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这些靠描绘未来蓝图吸引投资资金的企业家来说,贾跃亭的乐视一出事,刘强东就发微博力挺,兔死狐悲,这是可以理解的。

    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最新报告说,家庭和医院等处所的废弃药物和特定化学品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方面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

    ③史蒂夫·班农极端保守的思想并未被他卷进铺盖一起从白宫带走,而且班农狂热鼓吹的遏制中国的观点只是美国部分精英中这种思潮的冰山一角

    ④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科研人员只有以谦逊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并坚持登高自卑,不畏艰苦,才能勇攀高峰,到达光辉的顶点。

    ⑤如今,遍布全球的“中国制造”,不仅是科技工作者全力付出的成果,更是来自乡野的中国工人胼手胝足,尽其所能做出的惊人奉献。

    ⑥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田问舍(寻找)

    B.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神鸦鼓(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何人唤取(请,托)

    D.元嘉草草(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美味)

  • 3、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C.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表明“礼”和“法”都是依靠权力机构推行的。

    D.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说(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其根源是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解/嗅   朝/锦墩   光风月/其甘如

    B.俪/干   立/藏   然长逝/瓜子儿

    C.剔/轻   追/料   惊魂定/挺着胸

    D./传   福/神祗   根深固/侧耳

  • 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广为流传,该句的作者是(  

    A.元好问 B.元稹 C.李清照 D.金庸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注](节选)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宋国国都。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

    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地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地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

    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地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禽滑鳖呢?

    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地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地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公输般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

    “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他问道。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而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钧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大约很有了一些酒意。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

    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地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

    (有删改)

    【注】本文写于1934年8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篇,几次着重描写墨子的草鞋鞋带断了、鞋成碎片了,点明了墨子的“贱人”身份。

    B.“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写出宋国贫弱,暗示了楚攻宋为不义之战。

    C.小说虽然着力对环境和人物言行、心理进行了刻画,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却是克制而含蓄的。

    D.小说通过墨子和公输般的一席谈话,表达出墨子的义利观,这是作者创作时尊重历史的表现。

    【2】关于文中墨子学生曹公子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曹公子在街角做“民气论”演讲的场景,巧妙地将现代画面与历史相融合。

    B.小说将曹公子与管黔敖、禽滑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空谈无用、实干救国的思想。

    C.对曹公子演讲场面的描写,消解了小说庄严的叙事氛围,削弱了作品的讽刺力度。

    D.曹公子做官两年后与同门不大来往,这一间接描写表明曹公子渐渐远离墨子精神。

    【3】鲁迅在这篇历史小说中,将墨子这位“中国的脊梁”的典型代表凸显了出来。请结合作品,从“行”的角度,分析文中的墨子形象。

    【4】有人说鲁迅的《非攻》是“杂文体的历史小说”,即用杂文的笔法写小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讲述抽象的道理。公输般请墨子吃饭的情节中,墨子就近取譬说理就体现了这一特色。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和李清照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共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慕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________”,也有形容声音浊杂粗重的“________”。

    (3)小刚的目标远大,但是不愿意从小事做起。他的朋友说,一定要重视小事、小细节,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圣人要达到超越时空、无所依赖的境界所凭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承天寺夜景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文句。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用“云”和“鸟”喻说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与司马迁《鸿门宴》中的“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扁舟”两句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

    B.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

    C.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

    D.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3】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牴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湛深经木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有删改)

    (注)①春官:大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剧剌:多言的样子。③击断:争执。④“卒”:通“倅”(cuì),副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如嘉靖、康熙等。

    C.“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中试者被称为“举人”,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D.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通晓“五经”“三史”众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考了八次都没有考中进士,后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只按自己的见解处理事务,上司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任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一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

    (2)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③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⑤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

    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中华诗词名句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思考,给后世带来深刻的启迪。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