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_______的文化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_________,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_________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A. 汗牛充栋 源远流长 浸透 B. 浩如烟海 源远流长 渗透
C. 浩如烟海 渊源深厚 渗透 D. 汗牛充栋 渊源深厚 浸透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于上青天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化为狼与豺 齐彭殇为妄作
C.及其所之既倦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D.开国何茫然 青泥何盘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_____________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②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_____________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③企业经过重组改造,三年脱困已大有希望,广大职工的好日子_____________就要到来了。
④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他的病情_____________好转,目前已基本脱离危险。
A.向来 莫非 马上 日渐
B.从来 莫非 立刻 日益
C.向来 难道 马上 日益
D.从来 难道 立刻 日渐
4、下面对联或诗句分别写的是哪些历史名人?选出正确的一组( )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A.杜甫 白居易 李白 苏洵、苏轼、苏辙
B.诸葛亮 元稹 屈原 曹操、曹丕、曹植
C.屈原 诸葛亮 白居易 苏洵、苏轼、苏辙
D.杜甫 元稹 李白 曹操、曹丕、曹植
5、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篇文学作品,不可能具备种种功能,或者说,它的其他功能可以微乎其微,但是它不能不具审美功能。同时,重要的是文学的其他功能,不可能采取独立的方式存在,而只能寓于审美功能之中。如果其他功能竟能脱离审美功能而存在,那么这种作品就不可能是文学作品。因此审美功能是文学诸多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通过对现象的艺术抒写,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愉快;或是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显示出一种激动人的感情、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动人以情,使其获得审美感受和理性的满足。绿天馆主人在《古今小说序》中讲到小说的作用“捷且深”,这“捷”正是艺术感染力引起的,这“深”正是情、言、声引起的审美活动的结果。“梁启超谈及小说的熏、浸、刺、提四种力量,“主要是指小说的感染作用。”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就是说文学培养人懂得审美。与审美功能十分接近而属于同一类型的功能,还有娱乐、消造、愉悦、补偿等功能,从而组成审美功能系列。
文学通过审美功能而具有认识的功能。文学从总体上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其描写的真实性愈高,范围愈广阔,作品的认识功能也愈高,触及的问题愈深入,就能愈深入地探及事物的本质面。古人“采诗以补察时政”,可知“风俗之奢荡”,“征役之废业”,风尚时习之变异,等等。但它们都通过审美功能而获得,而不同于说理的认识。不少学者对《红楼梦》的解释不一,观点各异,但小说可给读者提供社会、历史、政治、风俗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事实。文学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准则,研究文学和社会的种种关系,以认识这种关系。过去由于在这方面搞得很庸俗,因此在一个时期内批判庸俗社会学时,也把文学社会学一起批判掉了。一些人包括一些作家在内,对文学的认识作用屡有非议。
但是从审美反映的结构来说,认识的层面正是它的组成部分,因为文学并非仅仅由审美组成,所以想把认识从文学中驱逐出去是徒劳的。有些现代主义作家如新小说派作家,常常说他自己只是为摆弄文字而写作,他写了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很可能的。但是因此他的作品也只为少数一些人所赏识。这种认识的曲折,必然会受到曲折的认识所修正。与认识作用相类似的,还有启迪作用,预测、暗示作用,从而形成认识功能系列。
过去文学理论著作对文学的教育作用津津乐道,好像文学作品就是思想教材,文学的教育作用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很少研究这种功能如何发生,结果一味强调这种功能,形成一种外加。其实稍加观察,就不难了解,这种作用并无独立形态,它只能产生在审美愉悦、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古人也懂得“寓教于乐”,即指文学的教育作用产生自审美的愉悦、享受、快乐之中,强烈的感情活动之中;同时只有在愉悦、满足之中深刻地了解到事物真相与演变,才能引起更深刻的感受。况且文学的教育作用,也不限于美的抒写的影响,不限于寓教于乐。丑的暴露,也能引起惊世骇俗的效果,增长人的见识。所以从本质上说,文学的教育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感情教育。与文学教育作用类似的作用,有思想、评价、净化的功能,形成文学的教育功能系列。
文学通过语言、符号形式,传递信息,沟通人们的感情思想,形成交际功能。本国、本民族的文学自不必说,而我们对于了解其他国家、民族、人民生活,包括他们的精神生活,文学是极有力的手段。这样便形成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交流,而达到相互了解。优秀的文学,文学的潮流往往能形成一种社会趣味、时尚、爱好,影响着人们的感情生活,组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外国文学的引进,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这种作用。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影响,便形成了文学的交际功能系列。
(摘编自钱中文《文学接受是文学审美价值再创造的系统》)
材料二:
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是主要作用于读者表层欣赏心理的认识、教育和美感功能与主要作用于读者浅层和深层欣赏心理的代偿和宣泄功能互相作用后构成的功能整体。其中美感功能还担负着凝聚其他各种功能的作用,即各种功能在整体之中的比重和组合方式必须以美感作为衡量标准。由于各个时代、地域、阶级和作家个人对于美感的不同理解,各种功能的比重和组合方式事实上决定了作品的自身面貌和作家的独特风格。如果作家是一个处于民族危亡时期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国主义者,他就必然会以教育、认识等显功能为主来建构他笔下的文学整体;而如果他是一个苦难社会中消极遁世的颓废主义者,就必然会以代偿和宣泄等潜功能为主来建构他笔下的文学整体。不管以何种文学功能为主,各种功能纳入整体时的恰当协调与合理分布,还是显示着作家的才能和天赋。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各种功能在文学功能整体之中的比重和分布,决定了作品的读者层次和读者面。以教育、认识等显功能为主构成的文学作品,能够为较高层次的读者所接受,但往往故作高深,“曲高和寡”,或者抽象、枯燥,只有较窄的读者面。以代偿、宣泄等潜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能获得极为广泛的读者面,但往往流于平庸,成为通俗文学。
(摘编自张惠辛《对文学功能的再认识》)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功能的类型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类型复合的系列,它通常包括审美功能系列、认识功能系列、教育功能系列、交际功能系列等。
B.文学的娱乐、消遣、愉悦、补偿等功能,与审美功能十分接近,属于同一类型,它们有时因居于主导地位而能以独立的方式而存在。
C.一些作家非议文学的认识作用,可能与他们未能从审美反映的结构来看待有关,事实上文学并非仅仅由审美组成,其认识功能也不可或缺。
D.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符号形式传递信息,成为了解其他国家、民族、人民生活,包括精神生活的一种极有力的手段。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采诗以补察时政”,从中可知风尚时习的变化,这表明诗歌具有认识功能,例如从《诗经》“国风”中可以窥见当时世态人情。
B.《红楼梦》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有深广的认识价值,因为它描写的范围极其广阔,触及的问题极其深入,具有极高的真实性。
C.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作家个人对美感理解往往不尽相同,其文学作品中各种功能的比重和组合方式也千差万别,决定了作家的独特风格。
D.如果作家创作时能把文学的教育、认识等显功能置于主导地位,避免抽象、枯燥,故作高深,则其作品就能为较高层次读者接受。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没有主体对于美的自觉追寻与创造,没有主体审美能力的丰富与提高,文学的功能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美与诗意就不可能进入我们的生活。(金雅《论文学功能系统与特质》)
B.文学功能的整体性,来源于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表现和反映,来源于文学是作家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也来源于文学的语言艺术性特征。(董学文《论文学的功能和功能系统》)
C.文学的功能与价值都不是单一的,而表现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依照文学作品的系统结构和要素的不同而体现出多方面多层次的各有差异的功能与价值。(张炯《文学功能与价值新探》)
D.在文学艺术所给人的娱乐作用中,总是渗透着强烈的教育因素;正是这种教育因素,使得文学欣赏活动与一般的游艺活动区分开来,上升为一种审美的愉悦。(王元骧《论文学的功能》)
【4】结合材料一,简要谈谈《阿房宫赋》的教育功能。
【5】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对于文学功能认识的异同。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沙漠到处结冰,空中阴云密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 ,________”两句将这种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2)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箫声感染力强,触动了蛟龙和寡妇。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琵琶的过程中,琵琶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作者认为这比有声之时更有情调的一句是“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也暗含了类似的人们常常忘却历史之意。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_________”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则形象描画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冬(之一)
穆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976年12月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
B.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
C.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
D.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不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
B.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
C.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
D.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等视觉和“门窗沙沙地响”等听觉。
【3】“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
【4】《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
13、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与王褒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会初立《谷梁春秋》,征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节选自《汉书·刘向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B.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C.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D.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赋,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C.“擢”是选拔、提拔的意思,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
D.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类似后来的六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向通晓经书,擅长写作。他曾经被征召教授《谷梁》,在石渠宣讲《五经》,也曾经编撰《新序》《说苑》等著作。
B.刘向正直有为,嫉恶如仇。他曾计划和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术的宦官。
C.刘向忠君爱国,献计献策。他曾编纂《列女传》来警诫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弥补遗漏的过失。
D.刘向颇有才能,深受重用。宣帝选用贤才,他进献了几十篇赋颂;后来元帝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始终没能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2)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逾礼制。
14、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学校要选择一个场所,为高三学生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北京798艺术区”这四个场所,你建议选择哪个,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明天》里的单四嫂子、《红岩》里的江姐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和他(她)之间难忘的一件事”。要求:“我”和“他(她)”必须是原著中的人物,符合原著内容,内容充实。
③请你为《边城》中的“小溪”或《老人与海》中的“大海”,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依据原著,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