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或师焉,或不焉
C. 君子生非异也
D.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昔日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
B.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儒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
C.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代的俊杰。
D.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词采如蛟龙腾空、凤凰起飞,那是文词宗主孟轲;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
3、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右图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B.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C.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D.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 映入眼帘 赞叹不已 如烟似雾
B.明察秋毫 幅圆广阔 轻而易举 瞬息万变
C.瞻养父母 归根到底 晶莹透明 微波辐射
D.推陈出新 疏疏朗朗 因地治宜 无声无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跳出教条的藩篱、突破程式化思维,多察实情、多听心声,拥抱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把握的将是多元多变的现实,迎来的则是更有价值的人生。
B. 从艺术角度来看,我们很难说《乡村爱情故事》不优秀,但其真实、接地气的艺术追求,还是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市场最直接的反馈。
C. 大学文学教育的目的需要体现大学精神,不是以把文科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大众写手为目标,而是要成为高雅文化的守护者和引领者。
D. 我国科学家表示,不反对研究复活已灭绝的物种,但没必要执著于此,而应该将前沿的生物技术更多地投入到维护生物多样性、挽救濒危物种。
6、(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的骨骼筱敏
①是一个陈旧的比喻:树。
②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很少有东西与人的生命本质相关或者相似,所幸还可以看见树。我非常喜欢林子里蒸腾着潮气的老树和幼树,喜欢高崖上兀立挺拔,成为某种标志的松树或柏树,喜欢在田边村头,洒些许荫翳的古老的榆树或槐树。但还有一种树,因为时常相对,它们进入我的感觉更深一些,那是在城市的逼仄中仍然不死的树,它们大多营养不良,而且时常被粗暴地修剪。
③等待一棵树的长成需要时间,等待一个诗人的长成同样如此。
④一棵树只长它的遗传密码注定了的那种叶子,一个诗人也是这样。风,雨,虫灾,干旱,斧斫痕,工业废气……可以使某一季的叶子肥硕或者枯瘦,使某些叶子残缺,畸形,从而被认为具有病态美,但其本质的构成是不变的。无论如何,松针不可能像垂柳那样倒挂下来,使悬岩上的风看起来柔软。
⑤诗的生长,告诉我们一些很朴素的事情。心灵的感知方式是很朴素的,创造的使命也是很朴素的,就像在燧石上敲击出火花,就像叶子在枝头萌生伸展。
⑥事实上,我们肯定会遇上秋风的季节,满树繁茂一夜之间被扫落净尽。我们生活的时代总会过去,我们的青春总会消逝。那些曾经与阳光和月光都靠得很近的叶子是无力抗辩的,泥土自然会融解它们。幸运的诗人会有一两片叶子恰好被岩层选择了,这未必是那棵树上长得最漂亮的叶子,更未必是那片森林中最出色的叶子,但恰好是它飘落在被选择的位置,从而被岩层拓印下来,成为记载某个时代的化石。
⑦被选择或被遗弃,这很偶然,也很无理。但我所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有一些叶子即使适时地落到了最有利的位置,也还是不会在岩层上留下痕迹,比如那些滤去水分便没有自己的形状的叶子。而最终保留下来的,必然是有骨骼的。我们所见过的树叶化石,总是叶脉清晰,甚至比翠绿多汁的时节更清晰,这是树叶的骨骼,岁月使它显现出来。凭借这个,我们感知它生动的姿态,感知远古的诗人心灵的本色。
⑧我想,我已经学会了等待。在等待中,我明白,诗是一个进入内心的事实,而是否倾泻在纸上倒在其次。
(有删改)
【1】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第②段中的“一种树”喻指什么样的诗人?
【3】结合文意,下列基于第④段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应当按照自己心灵的本质进行写作。
B. 诗人在恶劣环境下写出的作品具有病态美。
C. 诗人不要惧怕外在力量对其写作的伤害。
D. 诗人不可能用迎合世俗的方法来改变世俗。
【4】文章回答了诗人如何让诗作留下“痕迹”这一问题,请你在本文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示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写蜀道的来历,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诗人即使是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不忘初心”,保持高洁品格。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
(2)《观沧海》中,诗人用“ , ”两句描写了水波荡漾,山石耸立的宏阔之境。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两句指出与死亡相比,仁人志士更厌恶的是失去做人的道义,所以在面对祸患的时候他们能慷慨赴难。
(4)孟子在“ , ”两句中指出那些能舍生取义的人有比生命更高的追求,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
(5)“ , ”两句表达了“不合道义的财富绝不能接受”的金钱观。
(6)《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河面桥梁的两句是“ , ”。
(7)“ , ”两句点明了阿房宫中的宫人曾经的身份。
(8)《阿房宫赋》中以比喻的手法表现秦朝贵族对从六国搜刮来的金银财宝挥霍无度,且随意抛弃的三句“ , , ”。
(9) ,用之如泥沙?
(10)《论语》中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9、结合上下文填写恰当的语句。
(1)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饮,享受室中之乐,心情愉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
(3)《浪淘沙》中,李煜借落花流水象征故国一去不回,表达亡国之君的悲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国首部关于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年,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了压倒性位置。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和黄庭坚《登快阁》“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描写的“澄江碧水”将永远流淌在华夏大地。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状写云气升起、倦鸟还巢的自然之景,借以表达自己回归田园的惬意与安适。
(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尽显报国忠心,也成为后代文人咏叹的主题,比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就亭记
(清)施闰章
①地有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二者常难兼之;取之官舍,又在左右,则尤难。临江地故硗啬①,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予至则构数楹为阁山草堂,言近□阁皂②也。而登望无所,意常怏怏。一日,积雪初霁,得轩侧高阜,引领南望,山青雪白,粲然可喜。遂治其芜秽,作竹亭其上,列植花木,又视其屋角之障吾目者去之,命曰就亭,为就其地而不劳也。
②古之士大夫出官于外,类得引山水自娱。然或逼处都会,讼狱烦嚣,舟车旁午,内外酬应不给。虽仆仆于陂台亭观之间,日餍酒食,进丝竹,而胸中之丘壑盖已寡矣。何者?形怠意烦,而神为之累也。
③临之为郡,越在江曲,阒③焉若穷山荒野。余方愍其凋敝,而其民亦安予之拙,相与休息。俗俭讼简,宾客罕至,吏散则闭门,解衣盘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顷岁军兴,征求络绎,去阁皂四十里,未能舍职事一往游。聊试登斯亭焉,悠然户庭,凭陵雉堞,厥位东南,日月先至,碧嶂清流,江帆汀鸟,烟雨之出没,橘柚之青葱④,莫不变气象、穷妍巧,戛⑤胸拂睫,辐辏⑥于栏槛之内,盖若江山云物有悦我而昵就者。
④夫君子居则有宴息之所,游必有高明之具,将以宣气节情,进于广大疏通之域,非独游观云尔也。予窃有志,未之逮,姑与客把酒咏歌,陶然以就醉焉。
[注]①硗啬:土地坚硬贫瘠。②阁皂:山名。③阒:寂静。④青葱:鲜绿。⑤戛:触击;拂:掠过。⑥辐辏:聚集。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乎 B.焉 C.然 D.矣
【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士大夫疲于应付官务,无暇引山水自娱。
B.古代士大夫疲于应付官务,审美意趣已尽失。
C.叙写为官常态呼应首段游观、人力二者难兼。
D.与后段作者胸藏意趣登亭饱览山水形成对比。
【3】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4】评析本文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意义。
14、从人的认知发展来讲,“自我中心”是人类认识自我的起始阶段,随着社会阅历和社交生活的丰富,自我认知水平会延展拓宽,人们会愈来愈发现“自我中心”的局限性。
请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