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乡人号之“驼”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C.不抑耗其实而已 D.小人辍飱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富家大族的传递变得极为困难,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的__________。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之一,便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__________,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被毁灭了。特别是极度混乱的五代,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世代相守的大家族__________,原来__________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A.界线 天翻地覆 四分五裂 优哉游哉

    B.界限 翻云覆雨 四分五裂 养尊处优

    C.界限 天翻地覆 分崩离析 养尊处优

    D.界线 翻云覆雨 分崩离析 优哉游哉

  • 4、(题文)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qiàn) 青xìnɡ风沐雨(jié心沥血(ǒu

    B. suò箫(shēnɡ) 桀骜不xùn) 万般怅(chóu

    C. chù) 颓) 无于事(歌载舞(zài

    D. ɡāo) 斑lán) 荒绝伦(miù) 味同蜡(jiáo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新中式婚房回归古典东方之美,一对新人说:“我们不追求家具的雕梁画栋,无需过多装饰,只求简单,古色古香。”

    B.肃穆的气氛,庄重的举动。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敛声屏气,用一分钟的默哀,向逝世的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送上最真诚的缅怀,他是全球以个人名义捐助善款最多的人。

    C.南京——一个靡丽而怀旧的城市。如果说它有过繁华,那么秦淮河边的洪武路会告诉你多少纨袴膏粱的一掷千金、纸醉金迷,多少士大夫的理想,随着末世国都一点点丧尽。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鹭于飞

    汤世杰

    ①白鹭终于飞了起来——身影如燕山之雪,飘飞,俯仰,迂回,穿行在碧蓝如水的天空,在湿地那幅翠绿与苍黄间杂、色彩浓郁的油画里。

    ②“草长平湖白鹭飞。”我已在那里恭候多时。每次开头都要等,都要凝望。那时你根本不知它藏在哪里。待你稍一走神,突然,一只或几只白鹭便刷地飞了起来——太远,我听不到声音,“刷地”只是我的感觉。这里不是燕山,而是边城普洱——我的目光任那些雪花牵引着,顿时超越了俗世,去到了某个纯净自在的世界。我注重自在。万物既有它自在的缘由,也有它自在的时刻。飞行时的白鹭是自在的。自在,是生命最为生动的姿态。其时,想起《诗经》的“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③最早见湿地里有白鹭飞过,还是刚来边城不久。开头我以为那是哈尼族长诗里常常出现的白鸟,友人说不是,是白鹭。那会儿的白鹭好像也就一两只。有时路过那片水域,我会静静地注视它们一会儿。那时它们还小,加之边城的秋天来得既晚亦短,周遭水草丰盛花木繁茂,本就不大的水域让苇丛隔成了几片,小白鹭刚一起飞,就像支持不住,立马藏进了另一处苇丛。几次想用手机拍下它们,都没成功。然而在远处看它们的起飞与栖止,也成了一件乐事。渐渐地,它们飞得高了些远了些,但是它们的起飞与回旋似都无定规,想要拍下其翩翩姿影谈何容易。只要看到边城深秋、初冬时分翠绿与苍黄夹杂的背景上,那飞动回旋着的白色精灵,心就有了一种无名的安顿与愉悦。从它们面前,当然也是从我面前掠过的,既是深紫秋红也是碧绿幽蓝,小小湖面波光粼粼,星辉成串,着白色舞裙的白鹭雀跃着,无论低空飞翔,还是脚尖触水的刹那,都会让人的心湖随之荡漾。

    ④很难想象,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普洱,与我们的台湾和遥远的古巴,竟在同一纬度线上。往西南方向百多公里,就是西双版纳,边城冬天比昆明暖,夏天比景洪凉。这是座温暖亦温和的城,不惟天气,还有人心、人情。温和是一种品行一种气质。白鹭喜欢这里,缘由就不言自明了。

    ⑤大多时候,白鹭是歇着的,那是另一种自在。飞行不是目的。再华丽的飞行,最终都会归于一次寻常的歇落,择良枝而栖方是终生的日常。那时,它们一溜地临水而立,像是约好了一起晒太阳。太阳真好。阳光下的白鹭,像都披上了金色大氅。四野悄寂,似能听见它们说,别以为我们已收敛了翅膀,我们从不属于尘埃,即便哪天再也回不到空中,也会悄悄练习飞翔。偶尔,能看到它们在苇丛间游动,其姿娴雅从容。

    ⑥有一次,几只白鹭正相跟着游向一团艳红的花丛,我以为那只是花的倒影——水域四周,冬樱花正开得灿如云霞。我盯着那丛花、那些白羽,一时,仿佛晴空中起了海风海浪,许久才回过神来。白鹭乃中国文化的经典意象。“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诗经·振鹭》以白鹭起兴,鼓吹吟诵以迎嘉宾,还有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一直飞翔在诗词的格律与音韵之中。这个小小的名词唤起的,从来都是喜庆、高洁、典雅与清明。

    ⑦如此说来,我是有多幸运呢?始于19世纪初,中外曾有无数人出没于这座边城,几人有过这样的幸运?为弄清能否打通一条从云南到湄公河入海口的蒸汽船贸易航路,1867年10月,随着著名的法国湄公河考察队进入这座边城,写下过《加内报告》的加内先生,在进入当年的思茅、如今的普洱时曾说:“天空湛蓝,万里无云,连绵起伏的山丘上有一点晒得干枯的植被。红墙或白墙旁会有几棵树,很吸引人的目光。我们恍惚到了普罗旺斯。”然而他肯定没有看到过这里的白鹭。那之后,1895年随另一支法国湄公河考察队进入这座边城,写下《从东京湾到印度》一书的亨利·奥尔良,尽管“围绕着澜沧江这片叶子的主干,行走在那些更加细小的叶脉里”,大约也没看到过这种景象。他们都心不在焉,觊觎的只是这片大地及其物产。而上世纪40年代到过边城,著有《滇南散记》一书的左翼作家马子华先生忙于禁烟,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先生则急着为人写墓志铭,体悯的都是人间甘苦,料想都无暇顾及几只白鹭,去深味生命的自在。

    ⑧自在,是生命万物毕生的追求。白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没人去打搅它们。它们的儿女都长大了吧?过年了,它们要回家吗?等春天到了,它们还会在这里飞翔或栖息吗?

    ⑨离开那片湿地时回头一望,随着一阵花枝颤动,碧蓝如水的天上,白鹭又飞了起来……

    (文章有删改)

    1有人认为,若删去第④段,行文更加紧凑,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第⑥段中加点的“飞翔”一词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3结合全文,从素材选用的角度评析第⑦段。

    4本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朴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数字,夸张地表现了蜀道中青泥岭上山路的曲折盘旋;“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人们攀行在蜀道时,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突出了蜀道的高险摩天。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于奖掖后进,解放思想,鼓励学生的超越意识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表现了韩愈进步的教育思想。

    (3)《石钟山记》中,写作者在“心动欲还”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忽然的巨大声响、使“舟人大恐”,而作者却被吸引。

  • 8、(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3)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如花美眷,____________________。(汤显祖《牡丹亭》)

    (6)凡事预则立,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7)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庸》)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客”感慨曹操,“________________”,这与辛弃疾曾发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所表达的意思相似。

    (2)《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女主人公遭弃返家,乘车渡过淇水的情景。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回到住处,“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 10、填空。

    描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此愤激之语指斥官场,在诗人此前的诗歌中没有出现过,表明诗人此时已彻底醒悟过来。一个“误”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悔恨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

    (2)古诗文常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分别时的凄凉;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

    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注】①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冬到杭州任通判,至作此诗,已度过三个除夕。岁云徂,谓年岁辞去。徂,往。②青春:春季。③古俗,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时镜新书》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曰:‘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离开朝廷南来已三年,恐怕自己终身奔走于宦途而不能践偿其政治抱负。

    B.因桃符一年一换,诗人自比“桃符”,寄托了自己在新的一年仕途晋升的愿望。

    C.颈联对仗工整,诗人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繁丽景象来反衬出自己的衰病老迈。

    D.本诗抒发了除夜感慨,“桃符”“烟花”“屠苏”等意象照应节令,节日氛围浓厚。

    【2】末句“不辞最后饮屠苏”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 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 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构隳辱,宜当其辜。 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他日, 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 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 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 其有贪功害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 无所加也。”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 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 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 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 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 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 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 “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 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选自《太平广记·器量》,有删节)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②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贵人害.其功   害:妒忌

    B. 向使崇垣扃.户   扃:关闭

    C. 回纥皆舍.兵降马曰   舍:休息

    D. 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   罹:遭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 龟玉毁于.椟中

    B. 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 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

    (2)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隔几分钟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着微博、微信、QQ,看好友在干什么,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岂止是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放眼望去,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