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燥 变幻莫测 连篇累牍 口诵心惟
B. 烦躁 天崖海角 莫名其妙 出奇制胜
C. 振慑 春寒料峭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 撕裂 惶恐不安 反复无常 一幅对联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
A.赤眉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起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C.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D. 滨江花园饭店将于国庆期间盛大开业,供应各式川菜,价格适中,欢迎惠顾。
4、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角色 关卡 来日方长 载歌载舞
A. jiǎo kǎ zhǎnɡ zài
B. jué qiǎ chánɡ zǎi
C. jiǎo kǎ zhǎnɡ zǎi
D. jué qiǎ chánɡ zài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宝装屏风
A.上干云霄 B.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C.琼江东南去 D.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西方文明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如东方文明有维护封建等级、重人伦、君主专制、重人治而轻法治的特点,而西方文明推崇商业冒险精神,崇尚个人英雄主义,重科学民主与共和法制等。不过,这种差异最主要体现在东西方思维方式上。东方的思维方式体现为整体思维、循环思维、模糊思维和直觉体悟思维,而西方则是分析思维、直线思维、明晰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思维方式尽管不同,但也有融合,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物态特征的建筑就能体现这一点。正是这种融合才产生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如清代圆明园的西洋楼、开平明楼,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其实,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相通之处。如西方三权分立与中国古代五行说中的相生相克思想有着相似之处,老子思想中的“大道废,有仁义”的悖论与西方康德哲学中的“二律背反”有着某种一致性,西方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进位法在中国古代《易经》中早有体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与西方印象派绘画的透视技法也有着某种一致性。
东西方文明尽管存在差异,但都强调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真、善、美。所以从大文化角度看,无论哪种文明,它们的最高境界都是相通的。因此,东西方文明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定要克服泱泱大国的“汉唐文化心态”,以科学的态度扬弃百家,为我所用。
人类需要超越意识形态的竞争,促进文明之间的对话、合作,最终实现融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具有东方色彩的“黄色文明”和具有西方色彩的“蓝色文明”不应相互竞争,而应在相互对话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融合,从而使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整体提升,生成一种新型的、为全球共享的“绿色文明”。
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多种文明的交汇,互补以至融合。在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当今世界,东方国家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受到欧美文化的冲击而面临着借鉴与整合异质文化的问题。吸收东西方百家文化之长才是最好选择。单方面强调自己的,必然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但单方面强调外来的,也是不可取的。失去民族性的东西就会浮游无根,产生精神错位,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空白;完全采用外来的东西也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头重脚轻。今天,世界已进入大文化时代,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和普世性,并把文化的共性贡献给人类,贡献给未来,才是东西方文明的出路。
(摘编自陈奉林、卢静《探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新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明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如东方重人伦重人治,西方重民主共和。
B.清代、民国时期出现的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表明了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
C.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需要东西方融合“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共建共享“绿色文明”。
D.东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表现,应在超越意识形态竞争的前提下,通过促进对话合作实现融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篇即指出了东西方文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和相通之处。
B.文章论证层层深入,末段再进一层,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世界大文化时代的出路。
C.文章中事实论据典型、充分,涉及建筑、政治、哲学、数学、绘画等诸多领域。
D.文章辩证说理,既指出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分析了二者的相通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方文明之间能够沟通与交流,是因为二者虽然有差异,但在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
B.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应抛弃“汉唐文化心态”,敞开胸怀,科学吸收东西方百家文化之长。
C.面对当今世界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东方国家要做到既强调自己的,也强调外来的。
D.东西方文明个性与共性并存,我们应当淡化个性,贡献共性促融合,以构建新型人类文明。
7、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赤壁雄奇的景象进行总结,并引出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谈笑之间,大败曹军。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败逃北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一生志在收复中原,可惜得不到朝廷重用,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挥师北伐、收复故土时的英雄气概和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写沦为金人统治的地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于现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声声慢》中,表现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之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禁黯然神伤。
(10)面对险要高峻的山峰,汹涌澎湃的江水,不禁想到苏轼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险景象。
(11)当愁绪满怀,无法言尽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成为我们抒发内心情感的最好选择。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写秦人对从六国搜刮来的钱财毫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写强秦失去民心在农民起义的攻势下瞬间土崩瓦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对所爱之人坚贞不渝的深情。现在也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苏拭《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后,紧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诗人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一边引吭髙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
10、完成下面的古诗文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___________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再变直了。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秋景,而“_______________”则点明自己备尝国难家愁之苦,白发日多。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在介绍了小石潭四周树木青翠和藤蔓翠绿之后,接着对其进一步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代东门行
(南北朝)鲍照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1】诗歌首句隐含了“________”这一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指代________。
【2】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陈与郊承凤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二十二年,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宪成资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 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
(选自《明史•顾宪成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B. 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C. 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D. 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中试称为“举人”,顾宪成乡试第一,称“解元”。
B. 户部,六部之一,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田地、户籍、科举、赋税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C.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
D.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为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宪成刚直不阿,不同流俗。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朝臣群起为他祈祷,顾宪成不愿同流。同僚代他签名,他拿笔把名字划掉。
B. 顾宪成持正为官,屡忤人意。他所举荐的人,多与执政者、与皇帝的心意不合。甚至,考功郎中赵南星把执政者的党徒都罢黜了,也是出于他的主意。
C. 顾宪成复兴书院,匡正时弊。用小河的税收作书院资费;即便削籍在野仍关心时政,聚会时往往谈论时事,郡邑行事偶尔有偏激处,必竭力想办法令其改正。
D. 顾宪成天资不凡,有志圣学。回乡后致力复兴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连朝廷之士都仰慕他的风范,东林由此名声大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
(2)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