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家研究发现,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如图所示)。
我国的情况也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水平更低。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是不可避免的
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相得益彰
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
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动态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学习“踏上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同学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主题纷纷发言。下列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小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B.小静: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实现国富民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小红:进行改革开放,解决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启了中国发展“富起来”的新阶段
D.小丽:推动民族复兴,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3、孙先生开了一家爱心烩面馆,仅售8元一碗,遇到困难的人甚至可以免费来吃。在面店无人看管的情况下,顾客们自觉结账。孙先生和顾客们的行为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A.敬业;友善
B.文明;和谐
C.友善;诚信
D.平等;自由
4、70多年前,11万筑路军民在“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上创造了世界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奇迹,成功修筑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积淀出催人奋进的“两路”精神,通车以来方便了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极大促进了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两路”是民族团结之路、共同繁荣之路②“两路”的建成表明创新驱动是第一动力
③“两路”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④“两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
A.高三部分适龄学生参加县、乡人大换届选举
B.某中学生帮助居委会写宣传稿、出黑板报
C.网民对即将出台的公交车票价调整方案提出建议
D.李某拨打市长热线反映工地施工扰民问题
6、飞天梦、探海梦、高铁梦成真……平均年龄33岁的航天科技“神舟”团队用青春逐梦苍穹:平均年龄34岁的“奋斗者”号研发团队用青春勇往直“滑”;平均年龄37岁的“复兴号”设计团队用青春创造“中国速度”,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就令人振奋。这则材料表明( )
①只要有梦想就会取得成功 ②要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③只有年轻人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④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3年9月5日,《逃出大英博物馆》迎来大结局,无数网友观看后感动落泪。短片讲述了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有网友看完短剧后动情写下:“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这句话( )
A.展现出了当代青年对于文物守护的勇气和坚定,传递出中华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怀
B.体现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C.表达出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承载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D.表明了我国要加强对于在外文物的追讨工作,大英博物馆必须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8、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自2016年起,教育部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于2023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各优秀选手结合身边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宪法与法治的故事。此活动旨在让学生( )
①规范宪法条款,完善宪法内容②理解认同宪法,自觉践行宪法
③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④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这突出体现了自信的中国人( )
A.对国家有认同
B.对文化有底气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和平有渴望
10、2023年2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为落实深化机构改革指明方向,将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这体现了(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④实现中国式全过程人民民主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1、2023年10月7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下列用典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是( )
A.“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B.“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D.“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2、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必须( )
①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④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传承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 )
A.中国共产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决定权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
C.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D.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4、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对此,你的看法是( )
①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②核废水会造成海洋污染,加速全球生态危机
③排核废水属于日本内政,我们只能口诛笔伐
④人类要敬畏自然、保护海洋,坚持可持续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者,诚宜重其食,爱其命。秉持着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都进行了法律规范,让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有了法律依据。民法典的出台( )
A.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B.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C.是引领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深入人心的根本之举
D.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唯一举措
16、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下列行为有助于中学生培养“家国情怀”的有( )
①尊敬父母,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②在生活和人生选择上依赖父母
③认真学习,立志报国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点手机,“掌控”大棚温湿度;“云广播”开通,乡村信息天下知;电商平台,使农产品购销两旺……数字乡村正展现出澎湃动力。这说明( )
①创新改变生活,创新让农民生活更美好②互联网是人们学习与交往的主要方式
③创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黄旭华是我国“核潜艇之父”。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了。无声却有无方的力量。从黄旭华的身上体现了( )
A.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B.勤劳勇敢、白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D.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19、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2023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开始施行:黄河保护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修订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这体现了( )
①要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②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④良法要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2年9月,河南安阳一位老人在小区内被巨型犬咬伤,养狗人“不承认、不道歉”,有关管理部门“推诿、敷衍”,在证据清晰、媒体多次介入的情况下,2022年11月23日,“狗咬人”事件终于有了结果:给予养狗人王新刚党内严重警告、撤职处分,给予其他相关责任人诚勉谈话、警告、记过等处分。这告诉我们( )
A.厉行法治要求行政机关做到公正司法
B.法治要求实行善治,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C.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司法机关科学立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
D.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进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21、201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逐步富起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中国新
四大名片。甲乙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甲:改革开放促发展,主要矛盾已改变。
乙:科技成就人人夸,科技强国已建成。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进行评析。
22、小强认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纠纷,我们应该“以和为贵”,不能诉诸法律。
判断:(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全球范围内,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地区冲突持续不断,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据报道,近20年来,美国在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多国发动空袭超过九万次,在空袭中丧生的平民最高达4.8万名。据此,小吴得出结论:战争与冲突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请你对小吴的结论进行辨析。
24、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去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足迹遍及欧美和亚非拉,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规划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洲政策、坚持正确的国际义利观、呼吁发展开放型经济等等,提出了中国方案,树立了中国形象,显示了中国智慧,发挥了中国作用。
材料二:2013年10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然伴随着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彩虹往往出现在风雨之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1)材料一从侧面展示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请你对此作简要说明。(3分)
(2)依据材料二,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该怎么做?(4分)
(3)阅读材料三,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怎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3分)
25、见证风雨历程,共创未来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沟桥图片
材料二:抗战开始,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澳门人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如:从1937年起,澳门的《朝阳日报》、《大众报》、《新声报》等常以大篇幅报道抗日救亡的消息。中山抗日义勇大队开展对澳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动员和组织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参加中山敌后游击队。澳门人黄笑欢被分到昆明的美军飞虎队医院当医疗人员……
材料三:粤港澳地区大事记
链接: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不仅是方便了道路通行,更连接了内陆与港澳人民的心,加强了内陆与港澳人的合作交流。从设想到建成开通14年中,桥梁专家、工程师等数以万计建设者,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力量。作为“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工程科研团队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装备31项、申请专利454项。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根据材料三写出A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归纳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成功经验。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
(1)除材料中提到的战略布局,还有哪些战略布局?
(2)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什么?
(3)为了开辟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你打算怎么做?
27、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二 广西“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3)为什么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至少能回答3个观点)
28、中国高铁的总里程已达到14620公里,目前高铁列车最核心的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了百分百的“中国创造”。这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联系思想品德课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科技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意义。(6分)
(2)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3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