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干燥   传颂诗文   钢锭   天高地阔

    B.精采   语言洗练   绵密   随心所欲

    C.钟爱   精巧无比   启发   精神饱满

    D.典型   无人问津   联想   淋琅满目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934年,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 故都的秋》。

    B.《故都的秋》对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在课堂上语文老师把这课讲得很透彻。

    C.郁达夫不仅是著名作家,而且是革命烈士,作为他的后代,能不为此由衷地感到自豪吗?

    D.为了传达精细的感觉,郁达夫仿佛一直在寻觅、摸索语词,调整、选择句式,以确保文章气韵的流畅与贯通。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学家期待夏朝文字的出现,但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夏文宇的横空出世,甲骨文是__________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环境下,可能早已________。同样,________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也是________。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基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这似乎是商代晚期礼制构建和等级区分的一系列新尝试之一,可视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变革现象,而非传承有序的制度或传统。

    A.可望而不可即 淹没 憧憬 强人所难

    B.可遇而不可求 淹没 憧憬 强词夺理

    C.可遇而不可求 湮没 期待 强人所难

    D.可望而不可即 湮没 期待 强词夺理

  •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烟涛微茫难求(确实)                      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遮蔽)                      渌水荡漾猿啼(凄清)

    D.迷花倚石忽已(睡着)                      熊咆龙吟岩泉(震动)

  • 5、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鸷鸟之不兮 ②心而抑志兮 ③余马于兰皋兮

    ④固前圣之所余冠之岌岌兮 ⑥朕车以复路兮 ⑦謇谇而夕替

    A.①②⑦/③⑥/①⑤ B.①③⑥/④⑤/②⑦

    C.①⑦/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③⑥/④/⑤/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强调,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文件指出,要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实现古籍数字化资源汇聚、开放和共享。统筹古籍数字化版本资源建设与服务,推进古籍专业数据库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展古籍文本结构化、知识体系化、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加速推动古籍整理利用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凸显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繁荣古籍事业。

    (摘编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

    材料二:1949年到2019年,我国共修复整理出版近38000种古籍,照此速度,将我国现存约20万种古籍全部修复整理出来,可能需要300年。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修复整理,二三十年就能完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古籍,正在现实中生动实践。字节跳动向北大教育基金会提供捐赠,这些捐赠将用以研发“古籍数字化平台”,加速中华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古籍的修复整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近年来,高校、科研机构借助古籍数字化平台,不断地将OCR(光学字符识别)、AI句读、实体识别等技术运用于古籍修复整理,成效显著。以OCR应用为例,用电子设备对纸本古籍一扫,古籍上的内容就能迅速在计算机中生成数字文档,效率比人工录入提升千万倍。

    “古籍数字化平台”还将向着进一步提升古籍整理的准确率、智能化水平和开放度发展。一方面,精校重点文本,满足专家学者对资料准确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学者和古籍爱好者利用智能平台上的文字识别、校对工具,实现在线上一站式完成古籍整理工作,提高效率,提升参与度。

    (摘编自《人民邮电报》4月25日《当古籍修复遇上AI,奏响古籍数字化保护新乐章》)

    材料三: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作品展”上,展示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学生马源和她的同学们的展品——“宋元学案传承可视化系统”。一幅横向流动的《千里江山图》上,标注了许多古地名。数百个衣袂飘飘的儒生,正在图上缓缓挪动,像是在“赶路”。

    人文研究的材料,如文献、图录、器物等,都可转化成某种形态的数据,从而使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处理它们,视觉化只是数字人文带来的附带效应,让人易于理解学术成果。而其深层逻辑,是研究范式从传统的文本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机器智能辅助下的典籍研究,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在机器智能的介入下,学者能获得瞬间处理海量资料的能力。从2004年起,杜晓勤等开始建设中国古代音韵数据库和中国古代诗歌文本数据库,共录入1万多个汉字的音韵和900多万字的诗歌,研发了“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这个系统,能快速、大批量标记与统计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几乎实现“一键”准确标注所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声律格式和合律程度。

    机器介入各类古籍研究后产生了一些伦理问题,如各类统计数据、可视化“图谱”或者“页面”,能否被认定为具有思想性的人文研究成果呢?

    在学界各领域,对数据集的重视都在日益增强,以古籍研究为基础的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不应轻视,而且要更加重视。无论是可视化成果本身,还是成果产生的传播效应,都是可以计量的。虽然数据驱动将智能技术引入了人文学科,但是数据的使用和意义的阐释,还是需要人文学者的介入和指导。而可视化本身,一方面可以帮助学者获得更多洞见,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向大众进行传播。这种效果,是传统手段难以达到的,是人文学科新气象的“薪火”,需要保护好。

    (摘编自《光明日报》4月13日,《数字化为古籍研究带来怎样的“蝶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籍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关乎中华文脉、民族精神和文化实力,应当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B.人工智能技术和古籍数字化平台在古籍的修复整理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明显。

    C.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转化人文研究材料为某种形态的数据,视觉化的处理能帮助人们理解学术。

    D.利用机器智能,“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快速、大量的标记与分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OCR技术,借助电子设备扫描纸本古籍,迅速将内容转化成数字文档,实现了高效率的录入,未来将逐步取代人工。

    B.随着古籍整理的准确率、智能化水平和开放度的不断提升,“古籍数字化平台”可满足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的不同需求。

    C.字节跳动向基金会捐赠,支持“古籍数字化平台”,帮助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整理古籍,将加速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

    D.尽管数字化古籍研究中有机器介入,但各类统计数据、可视化“图谱”或者“页面”,仍应该被认定为人文研究成果。

    【3】数字化给新时代古籍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请概括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

    (2)《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的手法,写万物有边际,暗喻女主人公坚定的立场。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天的雪花飘落,如漫天的梨花,但“______________”的寒意却让人无法承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通过写鱼游石潭的情景间接表现潭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自怜自答,运用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写内心愁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草”随时序而荣枯,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边际。古诗词中写到边地苦寒或抒发感伤之情时,常以草来映衬或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9、根据意思,填写名句。

    (1)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洞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弧舟中,听到洞箫声想到自已的凄凉身世,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5)《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地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被公认是他诗作当中最具有磅礴气势的一首,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充分地表现了作者胸怀远大的志向,对改革前途充满自信的那份豪情壮志。

    (2)《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咏史》中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杜牧则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秦朝当政者掠夺的残忍与挥霍的无度,以此警醒当代统治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有覆灭的危险。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远观阿房宫盘结交错的建筑群,它们犹如密集的蜂房和旋转的水涡,接着作者感叹“________________”。建筑之多,让人不能分辨东西方向,是因为这些建筑“________________”。

    (3)“雪”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有时真假难分,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句以梨花写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句则以雪写浪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妃

    吴雯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注】①明妃:即王嫱,字昭君。②自媒:为自己说好话,炫耀自己以求取悦于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昭君不屑于用可耻的行为达到被宠的目的,只希望能光明正大地录用。

    B.颔联对昭君的行为发表议论,把她提到了“国士”的高度,见解新颖,自成一家。

    C.颈联化用杜诗“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吴杜二人表达的意思相似。

    D.全诗先扬后抑,先写昭君的高尚情操,后写她的悲剧命运,两相并举,令人感慨。

    【2】诗人吟咏的昭君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得亡,乡月氏西走,至大宛。大宛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伊稚斜逐於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遣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厦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

    B.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

    C.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

    D.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朔,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中指汉武帝使用的年号。

    B.“月氏故居”中“故”与“故垒西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字含义不相同。

    C.“骞得间亡”中“间”与“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间”字含义相同。

    D.“会伊稚斜逐於单”中“会”与“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中的“会”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出使月氏途中,被匈奴抓获并扣留十多年,但他一直不忘祖国,坚守汉使职责,保存着汉朝使者的符节。

    B.张骞乘匈奴内乱逃回汉朝,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并建议对西域各国采用威逼利诱的策略。

    C.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自盐泽以东去往西域的道路变得畅通。汉武帝采纳了张骞招纳西域各国为藩臣的建议。

    D.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先到乌孙,后又分别派副使前往联络大夏等许多国家,最终与西域多国建立了来往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2)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时间2月13日,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达拉斯站的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昺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两盘,逆转战胜对手。吴易昺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的世界排名来到第58位,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

    回溯吴易昺的网球生涯,18岁时包揽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男单和男双冠军,进入职业网坛后,他受到训练和伤病困扰,一度暂停比赛,个人排名也遭遇断崖式下滑。但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做到更好:“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他曾在个人社交媒体感叹:“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