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零,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A. 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 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 逢草逢花报发生 似开未开最有情
D. 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有情
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顷之未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臣请入,与之同命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⑨秦之遇将军,可谓矣⑩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 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 B. 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
C. 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D. 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句中 的“红”与“绿”指的是什么?( )
A.指代农作物
B.指代风光日影
C.指代江河湖海
D.指代花草树木
5、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即“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于网络文学具有固本培元、强筋壮骨的作用。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滋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小说《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酝酿和语言表达上吸收和化用《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并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武侠仙侠小说影响,得其神韵,并将其融入作品血脉,使作品有着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网络文学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网络作家以文化自信树立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意识。网络是传播的工具,文学是传承的栽体,二者的结合意味着用最先进的媒介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笔下的作品不仅无“根”,而且失“魂”,因为只有胸中有文化,笔下才会有乾坤。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蒋胜男说她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胡服骑射、商鞅变法,还有《诗经》、《楚辞》的篇目。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也潜沉了一些沉疴痼疾、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惩恶扬善、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成王败寇、男尊女卑、窝里斗、厚黑学等思想糟粕。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特别是那些需用架空历史、异域界面进行艺术设定的玄境仙踪、武侠灵异、主角穿越类小说,更需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辨识能力,基于时代和艺术的需要激浊扬清,去芜存菁,不能宣扬诸如弱肉强食、等级差别、宿命论等错误观念。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才是保证作品品质的“压舱石”。
还有,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网络文学秉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是为了吸取前人的文化智慧,使其成为涵养网络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源泉,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阿耐的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诛仙》汲取传统文化滋养,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理解和艺术阐释,故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小说。
B.只有将网络和文学结合起来,才能传播最具文化价值的人类文明遗产,实现网络文学创作的价值增值。
C.网络文学作家要想自己笔下的作品拥有“根”和“魂”,就必须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
D.传统文化内容驳杂,良莠并存,作者在将其选作创作素材后应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推动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为宗旨,先阐述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网络文学的重要作用。
B.文章以《诛仙》和《大江东去》为例,都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有滋养作用。
C.文章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阐述了网络文学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必要性与方法。
D.文章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既强调传承与弘扬,也注重分辨与创新,体现出了观点的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精神血脉”只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演化而来,这已经为创作实践所证明。
B.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能够引用教科书中内容,是她有文化,懂文化,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表现。
C.相对而言,那些需用架空历史、异域界面进行艺术设定的网络小说,对作者辨识传统文化的能力要求更高。
D.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创新,网络作家要善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3)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赤壁赋》一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从“不变者”来看,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杜甫济世情怀和献身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蚯蚓的用心专一形成对比,从反面强调了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品行高洁,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喻自己的美德。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 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 中描写洞庭湖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不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商大和旅客都不能通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边地天气变化急剧。
(2)《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
罗隐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
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
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
【2】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同“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通其道 通古今之变
B.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C.囚于请室 于妻子何如
D.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