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我之见,读书①是一种休闲,②是高雅、优质的休闲。读书是一种享受。各种书籍,③是政治理论、文学名著、诗词歌赋,④自然科学,⑤去读,⑥会是一种愉悦。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不仅 | 也 | 或者 | 或者 | 只有 | 才 |
B | 也 | 而且 | 不论 | 还是 | 只要 | 都 |
C | 也 | 而且 | 无论 | 或者 | 只有 | 就 |
D | 不仅 | 而且 | 或者 | 或者 | 只要 | 才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上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上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吗?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就昏昏入睡了。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光吗?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的鸟叫声,像是嘈杂的竹乐声,像是姑娘们的吵嘴声,又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的乱唱声。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吱”一响,你就醒了。你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眶眶”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噜的话;稍偏右边,“喂喂”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会躺在床上吗?不,你不会。你跳下床来打开窗子,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吗?山上那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它的一部分。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的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3、下列对文言文知识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B.四夷,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
C.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称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D.《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症结( zhèng) 暴躁(zào) 忖度(cùn) 叱吒风云(zhà)
B. 弄堂(lóng) 方枘(ruì) 风靡(mí) 振聋发聩(kuì)
C. 肆业(yì) 碑帖(tiè) 炽热(chì) 呀呀学语(yā)
D. 跻身(jī) 剽捍(piāo) 毗邻(pí) 潜移默化(qiǎn)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储(zhǔ)粟 轻飏(yáng) 流憩(qì) 舸(kē)舰迷津
B. 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 云销雨霁(jì)
C. 帝阍(hūn) 叨(dāo)陪 坳(āo)堂 决(xuè)起而飞
D. 逋(bū)慢 榆枋(fáng) 洗(xiǎn)马 终鲜(xiān)兄弟
6、 三把茶壶
顾晓蕊
那个周末,我去汝州白云寺游玩,在返回的途中,路过一家名为“娄氏汝瓷”的店铺。早就听闻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家藏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却从未近距离地观览过,我心里生起好奇,决定进到店里去看看。
店铺的框架上,摆放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茶壶、茶杯、盖碗、茶盏等等,看上去造型简洁,釉色纯正,温润古朴。“真不错呢!”我边看边欣喜地叹着。
有位年轻人走过来,又黑又亮的眼里盈满笑意:“我是这店的主人小娄,请问,我有什么能帮您的吗?”我有些诧异,想像中的陶瓷艺人应该是稳持的长者,而他长得俊眉细眼,面若小生。
“这是祖传的手艺吗?”我端起一把木柄侧把茶壶来,狐疑地问道。
“娄家算得上是汝瓷世家,家父做汝瓷行当已经30余年了,我自幼常看他烧制瓷器,但真正入行才有两年多。”他坦言道,“这把汝壶你喜欢吗?那是我新烧制的。”
我仔细端详起手中的壶来,“这应该是传说中的雨后天青色吧?”
“说对了!雨过乍晴,一抹淡淡的天青,从北宋至今沿承千年,这是最动人的颜色。你看,它多么像江南山水泼墨画,带着迷蒙的神秘。”
稍停下他又说:“每一把汝壶都是有生命的,由于汝瓷胎与釉膨胀系数不同,会形成开片①。在安静的夜里,你如果留心听,就会听到釉面有极小极细的开片声。”
我听了他说的话,心动了,掏钱付款,购买了这把汝壶,还加了他的微信。
第二天的晚上,我冲上一壶茶,慢慢地酌饮,细细地倾听,果然听到有“呲呲”的声音,好似冰面开裂,玲珑清脆。
然而等倒了几杯茶后,发现茶壶木柄与瓷器的衔接处有渗水,我心中有点不悦。当即拍了照片,从微信上传给了他。
我很快得到回复,“非常抱歉!您把壶寄回来吧,我重新改进加固下。”
壶寄了回去,一周后返回来,我打开包装一看,倾时愣住了。
可能运送途中有磕碰,壶柄处出现断裂。我心里窝着一团火,又拍照传给他,那边回道:“您别急,我再快递一把壶过去,这次一定包裹好。”
三天后收到新壶,打开层层包装,我仔细查验,釉面润泽完好,冲水不渗不漏,这才放下心来。
那把断柄的茶壶,我种上菖蒲,做了案头清供。闲来无事时,我经常把玩新壶,简淡、素雅、明润,通体透着自安之美。
有一天,我正上班,接到一个电话,是小娄打来的,他说:“我来市里办事,顺道看望您。”
半个小时后,见到了他,他送我一把粉青壶,说是回报老客户。我开玩笑地说:“要是都这么送,你不就亏本了吗?”
他羞赧地一笑,说:“亏本是小事,不能失了诚信,给您带来麻烦,还望多多宽谅。”
接过茶壶,我有些过意不去,站到马路边,热情地跟他攀谈起来。
“年轻人能做到这样,也是很难得的,你怎么能够沉下心来,坚守这一古老的行当呢?”我不解地问道。
他说自己念书的时候,心性贪玩,后来勉强考上了个大学。毕业后,他向父亲借了十万块钱,跟朋友合伙开了家酒吧。
开始生意做得不温不火,可是看到其他家的酒吧做得生意火爆,朋友有点眼热,提出把红酒的商标揭去,换上洋商标好销售。他虽然感觉到有些不妥,但在利益诱惑下退缩了,默许了朋友的做法。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被人揭发,赔上了不少钱,生意就做不下去,只得停业关门。
他心情沮丧极了,回到老家。父亲知道情况后,没有责怪他,只是淡淡地说:“跟着我学做汝瓷吧!”
随父亲一起选料,揉泥,拉坯,施釉到装窑点火等等,一道道工序下来,他体会到了汝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烧制成功的第一件作品,是一盏盖碗,开片出窑后,他被粗粗细细、长短不一的裂纹惊到了,那裂纹状如鱼鳞,薄如蝉翼。
父亲严肃起来,对他说道:“釉面在烈火中淬炼,开片,就好像是涅槃重生。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你怕什么呢?”
他听懂了父亲的话,并由此迷上汝瓷,那细密温暖的烟火气息,让他觉得安然、踏实。
这一夜,我又闲坐着饮茶。桌子上的两把好壶,似隔着一抹烟云,深情对望着。开片使汝瓷有了通灵之美,只是你不知道,它们是否在怀想回忆窑变的前世今生。
隔了几个月,他从微信上发来几张图片,说自己新开一家名为“一九茶舍”的微店。细思之下,有淡淡的禅意在其中,抱朴归真,淡泊宁静。我想,或许他已经从汝瓷与茶道中,品嚼出了生活的真味。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8年1期,有改动)
(注)①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本是瓷器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再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先提到“还加了他的微信”后写到“当即拍了照片,从微信上传给了他”,这是一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B.买壶前后,“我”内心经历了几次转变,开始好奇,然后欣喜,心动,再转为不悦、窝火,最终放心,小说的心理描写富于变化。
C.“我”和年轻人刚接触时,明显感觉出年轻人有些不自信,技艺不高,所以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为以后多次换壶埋下了伏笔。
D.“汝瓷”简淡、素雅、明润,透着自安之美,把玩时能让人淡泊守静,“汝瓷”寄寓了“我”对生活的情感态度。
【2】小说插叙年轻人以前开酒吧和初学烧瓷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中“我想,或许他已从汝瓷茶道中,品嚼出生活的真味”,请结合小说内容,从小娄的角度说说他从茶道中品嚼出了怎样的生活真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走讥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一年后,政治日益清明、国内大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毕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魅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已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与“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谈到山中四季景色优美,其中写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琵琶女在京城时艺高貌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借兵器来侧面表现边塞酷寒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
(2)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3)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B.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C.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D.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方,京兆长安人也。性刚决,有胆气。仕周承御上士,寻以战功拜上仪同。高祖为丞相,方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以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侯,邑八百户。大定元年二月,高祖受禅,进爵为公。仁寿中,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左仆射杨素言方有将帅之略,荐之,上于是诏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而进。方法令严肃,军容齐整,有犯禁者,造次斩之。然仁而爱士,有疾病者,亲自抚养。长史敬德亮从军至尹州,疾甚,不能进,留之州馆。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其有威惠如此,论者称为良将。至都隆岭,遇贼二千余人来犯官军,方遣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击破之。进兵临佛子,先令人谕以祸福,佛子惧而降,送于京师。其有桀黠者,恐于后为乱,皆斩之。寻授欢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欢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万出越常,方亲率大军舟师趣比景。高祖崩,炀帝即位,大业元年正月,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三月,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于是济区粟,度六里,进至大缘江,贼据险为栅,又击破之。四月,师至林邑国都。林邑王梵志弃城奔海,方刻石纪功而还。 道远无辍,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方在道遇患而卒,帝甚伤惜之,乃下诏,赠上柱国、卢国公。
(选自《隋书·刘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B.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C.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D. 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侯,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爵位可分为公、侯、伯、子、男。
B.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世常有权臣以禅让之名来夺取皇权。
C. 仆射,官名。秦开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仆射”这一官名一直沿用到清末。
D. 上柱国,古代官职。起源于春秋时期,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唐以后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方刚毅果断,得以军功封爵。高祖时刘方南征交州,对待敌人或招降或斩杀,在平定李佛子和林邑国国王叛乱后,被朝廷追赠封为卢国公。
B. 刘方军纪严明,带兵有威有恩。刘方军令严明,军容齐整,有违犯军令的人必被斩首;同时又对士卒仁慈爱护,士兵患有病他也亲自抚慰关照。
C. 刘方方略得当,能以晓谕降敌。隋军至都隆岭,遇贼兵来犯,刘方遣将击破,大军逼近李佛子大营时,先派人向李佛子陈述利害,致其恐惧投降。
D. 刘方林邑征战,士卒伤亡巨大。刘方南征林邑,异常艰苦,终刻石纪功而返,但由于长途跋涉,连日行军,士兵脚都走坏,死去的人达十之四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
(2)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
14、题目一:
“脊梁”一词,用来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被称作“中国脊梁”的人们,抵御外侮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甘洒热血,不怕牺牲。和平建设年代,他们埋头苦干,舍身求法,为民请命。这些“脊梁”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这样的“脊梁”。
请以“中国的脊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