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近几年,我国森林病虫害年发生面积都在1亿亩左右, 非常严峻。
②以美国的标准要求中国企业家和富人 苛刻了一些。
③最新调查显示,德国五分之一的企业在圣诞节庆祝活动方面表现过于 ,而企业老板说绝不会在培训员工方面 金钱。
A.形式 不免 吝啬 吝惜
B.形势 未免 吝啬 吝惜
C.形式 未免 吝惜 吝啬
D.形势 不免 吝惜 吝啬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如大卫的保姆佩葛蒂。
B.巴金的《家》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郁悒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C.郭沫若的《女神》是“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它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
D.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莱特》中,纯洁善良的奥菲莉娅深爱着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变心”与父亲被杀的双重打击使得奥菲莉娅精神恍惚,抑郁成疾而死。
E.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仍然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是一个“硬汉子”。
3、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伟大的创新者绝不会止步于模仿。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试图在美国再现意大利咖啡店,② 站着喝咖啡等方式③ 水土不服,最终④ 意式风格融合美式休闲,完成了超越之路。⑤ “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让创新的精神在追随中消磨,⑥ 只会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因此 | 由于 | 而 | 因 | 假如 | 还 |
B | 因为 | 然而 | 因 | 是 | / | 还 |
C | 然而 | 然而 | 却 | 以 | 如果 | 就 |
D | 因为 | 然而 | 因 | / | 假如 | / |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座江南园林里,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驻足观摩。
B.各单位务必完善请假制度,对那些请三天假休息十天,甚至“黄鹤一去不复返”,久假不归的人要严肃处理。
C.《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惨淡经营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D.黄宾虹自己曾慨叹“曲高和寡”,说:“我的画,三十年后,或许为人所知。”
5、下列关于《子夜》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工潮期间,上级派克佐甫来指导工人运动。玛金认为应保存力量暂停罢工,克佐甫严厉批评她为“左倾错误”,并要求玛金执行命令组织罢工。
B.在与赵伯韬谈判后,吴荪甫深夜回家,却发现妻子佩瑶与仆人们打牌,而惠芳说要回乡下去更是火上浇油,吴荪甫震怒之下挨个骂过去。
C.在吴荪甫的极力坚持下,王和甫和孙吉人达成了共识,决定不把益中公司顶出去,要用办厂的资本去做公债,再和赵伯韬斗一斗。
D.在交易所里,听到王和甫报告说一开盘公债又涨了,吴荪甫便大喊抛空,情急之下,昏厥过去,被救醒之后,还是要求抛空。
E.因进口火柴占领市场,周仲伟的火柴厂支撑不下。他想把工厂出租给益中公司,遭到王和甫的拒绝,只好去找日本人“注射东洋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
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守传统的“模仿”“再现”原则的固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密切的关联。早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就是以“稗官野史”“正史之余”“六经国史之补”的面貌出场的。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小说不断地从讲故事的原始形态向诗性叙事的现代形态发展。许多现代优秀小说,借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话说,是“浸透了诗的”。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绛殊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曹雪芹将人间严酷的现实世界充分诗意化了,因此他的作品达到了叙事艺术的巅峰。
(摘编自孙春吴《论现代小说的诗性叙事》)
材料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大量的农村青年妇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系列画廊。《老胡的事》里的小梅、《丈夫》里的媳妇、《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荷花淀》与《嘱咐》里的水生嫂、《正月》里的多儿、《蒿儿梁》里的女主任、《吴召儿》里的吴召儿、《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对这些青年妇女,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
灵魂美、人情美,作者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在孙犁的笔下,她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她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影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手指的震动分明是内心的震动:是依恋丈夫?还是担心丈夫?还是因为想见独身持家的艰辛?或者这些心绪兼而有之?对此作者不着一字,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去想象。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性是所有文学形式共有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形式的普遍追求,是提高文学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
B.文学的“异质化”意指对客观现实人生所做的情态化和心灵化艺术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模仿”“再现”。
C.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事性越强则诗性越弱;反之,故事性越弱诗性就越强。
D.小说是否具有诗性的特质,取决于作者能否将传统诗歌营造意境的技法灵活自如地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来。
【2】下列与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相吻合的一项是
A.《祝福》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真实而传神地刻画了其精神世界。
B.《装在套子里的人》谈到别里科夫的婚事时写道,“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极尽讽刺之能事。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风雪的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渲染了气氛,同时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走向高潮。
D.《边城》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3】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边界,而女主人公的痛苦却无边无际。
(2)《离骚》中,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美景表现了出来。
8、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卫风·氓》中为婚姻占卜的两句 , 。
(2)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
(3)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短歌行》)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2)杜牧的《阿房宫赋》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文章的创作目的,即警示后人:不仅要哀悼秦国的灭亡,而且要能够吸取秦亡的教训。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前辈的声威气势,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述后辈的狼狈之相,前后可谓对照鲜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离骚》)
(4)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人生短暂,寄情江月、凭吊古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①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美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②。 调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③。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B.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C.“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虫鸣犬吠,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2)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B.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3)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广 右 风 气
南人有言曰:“雨下便寒晴便热,不论春夏与秋冬。”此语尽南方之风气矣。桂林气候,与江浙颇相类,过桂林城南数十里,则便大异,杜子美谓“宜人独桂林”,得之矣。钦阳雨则寒气淅淅袭人,晴则温气勃勃蒸人,阴湿晦,一日数变,得顷刻明快,又复阴合。冬月久晴,不离葛衣纨扇;夏月苦雨,急须袭被重裘。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九月梅花盛开,腊夜已食青梅,初春百卉荫密,枫槐榆柳,四时常青。草木虽大,易以蠹腐。五谷涩而不甘,六畜淡而无味,水泉腥而黯惨,蔬茹瘦而苦硬。人生其间,率皆半羸而不耐作苦,生齿不蕃,土旷人稀,皆风气使然也。北人至其地,莫若少食而频餐,多衣而屡更,惟酒与色不可嗜也。如是则庶免乎瘴。然而腑脏日与恶劣水土接,毒气浸淫,终当有疾,但有浅深耳,久则与之俱化。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急须袭被重裘(_________) ⑵终当有疾(_________)
【2】与“此语尽南方之风气矣”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这句话道尽了南方的社会风气。 B.这句话道尽了南方的气候特征。
C.这说尽了南方的风俗习惯啊。 D.这说尽了南方的风土人情啊。
【3】画浪线部分介绍广右四时气候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概括广右的自然状况。(不超过20字)
【5】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电视直播节目中单膝跪地采访因救人而被火车轧断双腿的铁路警察李博亚,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采访行动不便坐在椅子上的老翻译家许渊冲时,她3分钟中跪地3次。
在瑞典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卡罗林斯卡学院教授一直跪在地上手持话筒让因年迈而不得不坐着演讲的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发表获奖演说。
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上海参加一个画展回答8岁女孩杨芷湄的提问时,单膝跪地与她交流了十几分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