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xǐng   人事   发人深

    B.qiān   合成   一警百

    C.zhān   轻怕重   沾自喜

    D.liáo   穷困   眼花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送别( )时的诗句。

    A.李白 B.高适 C.孟浩然 D.杜少府

  •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魏晋(古义:更不用说。今义:连词,不管,不论。)

    B.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

    C.明明如月(古义:明亮。今义:显然如此;确实。)

    D.复得返自然(古义:理所当然的。今义:自然界。)

  • 5、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读书,认识古今有思想的人,让我们生活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在更加广阔的思想世界里。读历史,让我们突破自己狭的视角,站在社群、民族、国家以至文明的角度,了解文明的变迁、社会的兴衰。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时再补上。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A.yì            zhì          xiá          juàn

    B.yì            chì          xiá          juăn

    C.ài            zhì          xiá          juàn

    D.ài            chì          xiá          juăn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庄重

    朱以撒

    ①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飘渺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②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③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影响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来省会初期,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

    B.繁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失去庄重之心,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C.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D.食物难以下咽,二姨却以庄重的神情用心品尝,甘之如饴,因为她对造物主心怀感恩。

    2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有怎样的作用。

    4赏析尾段划线句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要以端正的态度去求学,不可不懂装懂。

    (2)韩愈《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 “______________”,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疑问;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3)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 “_____________”和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

  • 8、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王羲之)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

    (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拟行路难》鲍照)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前文,强调从师就是为学道,不论其年龄大小。

    (3)诗言志,酒载情,苏轼词喜借酒抒怀。《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一句借酒表达自己的豪壮胆气,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则借酒反映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噫吁嚱!危乎高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4)子曰:“_____________,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5)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泛舟

    刘方平

    林塘夜发舟,虫响获飕飕。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诗歌所写地点、时间、事件,既照应题目,又表明下文所写都是在“林塘”的所见所思。

    B.颔联中的“皆因”和“各为”使用精妙,使“万影”“千声”与“月”“秋”产生了微妙的关系。

    C.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由眼前之景不禁生发出时光流逝、思乡念亲、欲建功业的感慨。

    D.诗歌尾联承接“乡思”而来,浮云遮蔽乡关,伊川空自奔流,诗人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2】《故都的秋》通过秋声、秋色、秋味等来写“秋”,本诗又是通过什么来写“秋夜”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太尉,继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B. 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C. 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D. 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B.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会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泛指成年。“未冠”则指未满二十岁,未成年。

    C. 古人有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的时辰,“酉”时是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D. “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则为降低官职。“拜”指授与官职;任命。“除”意思是辞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岳飞出生未满一个月,黄河在内黄决堤,母亲姚氏抱着他坐在瓮里逃难,被奔腾的波涛冲上岸,免遭死祸。

    B. 岳飞带兵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趁他们立足未稳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杀了舞刀上前的猛将,大败敌人。

    C. 岳飞认为古人的阵法非常重要,是兵法的常规,运用的巧妙,在于将领本人要把古人的阵法牢记在心。

    D. 岳飞指出,平庸低劣的马肚量小,对食水从不挑剔,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身贴身搭成一座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粱。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