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西藏自治区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那种传说精神病院给病人坐电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带有电棒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 2、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1)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_______________,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

    (2)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_______________,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A.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  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

    B.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冲着隔夜的寒气  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

    C.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  背光则幽暗,迎光则微明

    D.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冲着隔夜的寒气  背光则幽暗,迎光则微明

  • 3、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王阁序》的“序”是一种诗文序,一般放在诗文的前面;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B.“星分翼轸”中的“翼轸”是星宿名称,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C.“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为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这里指蛮荆,瓯越之地;“夏”是古代汉族的自称,这里指中原地区。

    D.“喜托龙门”中的“龙门”是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的黄河中,那里两岸夹山,水险流急,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则变为飞龙。现在多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鉴于健康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出台禁烟条例刻不容缓,要将戒烟纳入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②近日,由于楼市投机者东山再起,为给仍然躁动不安的楼市继续降温,上海、重庆同日发布新政,由此可知未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紧是大概率事件。

    ③中国消费者协会2016“双11”网购体验式调查报告指出,144款调查商品中有34款商品的测试评价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部分平台商家的职业操守每况愈下。

    ④我国高景一号01组4颗0.5m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组网运营后,可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每天重访1次,这就意味着天气状况良好时卫星可一览无余全球任一区域。

    ⑤在当今中国文化情境中,何学斌、何学芬等川籍画家在艺术创造上品格独立,二二十年来他们锲而不舍地耕耘艺坛,厚积薄发,终于收获书画创作的累累硕果。

    ⑥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气象历法,在我国已经使用两千多年,时至今日它还在指导着国人的生产生活,因此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A. 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各题。

    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

    ⑴一种被称为量子通信的新的通信方式初露端倪。它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时通信,因此,它可望承担起未来宇宙通信的使命。那么,什么是量子通信呢?

    ⑵简单地说,量子通信就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之间存在的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的传递。量子力学指出,如果我们对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到这种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管这两个粒子间相隔多远。上述这种微观粒子间的超光速关联和影响叫做“缠结”,它是一种具有交互作用的粒子之间通过“感应”而建立的神奇连接。这种连接是实现超光速通信的主要依据。量子通信的优点很多,首先便是它的零时延,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它可望应用于未来的星际通信;其次是它可以不通过双方之间的空间进行,这就避免了环境对通信的干扰;第三,是保密性强,因为信息载体可以只保存在收发信息的双方,使与此项通信无关的第三者无法干扰和窃听。此外,它还是一种环保型通信,不会产生电磁污染。

    ⑶ 量子通信系统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按其所传送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隐形传态是一种脱离实物的信息传送,它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再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隐形传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⑷ 1993年,6位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测量而获得,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⑸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需要将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另外,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还有可能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以至有一天,可以将生物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选自2007年第7期下《百科知识》)

    1下列对本文说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序顺序

    B. 时间顺序

    C. 空间顺序

    D. 逻辑顺序

    2第(3)段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类别

    B. 举例子

    C. 下定义

    D. 打比方

    3下面各项中,对“量子通信”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量子通信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实时通信。

    B. 量子通信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C. 量子通信是具有零时延,抗干扰,保密性强的环保型通信。

    D. 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的新型通信。

    4下面各项依据原文进行的推断和想象,正确的一项是(   )

    A. 量子通信因为具有零时延的优点,所以可用于星际通信。

    B. 只要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最终实现量子通信。

    C. 接收者获得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D. 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大脑植入生物芯片后,就可以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屈原的《离骚》,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

    (3)古代诗人常用“东风”这一意象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借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官规模宏大,秦始皇生活纷奢。

    (2)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弟子们既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又要加强自我反省。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肯定以及不为金钱所驱使的豪迈之情。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从无穷的江水间探索出绵延久长的人类与明月共存的哲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雄奇壮丽景象渲染了环境气氛,继而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

  • 11、劝学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反面举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6)古人议论喜用对比。比如荀子的《劝学》中将螃蟹的“________”与蚯蚓的“________”相比照,强调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7)《劝学》中的“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8)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________”,并提示人们“________”才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

    (9)《劝学》中以在顺风中呼喊为喻,形象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时说“________”,声音并没有加大,“________”。

    (10)《劝学》中“___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①本诗是诗人五月间在交河(唐朝在西域的戍所,今新疆吐鲁番市西郊)送别友人时所写。②火山:亦称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火山,突出其高峻峭拔,为描写火山云设置了一个雄浑的背景,开篇自然,巧妙蓄势。

    B.“满”“凝”二字从正面表现火山云的广阔密实,“飞鸟”一句从侧面烘托火山云的酷热难近。

    C.五、六句从时间角度落笔,描绘火山云早晨阻断大风、傍晚随雨聚集,表现其非凡的力量和气势。

    D.结尾两句切合题目中的“送别”,“孤云”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浮云”都有一语双关之妙。

    2诗歌的第七、八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借助注释口译课文文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泰山之,汶水西   )流;其,济水东流。阳谷   )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1)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   )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 ),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   ),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3)世皆谓之天门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   )雪,明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4)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汶水西_______   阳谷_______   _______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_______风雪   越长城之_______   _______   _______以入   世皆谓之天门_______   _______   _______天南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登泰山的经过。文章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B.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如写泰山的高峻,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来进行烘托。

    C.第2段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所见的壮丽雪景。

    D.姚鼐写文章强调“考据”,文中的“古长城也”“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均有考古意味。

    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B.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称首都;“京”“师”,旧时均可指国都。

    C.丁来,干支之一,丁未日的前一天是丙午日,后一天是戊申日。

    D.知府,也称太守,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3)崖限当道者

    (4)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有一个词语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流行开来——“少年感”。这个新生词语一出现就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少年感”是指已近不惑之年的明星却拥有如少年一般的面孔;有人认为“少年感”是始终保持阳光青春的心态;也有人认为“少年感”是不被世俗的污浊浸染,永远保持纯洁的心灵。

      作为青年学生的代表,《春城晚报》向你就众人“少年感”的现象约稿,请你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写一篇社评,来表达自己对“少年感”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以“致少年感”为题写一篇报社评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信件落款统一使用“一名高中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