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圆凿 呼天/词夺理

    B./ /莘学子 自足/人才

    C./ 使/巡不前 拨是非/嘴学舌

    D./ /名钓誉 危如/自吹自

  •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学校种了很多花,有迎春、月季、桂花、梅花……等,花开不断。

    B.我迷惑了:萤火虫看起来那么小巧、柔弱和笨拙,怎么对付得了蜗牛呢?

    C.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只有十四岁)。

    C.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 4、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300元

  • 5、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文本的个性特征,我们还呼唤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这里的“有个性”是指有独到见解,有宽广眼界,有深厚学养。能上出几节好课的教师不一定有个性,________。这些源源不断的好课能汇聚成学生对教师由衷的喜爱与敬佩,成就一个目光独具、个性鲜明的语文名师。

    A. 但有个性的教师一定能不断地上出好课来

    B. 能经常上出好课来的教师才算是有个性

    C. 有个性的教师并不只追求能上出几节好课

    D. 教师是否有个性不能以能否上出几节好课为评价标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村庄的灵光

    厉彦林

    我的故乡,那个小山村,坐落在沂蒙山区东部的岭膀上,三面环山。我小时候,村庄四周那茂密的树林,是百鸟和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村庄的夜幕蓝得透明,点缀着一轮圆圆的皓月和一片贼亮的眨眼睛的星星,家家透出昏黄的灯火,飘散着淡淡的酒香和菜香。脚步声、说笑声、狗吠声、碰杯声、婴儿啼哭声,集体上演着温馨优美的村庄协奏曲……

    记忆中,村头的大槐树下,几位驼背的老人吧嗒着长长的旱烟袋,坐成夕阳下一道苍凉古老的黑剪影。

    留恋村庄,不是因为我生长在农村、我的亲人都是农民,而是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充实欢乐的童年,那个曾经满身泥巴和草屑,在土地上滚爬摸打、学会面对风雨的童年。想起这些,我的胸口便涌动着幸福与感动。大自然和村庄恩赐了我很多,我却把村庄贴心暖肺的关怀与眷恋带进了喧嚣的城市。

    我坚信,在亘古不变的传统耕作方式面前,任何语言都苍白,任何描述都无力。我的脑海里时常闪现这样一幅画面:皮肤黝黑的农夫,佝偻着腰,迎着正在升起的朝阳,在空旷的山地上开始步履蹒跚地耕作。刚刚翻过的黑油油的鲜土上,留下一行沉重的深脚印。

    当我们凝望无垠的田野,领略绿油油的麦浪,观赏金黄的油菜花的海洋时,的确能从中感受到一份诗意,那是自然的力量,是生命的奇迹,也是人类的杰作。但经营这份美丽靠的是艰辛的付出。秋收季节,山道在运输沉甸甸的丰收硕果,场院上机器在脱粒,整个村庄都在喜悦地抖动,到了深夜便合奏起甜美的鼾睡声。

    土地和家园是乡亲们灵魂的永久住所。站在村头向远处眺望,在沟壑纵横的山套里,住着许多人家。朴实勤劳的乡亲们,在这熟悉的村庄里生存、生活了几十年,留下神秘的生命基因和互为亲人的缘分。农民与土地生死不离,庄稼一茬茬地被播种收割,农民在一茬茬地轮回。有人站起来,有人倒下。站在山顶喊一声爷爷、奶奶,山谷里会响起久久的回声。在这广袤而干瘦的土地上,一辈辈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他们辛劳地耕种,用执着与沉重支撑着城市膨胀的浮华与欲望。

    村庄是人类生命的图腾,它虽然简陋却更具内涵和质感,虽然原始却自然真实,虽然贫瘠却纯粹安谧,承载和创造着农业文明史。现代工业文明正在冲破农耕文明和传统道德的栅栏,更替田园牧歌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村庄里的路,有宽,有窄;有牛羊吃草行走的羊肠小路,有拉运庄稼粮食的沙土路,有通向集镇的柏油路,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心路。

    村庄是人生的坐标系,就像一幅卷藏在记忆深处的水墨长卷,一次次地被季节摊开,甚至被无数次地描摹;就像刻在灵魂深处的经书,一次次地被亲情和愿望反复翻阅和咀嚼。一缕风、一朵云、一滴露,都闪动着生命的灵光,蕴含着淡淡的乡愁。心有千结,情有万缕。唯独乡情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断。宽厚和仁慈的土地,凝结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即使被踩在脚下,也依然坚韧、博爱。这就是土地的秉性和品格。

    一个人最幸福、最感人的时刻,就是思故乡、忆童年的时刻,对于游子来讲,这种想念更真切、更深刻、更幸福。唇齿相依的城乡血肉相连, 城市人享受眼前的现代生活,思绪却时常被农村那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牵引。蓦然回首,发现一棵树、一条狗、一眼井、一座破庙, 甚至连挂不上嘴的逸闻趣事原来都那么珍贵,青山绿水涵养着刻骨的乡愁,拴系着生命的根脉。

    乡村情结依然盘扎在我的心坎上,像开春的白杨树般蓬勃向上。建筑、服饰、饮食、传统习俗这些与泥土血脉相连、气息相通的乡村文化符号,放射着命运的灵光。静心思念这朴素原始的村庄, 我的耳边传来报春鸟轻轻的鸣唱, 养心暖人,亲切悠长……

    (摘自《春天住在我的村庄》,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作者怀念沂蒙山区小乡村,因为那是他的故乡,是他成长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充实欢乐的童年。那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散发出温暖的灵光,也放射出命运的光芒。

    B. 乡村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是他的快乐所在和情感所系,他感谢它的恩赐。但作者也很惭愧不安,因为他在城市的繁华喧嚣中把故乡遗忘了。

    C. 一辈辈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他们辛勤地耕作,因为城市膨胀的浮华与欲望必须由他们来支撑。

    D. 现代工业文明在改变、更替着农业文明,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在作者的心中,村庄依然是人类生命的图腾,是人生的坐标系。

    E. 文章将农村与城市对比,突出朴素的村庄散发出的人性的魅力与灵光,表现了很多城市人在享受现代多样的物质生活时却难以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深刻内涵。

    2村庄带给作者的感悟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结合文本及自身体验,探究并简要概括出现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   ”。

    (3)《诗经·关雎》中用“ ”和“ ”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夜想、难以入眠的情状。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寓言《揠苗助长》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2)柳永的《望海潮》中,人们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尽情享受乐器给生活带来的愉悦。

    (3)“兴”是《诗经》“六义”之一,被后世诗人继承并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2)“桑”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它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4)杜甫在《客至》中,表达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樽酒家贫只旧醅”。

    (5)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读书休息,吟咏诗文的句子是“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全下面空缺的句子。(任选六空)。

    ⑴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⑵“____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⑸掬水月在手,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良史《春水夜月》)

    ⑹大勇若怯,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⑺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晔《后汉书》)

    ⑻鸟归沙有迹,____________________ 。(贾岛《登江亭远望》)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表示要追慕先贤,宁死也要刚正不阿、献身正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古诗文中猿的鸣叫常常与愁、悲有关,如“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  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大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③④疏勒、武威:均为古代西域地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古体诗。

    B. 颈联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C. 前三联从“闻说”落笔,写通往轮台路的景象和风物。

    D. 尾联中“勤王”指尽力于王事。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秦谓齐王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

    王曰:“伐宋利。”对曰:“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帝:帝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且尊齐乎     且:而且

    B.此汤、武之举也     举:功业

    C.孰与伐宋之利也     孰与:和……相比,哪一个

    D.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   启:打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

    B.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

    C.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

    D.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生活,在美好的年华,做美好的自己;有一种生活,做美好的自己,就是美好的年华;有一种生活,年华美好了你,你美好了年华……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意,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