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法国被公认为拥有欧洲大陆最 的铁路系统。
②明徐霞客曾为黄山的秀美 ,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③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于纷繁时势中______历史规律、指明前进方向,再一次把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A.完善 折服 洞察
B.完整 佩服 洞悉
C.完善 佩服 洞悉
D.完整 折服 洞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旁骛 松驰 走投无路 红妆素裹
B.宽宥 恣雎 张惶失措 忸怩作态
C.震憾 箴言 莫明其妙 郑重其事
D.赃物 秘诀 自惭形秽 浮想联翩
3、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粥作为米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 , , 。 , ,“食粥养老”的观念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①这样的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到了汉朝时,则已从约定俗成成了国家律法
②除了祭拜祖先,自古也有供粥给长者以示尊敬的习俗
③如“腊八粥”即源自古代腊祭,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佛粥”
④“粥能养人,老年尤宜”的观点从北宋开始有了理论依据
⑤先人早已将其作为祭祀和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出场角色
A.⑤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4、下面对《博雷家书》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第一封家书是在儿子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劝诫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之。作者在信中告诚儿子“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B.傅雷说“毛选”中的《矛盾论》及《实践论》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C.《傅雷家书》中多次提到莫扎特和克里斯朵夫,给儿子普及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教育儿子在生活中要坚强。
D.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但家书中主要教儿子如何做人,面对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谈得不多。
5、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所识穷乏者德我与
B. 且矫魏王令/且欲于常马等
C. 以负于魏/至于负者歌于涂
D. 引公子就西阶/指物作诗立就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3】选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6、阅读艾青的《树》,完成练习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立的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艾青,原名____________,1933年第一次用这个笔名发表的长诗是《____________》。他的长诗《________》和《________》,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2)下列关于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树”象征着那些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革命者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在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革命者的心紧密相连,团结一致。
D.诗中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的行为,如“兀立”“伸长”“纠缠”。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我爱我的国
徐州市某中学某班开展“我爱我的国”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材料三:2019年8月2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及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资助的"香港青年学生北京交流团"应邀来神玉艺术馆参访。寻找心灵回归,爱港、爱国、爱中华文化,走中华文明之路,寻中华文化之根受到广泛关注。
来自香港大学、中学的青年学生们参观了神玉艺术馆的中华文明之路,同学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没有断代的玉文化,接受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文明发展与艺术巅峰高度结合的文化洗礼。
参观完艺术馆,同学们都被祖国孕育出的伟大文明成果所震撼。同学们表示:这是一次中华民族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精神的回归。通过参观,我们增强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学子在参观结束后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圣哲先贤的智慧令我们敬仰,我们祖国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我们的根在这里,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两条你的探究结果。
【2】在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材料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两条。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请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 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韩愈《马说》)
(3)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你是爱,是暖,__________,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6)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7)《沁园春·雪》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英雄屹立喀喇昆仑”,中国《解放军报》2月19日以此为题刊发长篇报道,还原了2020年6月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的过程,详细讲述了5名解放军官兵的英雄事迹。在他们当中,4人牺牲,1人重伤。中央军委对他们进行表彰。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2月19日表示,冲突发生后,中方为维护两国两军关系大局,保持了高度克制,但印方多次渲染炒作有关伤亡事件,中方须澄清真相,以正视听。
2月19日,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后,英雄的事迹刷屏网络,传遍祖国大江南北,5个边防战士的名字更是让人泪目。引发全网沸腾,网友纷纷致敬!
(来源:都市现场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解放军报、新浪微博)
【材料二】
19日起,我国4名官兵在去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消息持续刷屏。20日,至少12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有网友说:这才是热搜该有的样子。(见下图)
(来源:人民日报2月20日)
【材料三】
2月11日晚除夕夜,牛年央视春晚大幕拉开。岳云鹏与孙越再登春晚,表演相声《年三十的歌》,他在台上调侃自己会上热搜,还没等节目结束下台,岳云鹏的名字就已经登上热搜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赵静)
【材料四】
下面是2月27日下午和2月28日上午某个时间段的热搜榜。
【材料五】
10月19日,在2020V影响力峰会上,微博高级副总裁曹增辉介绍,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23亿,同比增长3700万。每天活跃用户2.29亿,同比增长1800万。月活跃用户中,30岁以上用户占比23%,30岁以下的占比77%。
【1】读材料一,请你发表看法,写下你的留言(不少于10字)。
我的留言:
【2】材料二中提到网友评论:“这才是热搜该有的样子”,网友为什么会这么说?请结合前面四则材料回答。
【3】微博信息(热搜)有什么特点?(至少写出三点)
【4】材料五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针对这一情况,你认为可以如何发挥微博这种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
10、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①随着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经批准,完成救援任务的各地医疗队分批离开武汉。英雄凯旋,各地纷纷以最高礼遇迎接。“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援鄂白衣战士曾经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如今回家,致敬横幅、夹道欢迎、铁骑护送,获得高规格欢迎,实至名归。广大医护人员是战“疫”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与病魔斗争,用无私奉献甚至生命筑起防疫的钢铁长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抗疫功臣,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闪亮的英雄坐标。
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英雄的精神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抗疫期间,广大白衣天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使命担当、优秀的道德情操。我们在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迎接武汉抗疫英雄归来的同时,更要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守护好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③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要守护好英雄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形成了“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尽管其表现各异但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它们是国家观、义利观和生死观的集中再现。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是建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华民族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当前,我们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挖英雄文化,不断拓宽英雄内涵,丰富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④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需要赋予英雄时代内涵。英雄情结是中华民族情感中挥之不去的印记,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洋溢着英雄精神的奋斗史和奉献史。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的具体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的振奋精神,“ ”的爱国精神,“ ”的献身精神,“ ”的拼搏精神,“ ”的奋斗精神等都是英雄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英雄精神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正向价值追求和历史记忆,成为超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时代信仰,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⑤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需要我们赓续奋斗。和平年代,远了硝烟战火,少了牺牲流血,但英雄从未缺席。抗疫洪流中的“逆行者”,他们展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设者们以中国速度创造了“雷神山”和“火神山”的建造奇迹,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内与病毒斗争,志愿者们努力协助疫情防控。还有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捐款捐物的各界爱心人士……他们尽职尽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我们在学习白衣战士的英雄事迹的同时,更要把其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汇聚磅礴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征程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⑥英雄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鲜活的、具体的。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就是将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在学习抗疫英雄的同时,更要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做一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的守护者、创造者。
【1】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第①段简述“各地纷纷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凯旋”,有什么作用?
【3】将下列词句填入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
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②精忠报国 ③我以我血荐轩辕 ④以天下为己任 ⑤撸起袖子加油干
A.②④①③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⑤③①
【4】请简要阐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张凡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喭”,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一定程度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增进社会责任担当,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喭”,粗俗,鲁莽)。”
【3】选文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12、把石头背在肩上,只能成为一种重负,会增加前行的艰难;把石头垫在脚下,就会成为登攀的台阶,增添成功的助力。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有人一味地悲观抱怨,有人则积极乐观地行动。两种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结果,诠释出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中的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