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动作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动作轻柔,怕惊醒妻儿。)

    B.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着。(没有目标地、悠闲地欣赏美丽的风景。)

    C.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家的门前。(思考问题过于投入,不知不觉已经到家门口。)

    D.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照应开头的“带上门”。)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兴高彩烈   缅甸   嬉闹   撕打

    B. 得意洋洋   汲取   睚眦   天赋

    C. 比比皆是   反馈   端倪   锻炼

    D. 各执己见   陡峭   悬崖   纷纭

  • 3、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下面不是表现中秋的诗句是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4、下列诗句中所描写的是边塞壮丽景色的有(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E.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5、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                。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A. 因为它们既然有规律可循,那就具有一般性

    B. 因为它们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

    C. 因为我们不止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D. 因为我们既然能掌握事物的一般性,就能掌握它的特殊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地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尿,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和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五天后,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用给她父亲做袜子的布,先给我做了穿上。

    女孩子的父亲,现在地在地里没活了,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等赚了钱,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大伯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半个月后,在曲阳,大伯买了架好织布机,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1949年12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兵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展开的大背景。

    B.小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围绕山地回忆串联起日常生活情景,反映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

    C.“我”到河边砸冰洗睑,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D.作者以清新自然的文笔,深情地回忆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的军民鱼水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小说后半部分的贩枣买织布机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人说:“孙犁笔下的普通妇女形象,总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子,终于等来了她的意中人,神情举止,由“泣涕涟涟”迅速转为“_____________”、并且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迫不及待的要嫁到他家去。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里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与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写到他们出洞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来的人,对此作者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四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日:“弟子,人则孝,出则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佛狸祠下,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濂不辞辛苦赶赴远方拜师求学的艰难。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唐代诗人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常被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宋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摹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深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织妇叹

    [宋]戴复古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夏”与"春”字对举,以“重”与“复”字相照应,突出了织妇之勤。

    B.三四句道出了织妇的处境。绢丝未成,就想着用它们去缴纳赋税和赎回典当之物。

    C.五六句与宋代张俞《蚕妇》中的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七言律诗以织妇口吻,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通篇饱含强烈慨叹,感人肺腑。

    2本诗题为“织妇叹”。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叹"的含意。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收曾斩之,而夺其军。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及河北平,汉与诸将奉图书,上尊号。光武即位,拜为大司马。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襄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动掠群盗。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明年,鬲县五姓共遂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天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二十年,汉病笃。及,赐谥曰忠侯。送葬如大将军霍光故事。

    《后汉书·吴汉传》

    1下列对文中画皮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B.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C.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D.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亭长是基层官吏,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B. 光武是西汉王朝建立者刘秀的谥号,他结束军阀混战局面,定都洛阳,励精图治,史称“光武中兴”。

    C. 移檄指发布檄文,檄是古代官方文书,多作征召、晓谕、声讨等使用,插上羽毛传递紧急军情叫“羽檄”。

    D. 薨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天子死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汉临危不惧,振奋将士意志。他与周建的军队交战伤了膝部,为消除恐慌,他裹好膝伤,杀牛犒劳士卒,勉励部下建功封侯,最后打败周建。

    B. 吴汉沉着冷静,不战而能平叛。鬲县五姓反叛,共同驱逐守县官吏,他禁止诸将进攻,命人逮捕守县官吏,派人到城中道歉,五姓就相率归降。

    C. 吴汉忠于职守,得到皇帝信任。征伐时,皇帝没有安定下来,他就不休息,他主管军事,勤于修理兵器,皇帝给他很高评价,他去世后,葬礼隆重。

    D. 吴汉不贪私利,严格管束家人。他外出打仗时,妻儿在家购买田业。他认为军队供养不足,不应多买田宅,因此责备他们,把田宅分给了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

    (2)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指出,孩子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

    德智体美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上述材料给追求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在智与德、体、美、劳的关系中,任选一组或多组,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国之栋梁”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