名。
A.明代 B.元代 C.宋代 D.清代
4、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矜(jīn)持 挨 (āi)批 髌(bìn)骨 不着(zháo)边际
B.鳞(lín)爪 忸(niǔ)怩 画片(piàn) 蹑(niè)手蹑脚
C.耕(gēn)耘 揩(kāi)油 垮(kuǎ)塌 撑(chēng)杆跳高
D.翩(piān)跹 妊娠(shēn) 重创(chuāng) 因噎(yī)废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谨拜表以闻
A. ②③ B. ⑤⑥ C. ①⑤ D. ②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铸剑[注]
鲁迅
(父亲)因替王铸造了绝世好剑而被王所杀。刚满十六岁的眉间尺便踏上了为父报仇之路。
他换好衣,背上剑,和挑蒽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走来王浩浩荡荡的队伍。
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但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起来时,肋下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
路旁的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
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
“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黑色的人说。
“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
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
“我会给你报仇。”
“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眉间尺紧紧盯着两粒磷火一样的眼睛。
“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
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
“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
“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
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向王城扬长地走去。
午后,国王一起身,就又有些不高兴,待到用过午膳,简直现出怒容来。……他常常要发怒;一发怒,便按着青剑,总想寻点小错处,杀掉几个人。
“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王解闷,因此特来奏闻。”
“传进来!”
并不要许多工夫,黑色人已站在殿阶下。
“臣名叫宴之敖者;生长汶汶乡。少无职业;晚遇明师,教臣一把戏。这把戏一个人玩不起来,必须在金龙之前,摆一个金鼎,注满清水,用兽炭煎熬。一到水沸,这头便随波上下,跳舞百端,且发妙音,欢喜歌唱。这歌舞为一人所见,便解愁释闷,为万民所见,便天下太平。”
“玩来!”王大声命令说。
那黑色人玩起把戏来,果然那头唱起歌来,转着圈子,一面又滴溜自己翻筋斗,人们还可以隐约看见他玩得高兴的笑容。
忽然歌声一停,沉了下去。
“怎了?”等了一会,王不耐烦地问。
“大王,”那黑色人半跪着说。“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团圆舞,不临近是看不见的。臣也没有法术使他上来,因为作团圆舞必须在鼎底里。”
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刚在惊疑,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
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处。王又狡猾,趁眉间尺偶一疏忽,咬住了他后项窝,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
黑色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潮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挣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先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后来只能躺着呻吟。
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待到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1924年至1926年间,是鲁迅“心的裂痕和思想的矛盾陷得最深”的时期。个人的遭遇,社会的动荡和剧变,亲历“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的血与火,使鲁迅感到异常痛苦。同时,也使得他更深刻地认识到“革命无止境”,必须“永远进击”。而《铸剑》正是此间的创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擅长人物刻画。比如“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晏之敖的干练,暗示晏之敖能取得胜利。
B.眉间尺走上复仇之路出师不利,遇晏之敖重燃复仇希望;本陷于败局,但最终取得胜利,情节一波三折。
C.小说形象富有象征性。剑与头颅象征信念与牺牲。两位复仇者借它们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意向上的交接。
D.三头搏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作者对其进行细致描绘,突出了主旨,但也让叙事显得更压抑。
【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3】看客、闲人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刻画眉间尺与干瘪脸少年发生争执时的那群闲人的用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写文章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文中就以其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历来为人称道,但也有古人对此持有异议。苏洵在《六国论》中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评价此事。
(3)《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此典以明志。
8、(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4)楼前池塘里原是有荷花的,后来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5)“____________,山色空濛雨亦奇”,写尽了西湖佳景——晴雨皆宜:湖光映月,波纹荡漾;山色空濛,烟雨霏微,真是人间天堂。
(6)有志的青年都有远大的目标,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才能创造奇迹。离开了这些,只能落得“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的结局。
(7)请从下列名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填在下文横线上:
师长对于幼辈,特别是对青少年.总是寄予莫大的希望,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喻青少年莫负大好青春,应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及时建功立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山西村》中写出农家款客尽其盛情的句子是 “________”,写出诗人山间漫步迷惘之际豁然开朗的句子是“______”。
(2)《蜀道难》中由上至下正面写出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写出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 “____”;文中“___________”的学习观,阐明了学习是每个人的终身使命和价值追求。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说,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知道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
(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士兵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视死如归,并非是为了封赏。
(3)诗人揽镜自照,常常引发时日消逝、青春不再、老大无成等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___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对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情深意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经杜甫旧宅
(唐)雍陶①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注)①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
【1】(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开门见山,诗人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地的生活,由景及人,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 颔联对仗工整,诗人感慨只见旧宅,不闻新诗,“旧宅”“新诗”形成对比,寄寓了诗人的慨叹。
C. 颈联中“尽”“迟”二字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作者对鸥鸟无情、马步迟缓的恼恨之情。
D. 尾联写“山月”本就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诗人寓情于无情之物,又故嗔其无情,语奇而意深。
E. 本诗借多种景物描绘出杜甫旧宅荒凉、缺少生机的特点,全诗欲扬先抑,诗人情感一波三折。
【2】(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神宝,父思俨,五代时为内侍,宋初皇城使。兄神兴,左领军卫大将军致仕。神宝初为黄门,太平兴国中,从征太原,擐甲登城,中流矢,稍迁入内高品,监并州戍兵。屡出袭贼,前后破砦三十六,斩千余级,大获铠甲、牛马、橐驼,因筑三砦。诏褒之。九年,命与尹宪屯夏州,时岌伽罗腻等十四族久叛,神宝率兵大破之,焚其庐帐,斩千余级,虏获甚众。
雍熙中,朝廷遣使绥、宥、麟、府州,募边部愿攻契丹者,赐以金帛。神宝上言:“狼子野心,由此或生边隙。”乃止。俄转殿头高品。淳化中,使河东,阅视堡栅兵骑。慕容德丰自邢台徙延州,未至郡,诏神宝乘传权州事。环州近边内扰,与陈德玄讨之,破牛家族二十八部,且规度通远入灵武路,就命环庆同驻泊。牛家族复结众叛,又破之,歼余党于极泉镇,获其渠帅九人。西戎寇鄜,以援之之劳,迁供奉官,与田绍斌部送灵州刍粮,即命驻泊。
李继迁入寇,与慕容德丰袭破其堡砦,焚帐幕,获人畜数万计。连诏嘉奖,迁内殿崇班。至道初,继迁再寇灵武,神宝遣人间道告急阙下。贼围之岁余,地震二百余日,城中粮糗皆竭,潜遣人市籴河外,宵运已入。间出兵击贼,贼引去,以功拜西京作坊副使。又命于浦洛河、清远军援刍粮,与杨允恭议造小车三千,运粮至环州。三年,迁西京左藏库副使。出使灵武,还,奏对称旨,面授供备库使。
咸平中出为高阳关钤辖,徙贝、冀巡检。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入为内侍右班副都知。真宗朝陵,留与刘承珪同掌大内事。大中祥符初,勾当三班院,又掌诸王宫事。迁西京左藏库使、领密州刺史兼掌往来国信。
神宝莅职精恪,性吝啬,畜货钜万。天禧初,以皇城使罢内职。三年,卒,年七十一。录其子守志为入内供奉官。
(节选自《宋史·窦神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B.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C.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D.会原州野狸族三千余众徙帐于顺成谷/大虫堪与熟魏族接战/诏神宝/和洽之/至则定其经界/遣悉还旧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五代分别指的是梁、唐、晋、汉、周,而为了和历史上同名朝代区分,后世又将它们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
B.供奉官即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唐代指黄门侍郎等官。宋代武职阶官有东、西头供奉官,内侍阶官有内东头、内西头供奉官。
C.河外是古地域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言河外意义不尽相同,有时指黄河以南地区,有时也指黄河以西地区,这与河内相对。
D.真宗是宋朝第三位皇帝,曾北上亲征,与辽军会战檀渊,后约为兄弟之国,签订“檀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神宝勇猛无畏,屡立战功。他初为黄门,便在太原之战中崭露头角,冒死登城,获得升迁。后多次攻破敌寨,斩获颇丰,受到太祖表彰。
B.窦神宝独立思考,适时进言。朝廷曾派使者到沿边诸州招募愿意攻打契丹的部族,并给予赏赐。窦神宝认为此做法或生边患,并说服皇帝。
C.窦神宝审时度势,灵活应变。李继迁再次攻打灵武时,他派人从小路向朝廷告急。在敌人长期围城期间,他暗中派人买粮,晚上运到城里。
D.窦神宝为官精心谨慎,本性吝啬。一生多次升迁,历任众多官职,积聚了大量家财。天禧初年,被罢去皇城使的职位,留任内侍省诸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慕容德丰自邢台徙延州,未至郡,诏神宝乘传权州事。
(2)出使灵武,还,奏对称旨,面授供备库使。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诗人屈原叩问苍天,对某些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对真理积极探索。
一百年前,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叩问大地,开启了对中国未来的探索之旅。
几个月前,中国的航天人又叩问苍穹,“天问一号”开启了火星探测的征程。
作为开启新征程的一代青年,我们应该发出怎样的“叩问”,做出怎样的回答呢?请以“叩问”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