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吉林省高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作者龚自珍与下列诗人不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  

    A.文天祥

    B.郑燮

    C.姚鼐

    D.袁枚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建立养老机构退出机制,发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且不整改以及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事故的养老机构,向社会公告并通报相关部门。

    B.许多革命前辈,在矢志不渝,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利益奋斗的实践中,从“齐家”做起,开创了红色家风,成为全党,全社会称颂的家风表率。

    C.针对社会上反映较多的“挂证”乱象问题,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提高清理打击“挂证”行为的力度。

    D.近日,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全职高手》已免费播出4集内容,剧情延续了原著跌宕起伏的风格,受到观众好评如潮。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毕业二十年的大学校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②如果没有台下对自己能力的精心打磨,舞台聚光灯下怎么会出现这样一位学富五车、气度不凡,光彩照人的才女呢?

    ③李广身先士卒,戎马一生,对待士兵解衣推食,虽然一生未能封侯,但深受士兵拥戴,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④这份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体而微的分析,倡导全社会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⑤杨叔子院士的报告博闻强识,深入浅出,让聆听报告的师生在景仰大师的同时,见贤思齐。

    ⑥体育明星们在体育场上叱咤风云,在求学路上也不甘落后,他们中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拥有博士学位,这着实让人钦佩。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⑤⑥

  •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已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甚得夷夏之心”中的“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 5、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和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的演变》       议论文         吕叔湘             中国

    B.《警察与赞美诗》      小说           欧•享利            美国

    C.《茶馆》          戏剧           舒庆春             中国

    D.《神的一滴》         散文           梭罗               法国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是古蜀先民创建的古蜀国都邑,属于古蜀文化遗址。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指出:“古蜀国的文化究竟是独立发展的,它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是战国以来的事。”这一看法与考古发现大体吻合。

    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三星堆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器类首推其大量的青铜造像群,包括各式人面像、兽面像、面具和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据研究,这些都是供奉和使用于蜀王宗庙里的重器,在古代东亚绝无仅有,与中原文化的传统明显不同。鱼凫王朝以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也与夏商周三代的九鼎之制不合。这些都说明蜀国的礼制、文化和中原王朝明显不同,而礼制是古代政治共同体最突出的文化表征。正因为如此,直到战国晚期秦灭巴蜀时,蜀仍然被华夏地区视为“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而先秦时期戎狄蛮夷与华夏之别,非在人种的差异,惟在文化的不同。看来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成书于西汉晚期的《蜀王本纪》也说先秦蜀地“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此条记载应属几百年以后对先秦蜀地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模糊追忆。此种深远的历史记忆,加以古代交通的艰险,遂使李白发出了“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浩叹。

    不过,如以为地理的阻隔遂使蜀文化与中原素无往来,也是误解。姑且不谈甲骨文中关于蜀的有争议的记载,三星堆文物也为我们提供了蜀地与中原及周邻地区间文化因素相互流动的见证。如遗址中出土的陶盉,就应是来自最早大量使用这种陶器的二里头文化。三星堆大量出土的玉璋,也应与二里头有联系。三星堆出土的三脚型炊器,也非本地固有。此外,“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尊罍,器形制即属于中原文化类型,据研究,可能是经由长江中游辗转传来。与三星堆近邻的彭县竹瓦街,也两度出土这类窑藏铜器。当然,三星堆文化自有一套代表自身特色的主流器物群,而上述器物除极个别外,基本上都是出自本地工匠之手,并且在制造、流传和使用过程中逐渐渗入蜀文化的因素而有相应变化,但作为外来文化影响的体现,已足以表明,绝对封闭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从《尚书》《逸周书》《左传》《战国策》《史记》《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等传世文献可知,蜀地对外的联系,商周时期仅有零星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渐增多,尤其与楚、秦二国地域相接,交往互动,总的说来是受到楚秦强大以后的相继挤压,在战国晚期并于强秦,经秦汉终至融入了华夏,成为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摘编自《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蜀国以青铜造像和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这在古代东亚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B.三星堆主流器物群除极个别外,基本上是由本地工匠打造,并体现了蜀文化。

    C.古蜀国受楚秦强大以后的相继挤压,在战国晚期并于强秦,最后经秦汉覆灭。

    D.证明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只是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推进有序,先论证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进而论证两者有互动交融。

    B.第二段引用《蜀王本纪》中的内容,旨在论证礼制是古蜀地区最突出的文化表征。

    C.第三段列举的陶盉、玉璋、三脚型炊器等文物,表明绝对封闭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D.文章开头与结尾处均征引专家学者的言论,既说明观点,又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蜀国的礼制、文化和中原王朝明显不同,所以才有“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的评价。

    B.三星堆的陶盉应来自最早大量使用这种陶器的二里头文化,那么蜀地与中原可能很早就通商。

    C.彭县竹瓦街曾两度出土与三星堆青铜尊罍同类的窖藏铜器,说明竹瓦街文化源自三星堆文化。

    D.虽然在商周时期蜀地与外地联系的记载非常少,但是足以证明中原地区已经对古蜀有所认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I)《离骚》中表明诗人后悔选择做官,产生隐退思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比喻的手法形容长桥的形态的一句是“_______”,运用反问、想象的手法描写通道的美丽的一句是“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人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以及自己孤立无援的境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出订婚后女子对男子思念之切,用情之深。

    (2)青泥岭是唐代入蜀的要道,悬崖万仞,山多云雨,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时序更迭、新旧交替的理趣。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守不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表达自己老病孤愁的苍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     。” (《论语·君子之风》)

    (2)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诗经·氓》)

    (3)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   (晏殊《蝶恋花》)

    (4) ,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记·礼运》中“________”两句,可以作为当代选用人才、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借鉴。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向任安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_”,最终实现“成一家之言”的人生理想。

    (3)古人常以“赋诗”来抒发情怀、表现形象。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 ____ ”表达自己清雅的人生追求,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 ”刻画曹操文武兼备的英雄形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本诗中“春风入树绿”一句与王安石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 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律知武终不可胁    胁:威胁。

    B. 羝乳乃得归      乳:生子。

    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弃掉。

    D. 武能网纺缴      网:结网。

    2】【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苏武不屈品格的一项是(  )。

    ①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②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③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④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⑤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⑥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3】【3下列对节选部分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也不可能通过威胁而投降,就把这事告诉了单于,这更激起了单于让苏武投降的愿望。

    B. 匈奴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断绝供给食物,雨雪天,苏武只能吃毡毛,饮雪水。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

    C. 为了避免苏武和其随属来往,匈奴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进一步孤立他。

    D. 苏武到北海后,得到了於靬王的器重;於靬王死 后,丁令王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中。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广大人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2022421日公众号山城学术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材料二: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莫言写给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不被大风吹倒》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2022年5月4日,在学校“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演讲稿;

    ②参加高三学生成人仪式后,给三十岁时的自己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