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中国语文教育发展报告(2020)》显示,学生阅读频次与语文成绩表现、阅读能力表现均呈正相关。
B.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华民族造福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
C.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踪踪”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D.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脉中,节约既是个人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兵:士兵
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戏曲的语言很有特色,鉴赏时要注意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进行______ __。
②《窦娥冤》被誉为世界悲剧的“千古绝唱”,被认为是悲剧抒情艺术的________。
③戏剧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鉴赏它________要理解戏剧语言的语意,更要体会其情味。
A. 品味 典型 不是 B. 品味 典范 不仅
C. 品位 典范 不是 D. 品位 典型 不仅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蒹葭”是指( )
A.杜若 B.芦苇 C.兰草 D.萱草
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回不去的渡口
傅菲
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
②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蛳、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条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下。老毛竹煻了火,黝黑,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们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
③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荸荠。这是我们村没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争夺,发生械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被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练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么。
⑥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炸开。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皈依。
⑦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
⑧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台阶。溽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
⑨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
⑩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渡口刻画展现了故乡饶北河渡口的风景画,展示了故乡人们的风情、风俗,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B.文章第二段对年少时渡口旁人们活动的描述可谓细致入微,可见渡口的热闹场景也曾给作者留下心中难以抹掉的美好回忆。
C.渡口是河两岸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也是作者年少晨读的好去处。
D.“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又有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石埠旁的妇人、小孩以及艄公的描述主要采用动作细节描写,呈现渡口的热闹景象,体现作者对“渡口”的深深依恋之情。
B.文章多处采用插叙,回忆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了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而今渡口荒芜的现状的惋惜之情。
C.作者对渡口河滩秋季开满白蓼花和芦苇花束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当时渡口的繁忙,也与当下渡口的荒芜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写的是渡口,却从眼前的槐树写起,中间穿插与渡口有关的人生经历与思考,再回到老槐树和立足的渡口,前后照应。
【3】关于本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有人认为,表述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④段为例说明。
【4】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渡口”的含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资质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描写刚登上山顶时看到的冰雪覆盖、雪光耀眼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默写
①辛弃疾的《水龙吟》开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水天相接,一派清秋的雄浑之美。
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第一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第二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王国维《人间词话》)
③《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④《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⑴蒹葭萋萋,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⑵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⑷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⑸黄发垂髫,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____________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⑺____________ ,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
⑻余音饶梁,_____________ 。(《列子•汤问》)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
(2)《蜀道难》中,表现水之湍急咆哮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快弦急、战斗场面激烈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景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落魄的境遇中,如果遇到与你有相似遭遇的人,吟诵《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能体会那种同病相怜之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溪 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③榜(bà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松传
①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登嘉靖八年进士,知东平州。设方略捕盗,民赖以安。
②敌大兵压境,而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备御无素。松上边务事,谓:“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拊而用之,皆劲旅也。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大同最敌冲,为镇巡者较诸边独难。今宜不拘资格,精择其人。丰给禄廪,使得收召猛士。又久其期,非十年不得代。彼必不为苟且旦夕计,又必稍宽文纲,非大干宪典,言官毋得轻劾,以坏其成功。又寇贪而好利,我诚不爱金帛。东赂黄、毛三卫以牵其左,西收亦不剌①遗种,予善地,以缀其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胜矣!”他所条析,咸切边计。帝嘉其忠恳,进 秩左参政。
③松疏上,当事者已恶其侵官。及迁擢,益忌之。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②听用,欲因以陷之。寇大入,抵太原。给事中冯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赏,无寸功。纪功科道官张尧年、王珩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松虚议无补,遂斥为民。屡荐,辄报罢。
④三十五年,起陕西参政,复条严保甲、均赋税、置常平、简伉健数事。三迁江西左布政使,所部多盗,松奏设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将讨捕,以次削平。以会讨广东巨寇张琏及援闽破倭功,两赐银币。
⑤居三年,召理部事。代郭朴为吏部尚书。奏言:“抚按举劾,每举数十人,虚誉浮词,往往失实。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且巡抚岁终例有册第属吏贤否今皆寝阁乞申饬其欺玩者。”帝嘉纳之。
⑥松洁己好修,富经术,郁然有声望。晚主铨柄,以振拔淹滞为己任。甫七月,病卒。赠太子少保,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胡松传》)
[注]①亦不剌:古部落名。②三关:泛指边关。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非大干宪典( ) (2)简伉健数事(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进秩左参政( )
A.俸禄 B.官阶
C.次序 D.整理
(2)复条严保甲( )
A.次序 B.条理
C.逐条 D.条陈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迁擢,益忌之。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听用,欲因以陷之。
【4】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且 巡 抚 岁 终 例 有 册 第 属 吏 贤 否 今 皆 寝 阁 乞 申 饬 其 欺 玩 者。
【5】第②段写胡松向皇帝进言,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6】“恭肃”有忠诚守正、刚毅决断之意。请结合全文,举出两例分析胡松谥为“恭肃”的原因。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惟一能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人们可以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