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李明对刚进门的小吴说。
B. 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C. 窦娥在刑场发下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桩誓愿。用以 表明心中的悲愤和反抗。
D. 辛弃疾的词是以善用典故出名的。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互结交。
C.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管弦:竹管琴弦。
D.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4、下列对加点的“其”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祭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⑧敛不凭其棺,空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 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 ①/②⑧/③⑤/⑥/⑦/⑨/④⑩ D. 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 七十者衣帛食肉。
B. 填然鼓之。
C. 王无罪岁。
D.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田野上的石兽
陈应松
应该是1980年的秋天,我们的船进入大运河。夜泊丹阳,远处的田野上,一轮明月挂在黛青色的天空,大运河像一条晶亮的巨蟒在月光下悄然游动。完全没有想到,在这片月光下,静静地踞蹲着无数庞大的石兽,它们从南朝的齐梁时代一直蹲在那儿,已有一千五百年。蹲得面目风化,瘸腿折羽,但依然以充沛的激情挟风携雷,阔步欲行,视时间如无物。满天的星月,永远是它们身影的衬景……
重返大运河,这条人工河流依然在江南的大地上蜿蜒流淌。天气渐寒,两岸的初冬,黛瓦白墙,芳树绿草,青云逶迤,宁静如玉。在丹阳萧梁河边,当地朋友告诉我们,当年的石兽原料,就是通过秦淮河,再通过大运河进入萧梁河,然后抵达陵口。陵口,就在这里葬下了齐梁两朝的十一位皇帝,也遗下了巨大的镇墓兽和高大的石柱、石碑。
这些石头,是一种坚硬如铁的青石,从江宁的青龙山开采,数十吨的整石,经古运河运至陵前,由南朝的工匠们现场制作。
在田野上,在陵墓前,在风霜雨雪中雕凿神兽的工匠们,真正是在餐风宿露。这样的雕凿,放在今天,也依然是大师之作。工匠们粗糙的手,只属于那个伟大的齐梁时代。这双手不会轻易去雕刻一匹麒麟或者天禄或者辟邪,他们代表着那个时代《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和《诗品》的高度与深度,代表着与盛唐和北宋比肩的文学艺术成就。一只搁弃在荒野上的石兽,就是一部石刻的《文心雕龙》或《诗品》。齐梁朝,这江南大地上诞生的政权,真是一场艺术的盛事。这些神兽,因一些人的隆重死去而在田野上盛装出现。但是主人已经化为微尘,他们带来的神兽却留在了这儿,它们在这片田野上怒吼千年,腾跃万载。
对于那些走近它们的人来讲,这些石兽首先以先声夺人的气势让你屏息。这样大的神兽,它远离我们世俗卑微的生活,在如今想象力萎缩的时代,人们对神灵麻木不敬。这些仿佛从土里钻出的远古神兽,曾是我们民族遭遇到的另一种精神生活,一种因敬畏而创造的奇迹和想象。南朝的陵墓雕塑在中国的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都是黄钟大吕,撼人心魄,它以中原北方的雄浑为魂,却全力饰以江南文人的匠心,俊逸、潇洒、细腻、华丽、灵动,堪称世界雕塑史上的传奇。
即使它们在荒凉的旷野上,即使它们是石头,即使它们张着巨口,尖齿峥嵘,神色凝重,但也并不狰狞恐怖,却显出一股志得意满、俏丽轻灵的亲切,触动了我们心底对神灵亲近的某根琴弦。这些神兽无法收敛它们神秘的冲动和激情,在时间粗暴的蹂躏和鞭打下,它们铁骨铮铮,化为历史的质地。它们以不可征服的意志和力量,睥睨这世上的一切,知道在它们的周围,会一次次成为荒野,一岁岁杂草蔓生,一场场狂风暴雨、坚冰酷雪,但你就是不能够摧毁它。
我渴望抚摸它,感受久远之前留下的温热。冰凉、粗糙,在风化中一些部位变得凹凸不平。可是,经过一千五百年的风霜,它却被冲洗得干干净净,雕琢的花纹、线条依旧那么清晰、尖锐,就像是刚刚凿完,似乎还有未清扫的粉尘,依稀能闻到工匠额头滴下的汗水的味道。对于这种巨大的神兽,它的身体根本不屑于无聊的包浆,它完全能承受和抗衡时间的凌迟与风化,剥光所有的粉饰,一身骨头,坚硬、冷峻、执拗、狂野。蹄削日月,奔风千里,傲首扬鬃,一骑绝尘的石兽,哪有一丝守墓者的浊邪、困蹇与哀伤?
齐与梁,几十年短暂的朝代也是朝代,同样刀光剑影,英雄际会,诗酒风流,壮怀激烈。站在这里,在丹阳的旷野上,手抚石兽,你会觉得离那个有四百八十寺的南朝这么近。它的千里莺啼、姹紫嫣红,它的临水村庄、依山城郭,它在江南丽日里处处掀起酒旗的熏风,它的亭台楼阁、寺庙佛坛,在朦胧的烟雨中时隐时现……
这些神兽的造型雄壮灵巧,陡然相遇,会摧毁并征服我们的心灵,唤起我们心中蛰伏的英武之气、啸傲之慨。它们气吞山河的形象,无论是在闲花野草中,还是在荒冢夕阳里,都是巨石之神,它们徜徉逡巡,豪气干云。它们的铁齿,它们的呼吸,依然来自劲风横吹的南朝,青面铁蹄,咆哮生成。如今它们只是暂时收敛起了它们的狂暴,在荒凉的夜晚如困兽沉睡,或者在大荒之中、星月之下固执地寻找和呼唤着它们的主人……
那个伟大的放牧者,他因何事遗落了这一匹匹走散的巨兽?他又去了何方?……
(选自2021年第2期《雨花》,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紧紧围绕标题“田野上的石兽”来谋篇布局,“石兽”是本文的核心意象,文章每一个片段都同“石兽”相关。
B.“工匠们粗糙的手,只属于那个伟大的齐梁时代”,是因为只有在那个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才可能出现这样伟大的作品。
C.文章叙写齐梁时代卓越的文学成就,又深情想象了千里莺啼、姹紫嫣红等南朝景象,意在表达对当下世俗卑微生活的失望。
D.结尾一段作者连续使用两个问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索,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联想。
【2】田野上的这些石兽带给了作者哪些感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散文讲究“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请结合文本分析有哪些贯穿全文的“气”。
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上面唐诗中的“行人”指漂泊在外的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写到了“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②杜牧多有伤时悯事之作,他在《泊秦淮》中写道:“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陶渊明这样写田园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④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波折,如果想要引用两句古诗文勉励自己乐观去面对,这两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三峡(郦道元)
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 (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桃花源记 (陶渊明)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 (范仲淹)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5)醉翁亭记 (欧阳修)
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陋室铭 (刘禹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2)杜牧在《阿房官赋》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时却随意挥霍的状态。
(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鲁迅《无题》)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______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秋色如画,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B. 临水人家竹篱茅舍,岸边酒旗迎风轻扬,远处烟村错错落落,一丝温暖慰藉油然而生,一缕乡思也由心底萌生。
C. “凄凉”二字直抒胸臆,点明“乡心”的况味,处此境地,“心”不由己,深入一层写乡思之撩人,感情更深挚。
D. “凤楼”借指家中的妻子,此句写路远人遥,视线难及,回头凝望,也是徒劳,点明“乡心”的具体内涵。
E. 最后四句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全从实处着笔,身未经而心先想,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
【2】整首词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词句简要说明。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茹太素传
①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乡举,上书称。旨,授监察御史。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以平允称。七年五月召为刑部侍郎,上言:“自中书省内外百司,听御史、按察使检举,而御史台未有定考,宜令守院御史一体察核。磨勘司官吏数少,难以检核天下钱粮,请增置若干员,各分为科。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请用按察司一员纠正。”帝皆从之。
②明年,坐累降刑部主事。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摘太素疏中可行者下所司,帝自序其首,颁示中外。
③十年,与同官曾秉正先后同出为参政,而太素往浙江。寻以侍亲赐还里。十六年召为刑部试郎中。居一月,迁都察院佥都御史。复降翰林院检讨。十八年九月擢户部尚书。
④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一日,宴便殿,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太素叩首,即续韵对曰:“ , ”帝为恻然。未几,谪御史,复坐排陷詹徽,与同官十二人俱镣足治事。后竟坐法死。
(节选自《明史》)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六年擢四川按察使( ) (2)今所任率迂儒俗吏(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上书称旨( )
A.称赞 B.述说 C.符合 D.号称
(2)帝时宥之( )
A.宽恕 B.提醒 C.警告 D.欣赏
【3】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
【4】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在 外 省 卫 凡 会 议 军 民 事 各 不 相 合 致 稽 延
【5】概括第②段中茹太素先被杖责后被嘉奖的原因。
【6】小明看了这篇古文,喜欢茹太素酬对皇帝的诗句,就自己也拟了两句,让同桌猜哪个更好。请帮忙做出判断,并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A.赏罚自有度,明主岂可欺? B.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承载3名航天员升入太空。邓清明作为此次的航天员之一,备受世人关注。邓清明于1998年就已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却一直与飞天梦擦肩而过,但他依然25年如一日坚持训练。这25年是一个漫长的追梦过程,他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为迎来飞船发射的一瞬。
请以“漫长与一瞬”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