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情(chī) 慰(jiè)   洁(jiǎo)   标(zhì)

    B. 雳() 虹()   戏(xuè) 诗(háng)

    C. (ǎi) 属(juàn)   赘(léi)   红(shuò)

    D. (lán)  粗(guǎng危(pín)   丽()

  •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而且也是一种并不恰当的比较。

    ②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

    ③这种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超级稳定、迟滞发展的说法。

    ④中国的政治体制不是一成不变,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⑤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⑥以往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迟滞或停滞不前,较之欧洲的封建时代要显得特别漫长。

    A.③②④⑤⑥①

    B.④②⑥①③⑤

    C.④②⑥③①⑤

    D.③⑥④②⑤①

  • 3、在所有民居模式中,院落式民居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种。请问,院落式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 4、苏轼66岁在真州,作《自题金山画像》诗,这首自题诗,道尽一生坎坷,但是仍然表达出豪放的性格,他觉得自己在政治生涯里,引以为自豪做出政绩的地方是黄州、儋州和(    

    A.密州 B.杭州 C.湖州 D.惠州

  • 5、下列对原文内容(《乡土中国》)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对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文章详细叙述了一面美国国旗的来历及布设状态,叙述了海尔赛将军关于白马的故事,它们与文章主题有什么联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篇名句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换了人间。

    (4)___________,不带走一片云彩。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最终释然,懂得活在当下,不强取身外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即使不被理解,也要坚持自我,保持内心的芬芳。

    (3)《观刈麦》中借贫妇的话揭示赋税繁重,寄寓作者对百姓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出行准备粮食的三种情形:到近郊去的人,无需准备,“_____________”,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__________”;到千里外的人,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争知我,____________,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2)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不应有恨,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浮光跃金,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同气相求。(《易经·乾》)

    (7)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8)江南无所有,____________。(陆凯《赠范晔诗》)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杜牧在《赤壁》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3)许多名家的名字取自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离骚》中“____________”一句就成为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名出处。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裴十迪

    王维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注】①指还归时需要带的手杖等行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句点明写作缘由,“日夕”语出陶潜诗“山气日夕佳”,夕阳西下,风景独好,诗人情不自禁想邀朋友一起赋诗。

    B.三、四句着“望”“支”二字,写出诗人观景之姿态:“澹然”一词则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情。

    C.五、六句写春风轻拂,惊醒百草,篱笆之中,兰蔻丛生。两句以静写动,赋予春景以生机活力。

    D.七、八句写诗人在融融的日光照暖春舍时,信步出户,走家串户,来到田家那儿闲聊,说明诗人已经完全融入田园生活。

    E.这首诗语言清新素雅,朴实醇厚,写景真切自然,融情于景,表现诗人醉心自然,乐归田园的情怀。

    【2】苏轼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诗的特点,本诗描绘了几幅画面?请概括并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删改)

    [注] 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②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B.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敏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C.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D.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首领的位置传给尧。

    C.“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

    D.“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立即趋前”。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原因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2)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5】孟子为何不主动到朝廷见齐王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1年,在央视网络春晚现场,平均年龄74 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演唱《少年》刷屏。“少年感”一度成为热词,它指的是一些人拥有青春感,看起来很阳光、有活力的感觉。

    ——《新华网》

    在互联网社会,年轻文化是主流,不仅商家刻意讨好青年人,整个互联网文化也对年轻人推崇备至。这种社会环境自然逼迫人们保持“少年感”。即便一些人早已不是少年,却只能刻意保持一种年轻的“人设”。

    ——《人民日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