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2月4日晚,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大幕,满日绿色在鸟巢中央涌动生长…这个深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惊艳创意,渊源于中国的传统历法一一农历,它的编算规则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历》。我国在前代历法的基础上,以立春正月为岁首,确立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此后一直沿用,这种做法最早发生在我国古代哪位帝王统治时期: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唐朝前期,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发明于这一时期用于灌溉的农具是( )
A.
B.
C.
D.
3、1933年1月30日晚,一排排冲锋队员,迈着骄横的步伐,通过勃兰登堡凯旋门,游行庆祝纳粹党魁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游行队伍的火炬照亮了柏林的夜空,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揭开了。“最黑暗的一页”指的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D.策划“国会纵火案”
4、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14个方阵、140面彩旗;仪式上,鸣响了14声礼炮;现场放飞14000只气球,抗战纪念馆南面广场上高14米汉白玉基座的国旗杆,象征着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程,中国14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百团大战
5、易中天说:“秦,虽死犹存,他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B.以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C.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D.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6、下列不属于抗战时期重庆教育发展的表现的是( )
A. 抗战时期,重庆的文艺创作十分活跃
B. 抗战时期,重庆的高校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
C. 各类职业学校有22所,为抗战前的3倍
D.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四坝”中的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都在重庆
7、壶盖震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了新的动力,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材料中的新时代指的是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化时代
D. 原子时代
8、与下列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
A.大生产运动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代表和美国陆军部长、陆军参谋长商议决定开辟后来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补给走廊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下列关于开辟“驼峰”航线的背景不正确的是
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全民族抗战开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太平洋战争爆发
10、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强学会的成立 B. “公车上书” C. 粤学会的成立 D. 创办《万国公报》
11、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应的中国历史是 (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香港回归
1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这里“新旧格局交替”的准确含义是(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C.由世界大战向局部战争过渡
D.由单一经济向多样化经济发展
13、李明同学要以二战后世界历史的某一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他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发展教育和科技”、“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等文字,他要研究的主题应是
A.日本的崛起 B.美国进人新经济时代
C.欧洲的联合 D.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的统一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欧洲反法同盟、协约国 B.欧洲反法同盟、同盟国
C.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15、19世纪最后 30 年和 20 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下列发明成果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
A.汽车 B.飞机 C.火车 D.电灯泡
16、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这十年发展的特点是( )
A.恢复巩固
B.改造过渡
C.曲折前进
D.挫折动乱
17、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这一局面的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B.美、苏等大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
C.英国对印度独立实行分治政策 D.两国的领导人意见不和
18、“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反击匈奴 C.实施“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下图两人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交流,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20、下图为解放军某部下发给指战员的渡江南征誓师纪念册,封面印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字样,内页印有渡江南征誓词。这次战役的影响是
A. 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B. 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
C. 战略反攻全面展开
D. 国民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21、西汉_________主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2、1500年前后, 打破了各大洲彼此隔绝的状态,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门。1995年,______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23、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公元前356年,_____(人名)在秦国主持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_____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2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______________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5、文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状况。
(1)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
(2)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通过文学作品揭露俄国社会黑暗的作家是 。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活小说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 》。
26、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42年________保卫战,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7、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1947年6月底,依据中央部署,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为贯彻 ,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5)1982年, 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填会议名称)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8、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______的发展,促进了_____的迅速增长。
29、受历史、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_________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_________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________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30、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1) 1949年召开的 ,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
(2) 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3)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开始在国歌声中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正式成立。
31、我们学习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俄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2)苏维埃政权是如何巩固下来的?
(3)苏俄结束国内战争,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苏俄是如何完成这一主要任务的?
32、土地改革的完成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33、战后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34、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图1至图3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
素养二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4,图5是对工业革命的不同历史理解。
(2)比较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不同意图。
素养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图6
(3)说明图6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