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三省六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B.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C.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工部。
D.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悬腕挥毫,笔走龙蛇,时如惊雷滚滚,疾风阵阵;时如长云飘飘,大石盘盘;错落如群鸟呢喃,参差若杨柳扶风。
②攀到小山顶上,环视四周,山高水低,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我扶着栏杆,眯着眼晴,痛痛快快地享受那拂面的清风。
③天台山的红叶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黄浆岩、银顶峰、花石海、十八里香草沟,而小九寨的红叶景观更是秀色可餐。
④各级党组织要帮助和督促党员在遵守清规戒律方面开好头、把持住、养成习惯,为建设良好的政务环境而不懈努力。
⑤他高度评价了志愿军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深刻指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内涵和深远意义,怎能不大快人心呢?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遣和赏玩的态度,虽然穷形尽相地描写人物的畸形生活方武,但是起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与哈姆莱特相比,窦娥是一个殉道者。她没有哈姆莱特那样鲜活的个性,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烈女”“孝妇”形象。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的这种单调的类型冲淡了丰富的个性,将相当多的人物定格于忠、孝、义等某种伦理观念的框架内。_____________。
A.使得中国悲剧主人公只能在低层次上反对邪恶,并不能从高层次上对现存的总体秩序进行本体的否定这种人物性格的单一化
B.这种人物性格的单一化从高层次上对现存的总体秩序进行本体的否定,不能使得中国悲剧主人公在低层次上反对邪恶
C.这种人物性格的单一化使得中国悲剧主人公只能在低层次上反对邪恶,并不能从高层次上对现存的总体秩序进行本体的否定
D.这种人物性格的单一化只能使得中国悲剧主人公在低层次上反对邪恶,从高层次上对现存的总体秩序进行本体的否定
4、《西游记》中的唐僧奉了哪位天子之命,去西天取经的?(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宗 D.唐高祖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平凡”,却一直在“发光”。 让我们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担当非凡的角色,释放微光,点亮民族的精神之火。
①每一个凡人的善举,是团结、是温暖,更是力量。
②面对疫情,他们选择默默坚守奋战,选择奉献担当。
③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点点萤火汇成星河璀璨。
④只要这股精神在,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
⑤做着看似平凡的小事,却以自己的“凡人微光”温暖你我。
⑥我们定能无往而不胜,达成每一个目标、实现每一个梦想。
A.②④①⑤③⑥ B.②⑤③①④⑥
C.③⑤④②①⑥ D.③⑥①⑤②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星期四。茨维达小姐向我解释说:“由于监狱长的特许,我可以在监狱探视日带着画笔和画纸进入监狱,坐到会见室的谈话桌边。囚犯亲属们这一纯朴而人道的行为有许多供速写的素材。”
我并未向她提过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她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她认为有必要为自己在那里出现进行辩解。我倒希望她什么也别告诉我,因为我对人物画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她果真把那些素描拿出来给我看的话,我肯定不知如何评价它们;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我想她大概把那些人像画收在专门的画夹里,并且每次都把那个画夹存放在监狱办公室里,因为昨天我看见她时(我记得很清楚),并未看见她带那个形影不离的速写本与铅笔盒。
“我要是会画画的话,我会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我断然说道,因为我想改变话趣,也因为我有一种自然倾向,要在无生命物质的状态中识别自己的各种心情。
茨维达小姐立即表示同意我的看法。她说,她最喜欢画的东西是小渔舟使用的那种“四爪锚”,它有四个爪钩。经过防波堤边停泊的小船时,她还指给我看四爪锚,并且向我解释,画那四个爪钩时选择倾角与透视角会遇到哪些困难。我觉得这个物体传给我一种信息,我应该译解这个信息:锚是一种鼓励,鼓励我固定在什么上面,抓住某种东西,沉下去,结束我这种漂浮状态,这种浮在表面的状态。但是,这种解释有可能产生这种疑问:
这是否是邀请我起锚向大海航行呢?四爪锚的形状中确有某种东西,也许是那四只爪钩,也许是那被海底岩石磨损了的四条弯臂,告诫我说,不论采取哪种行动,都会带来损伤与痛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不是一个深海使用的大锚,而是一个灵巧的小锚。它并不要求我放弃青春年华,只是要求我停泊一下,思考一下,研究一下我自己身上的未知数。
“要想从容不迫地从各个角度画这种锚,”茨维达说,“我自己就应该拥有一个,以便同它建立一种亲切的关系。您认为渔民会卖给我一个吗?”
“可以问问。”我说。
“为什么您不想买一个呢?我自己不敢去买,因为一个城里姑娘如果对渔民的一件粗笨的东西发生兴趣,会使人感到惊讶。”
我仿佛看见我把这样一个四爪锚送到她面前时,力求做得像在送她一束鲜花,因为四爪锚丑陋的形状显然不像一件礼品,送给她这种东西我有点于心不忍。当然,这里蕴藏着一种我未能发现的含义,我以后要好好体会它。想到这里便答应为她购买一只四爪锚。
“我想要带锚索的四爪锚,”茨维达补充说,“我会数小时坐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画那团绳索。因此,请您再买条长长的绳索,十米长,不,十二米长。”
星期四晚上。医生已允许我适度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为了庆贺这个喜讯,黄昏时我走进“瑞典之星”酒馆喝了一杯温热的朗姆酒。酒馆柜台边站着一些渔民、海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一位身穿监狱看守服的醉醺醺的老人声音洪亮地压倒各种议论说道:“每星期三,那个据说叫茨维达的,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郎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到星期四这一百克郎就变成了许多啤酒。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我呢,满嘴啤酒气味,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
“生活是串味儿,你还可以说,死亡也是串味儿,”另一名醉汉插话说。很快我就弄明白了,他的职业是掘墓人。“我要用啤酒的气味压倒我身上的死人气味。酒鬼死了,我埋过许多酒鬼,只有死人气味才能压倒他们身上的啤酒气味。”
我把这段对话记录下来,作为世界对我的警告,因为世界正在解体,并且企图把我也裹带进去。 (节选自《寒冬夜行人》,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茨维达小姐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就主动跟“我”解释出现在那里的真实原因,让”我”相信。
B.喜欢关注冈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收集起来,可见,茨维达为人质朴。
C.“我”喜欢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这才有了下文“我”与茨维达小姐交谈“四爪锚”的情形,这拓展了小说的情节内容。
D.小说以“我”与茨维达小姐的交往作为线索,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内容深刻。
E.本文通过茨维达绘画习惯的叙述与分析,刻画了茨维达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她的善良真诚、善解人意。
(2)第二段“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这一细节的透示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你如何理解小说里的“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探究作答。(8分)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
(3)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5月12日汶汉川大地震,毀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9)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0)龚自珍《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饮酒赋诗的情景。
(3)韩愈的师生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他认为,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学习,老师未必比学生资明,学生也未必事事不如老师。其理论依据是《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_________ ,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4)_________ , 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________,_________。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该诗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爱国之情。
(2)《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江州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从早到晚满耳都是“_________”,虽有山歌村笛,却“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一句,写百姓有着自己的各种快乐,用“__________”一句,表明自己会一直追求修身养性的高洁品格。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我们在异乡遭遇失意,且发现与他人境遇相似时,可以借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抒发感慨。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钉子与粮食作比,突出了秦王的奢靡。
(3)小刚在山中漫步,他听到杜鹃(又名“子规”)啼叫,于是想起了唐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刘过:南宋词人,曾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的策略,未被采纳而漂泊江湖。②弹铗:铗,剑把。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时,未受孟尝君重视,他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③菱花:镜子。④《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⑤《世说新语·简傲》载,阮籍在大将军司马昭的宴会上“箕踞啸歌,酣放自若”。⑥杜陵风月手:指杜甫。杜甫曾有《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三句由事起兴,间接点题,写“西来”情景,关键在于“风雨”二字。
B. 作者梦寻之“秋”,其意当不仅指秋之季节,更指沦陷的北方大好山河。
C. 六至九句写纵鸿雁可传信,但无处可落;而自己漂泊于异乡,韶华空逝。
D. 下片由现在转入回忆,词人当年曾慷慨悲歌,纵情豪饮,常常挑灯看剑。
E. 最后四句由感慨国事转入慨叹个人身世,点出写此词以泄愁苦、慰羁旅。
【2】本词几次引用典故,包含了怎样丰富的内容?请结合诗句的内容作答。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藩乃谢焉。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1仲博:范滂之弟 2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藩乃谢焉(________) (2)即自诣狱(_________)
(3)引与俱亡(________) (4)既有令名(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藩乃谢焉 击之,必大捷焉
B.犹以利刃齿腐朽 以逞寡君之志
C.滂死则祸塞 轻则寡谋
D.再拜而辞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划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朱零“宁受笞死”的行为可以看出范滂是一个怎样的人?
【5】文末用不少笔墨邪恶范母,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民最伟大,精神最可贵。当代中国一路跋山涉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雄史、精神史。
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建设岁月,中国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用心血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勤力同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