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②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
③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
④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⑤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⑥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⑦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⑧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A. ①⑤⑥⑦⑧/②/③/④
B. 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梵语(fán) 彳亍(chì) 契诃夫(hē) 椎心痛恨(chuí)
B.荷锄(hè) 攒射(cuán) 血淋淋(xuě) 身陷囹圄(yǔ)
C.藤蔓(wàn) 勖勉(xù) 潭柘寺(zhè) 饿殍遍野(piǎo)
D.癖好(pǐ) 傩戏(nuó) 白鹄舫(gǔ) 戎马倥偬(zǒng)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当水温降低到一定阀值时,微囊藻营养体下沉至湖泊底部(多为单细胞生物),并继续保持以营养体的方式度过冬季。
B.他们演奏的作品是梅西安在战俘营里写的《时间终结四重奏》,《时间终结四重奏》这个标题的典故出自《圣经·启示录》。
C.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枯叶蝶:从右边看是蝴蝶,从左边看却似桔叶;飞翔时看是蝴蝶,落地时却又像一片枯叶。
D.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的项目十分丰富,既有赛马、赛车、赛跑等径赛项目,又有跳高、跳远、标枪等田赛项目。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B.即使你不同意,我们也将按计划执行。
C.凡卡宁可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身边。
D.虽然我学习十分刻苦,但是成绩不是很理想。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 不论政界还是军界,对于贪腐现象,必须露头就打,不能养虎遗患,更不能挂一漏万,让贪腐者存有侥幸之心,而是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B.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安之若索。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处乱不惊,是一种境界,也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走出困境。
C. 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爱莫能助。
D. “转基因玉米”事件的双方涉事者首鼠两端、各执一词;转基因技术本身没有错,最重要的是关系民生的科学试验都必须履行法律审批程序。
E. 在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发表了演讲,他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考。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7、《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周郎赤壁。
(2)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奇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物珍人杰,钟灵毓秀的特点。
(3)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4)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刻画出江水水气弥漫的景况。
(2)《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述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说明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还须借助“外物”。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的高大壮丽。
(3)“管弦”本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管乐和弦乐的统称,古代诗文中常以“管弦”来抒发情感,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
【魏晋】阮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士”二句出语壮阔,“何”字带着饱满情感,赞扬壮士威震八荒的昂扬高志。
B.“驱车”句照应“威八荒”,“受命”句启领下文之出征效命,使全诗章法严谨。
C.“良弓”二句写壮士武器装备之精良,衬托壮士的英武风采和慷慨赴国难的豪情。
D.此诗与《诗经·无衣》一脉相承,都表现战况的激烈和壮士轻生死重名节的气概。
【2】论者认为阮籍这首诗直承雄健深沉、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这种风骨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序洛诗
白居易
①《序洛诗》,乐天自序在洛之乐也。
②予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之后,苏、李以还,李陵、苏武始为五言诗。次及鲍、谢徒,迄于李、杜辈,其间词人闻知者累百,诗章流传者巨万。观其所自,多因谗冤谴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情发于中,文形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今古,什八九焉。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于斯见□。又有以知理安之世少,离乱之时多,亦明矣。
③予不佞,喜文嗜诗,自幼及老,著诗数千首。以其多矣,故章句在人口,姓字落诗流。虽才不逮古人,然所作不啻数千首。以其多矣,作一数奇命薄之士亦有余矣。今寿过耳顺,幸无病苦,官至三品,免罹饥寒,此一乐也。大和二年,诏授刑部侍郎。明年,病免归洛,旋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居二年,就领河南尹事。又三年,病免归履道里第,再授宾客分司。自三年春至八年夏,在洛凡五周岁,作诗四百三十二首。除丧朋、哭子十数篇外,其他皆寄怀于酒,或取意于琴。闲适有馀,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岂牵强所能致耶?盖亦发中而形外耳。斯乐也,实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此而不适,何往而适哉?兹又以重吾乐也。
④予尝云:“理世之音安以乐,闲居之诗泰以适。”茍非理世,安得闲居?故集洛诗,别为序引,不独记东都履道里有闲居泰适之叟,亦欲知皇唐大和岁有理世安乐之音。集而序之,以俟夫采诗者。甲寅岁七月十日云尔。
(选自《白居易文集校注》)
【1】以下虚词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最恰当的是( )。
A.也
B.矣
C.乎
D.焉
【2】以下对文中提及的“洛诗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集中的诗歌多为愤忧怨伤苦叹之作。
B.集中的诗歌为诗人情感的忠实表达。
C.集中的诗歌皆为闲适酣乐寄怀之作。
D.集中的诗歌皆为采诗者观民风而作。
【3】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4】白居易在这篇序中提出了“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创作原则。结合《琵琶行》,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创作观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见海尔企业的成就,很难会想到这个家喻户晓的企业,是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成就的。那么,又是什么使它走向财富?“不是别的,是诚信创写的历史佳纪”。厂长张瑞敏自豪地讲到,“记得那时的工程濒临倒闭,而且在用户反应我们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时,我毫无顾虑地当着全厂职工的面,用大锤将76台不合格冰箱全部砸毁!其实我也知道,这是“海尔”最后的挣扎,前进是成功,后退是倒闭,但我有勇气与诚信并肩闯困难!”如今,“海尔”成为了我国唯一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强品牌。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可以记叙见闻、经历,也可以谈体验、感受,或发表议论,抑或展开想像,抒发情感。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