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磕碰(kē) 溜索(liū) 旋了半圈(xuàn) 连踹带骂(chuài)
B.盘桓(huán) 蓦地(mò dì) 锱铢之力(zī zū) 瞟了一眼(piǎo)
C.鬃毛(zōng) 弹出(tán) 心中一颤(càn) 一缕黑烟(lǚ)
D.拽起(zhuài) 绑缚(fù) 战战兢兢(jīng) 跨上角框(kuàng)
2、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举办了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为主题的校园戏剧节。戏剧节展演前,同学们准备在舞台两边张贴对联,一位同学写好了上联,其他四位同学对了下联。你看看哪句下联对得更好。( )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旦净丑,演人演戏演古今 B.抑扬褒贬,评事评理评人生
C.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 D.人间哀乐,人前人后人生里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B.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C.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回顾了一幕幕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D.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体会。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略牙。
D.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①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② 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③ 其体,被濡衣④ 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⑤ 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 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南 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⑥ 于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趋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文种:春秋末年越国大夫。 ②敌:敌阵。 ③涂:用烂泥涂。 ④濡衣:湿衣。
⑤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 ⑥石赤菽:石赤豆。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比降北之罪 北:_________
②被濡衣而赴火者 被:_________
③俄又置一石赤菽 俄: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赏厚而信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 乃下令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 有能徙此于南门之外者 苟全性命于乱世
D. 人莫之徙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B.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C.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D.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王赏厚罚严,通过“焚宫室”来进行赏罚试验,以此来激励民心。
B. 越王赏罚坚决,百姓深受鼓舞,大规模奔赴火海,战胜吴国指日可待。
C. 吴起言出必行,通过兑现两次承诺赢得百姓信赖,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D. 吴起取信于民,比起越王做法,更注重用赏罚和诚信来治理国家。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
②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6】选文阐述赏罚与治国的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____,受上赏;____,受中赏;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不宜偏私,____”强调赏罚的公正。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从军行①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②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③,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注】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②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③陲(chuí):边陲,边地。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词以“醉里挑灯看剑”的情景把读者引入梦境,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B.【甲】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C.【乙】诗中的“悲”字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乱”字则表现了战马的兴奋嘶鸣。
D.【甲】词中的“八百里”表明军营范围大,气势磅礴;【乙】诗中的“行人”指的是士兵,“名王”指的是敌军的首领。
【2】【甲】词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堪称妙绝,请结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场景的。
【3】结合相关诗句,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梦想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它给了我们划破苍qióng的翅膀,让我们在广袤的长空中áo翔;它给了我们驰骋草原的骏马,让我们在宽广的牧场上执鞭狂奔;好像是点亮黑暗的明灯,在漆黑的世界里洞察万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苍qióng______ 广袤________ áo_______翔 驰骋_______
(2)改写画横线的句子,要求与前文句式一致。
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过渡句是“ , ”。
(5)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 ”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最后的风景
(1)岳父日渐消瘦,最后都没法去赴一个学生的约,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是肝病又犯了,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
(2)岳母催着到南京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妻弟结婚那天,他穿得格外精神,接受大家的祝福,接受众人的闹喜,他的脸叫人用墨汁涂成了包公,他开心极了。
(3)不敢面对的现实果然存在:南京的检查结果,肝癌。
(4)事已至此,一家人一方面商议着为岳父治病,一方面约定要瞒着他。
(5)我们忙着搜寻所有关于肝癌的信息。也怪,平日里不大注意的事,在意了就一股脑儿地向你面前涌,最后跟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都通了电话,原因是它那儿介绍过有关治疗肝癌的药。纵是岳父一个劲儿地相劝不要费太多的神,我与妻弟还是去了两趟北京。
(6)结果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医生敲了敲一张几近散架的破桌:肝已类此,为期已晚。
(7)开始家人是不让岳父抽烟的,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平日里不上桌的老鳖螃蟹也成了岳父的家常便饭。岳父像是很开心地在吃,每次吃完饭,都是一头的汗。其实他的胃口极差,且黄疸也是越发的厉害,连耳根都黄了。一边吃还一边招呼我的女儿偎在他的怀里。我们有时在一旁看着,陪着大声说一些不关病情的话。岳父就说过去小城人不喜欢吃这些的,说是没油,买肥猪肉吃。我们都极认真地在听。继而,他从嘴角挤出点笑,于是大家附和着笑……
(8)岳父是教师,教师节这天全校教师合影。岳母便想到家人也该照一张。妻叫我把单位的摄像机借来,说给父亲来一些生活摄像,岂不比照片更好?
(9)我俨然一个导演似的,先是让岳父看书,他平日是最爱读书的了。我又让妻给他倒了杯茶,在他慢慢呷茶的当儿,我把镜头拉近,近乎是一个特写。最后岳父大声地喊家人围到一块儿来,聊天、吃瓜子儿、喝茶……
(10)我尽可能多地录下了一些生活细节,临了,我又把摄像机扛到靠校门口的一块坡地上。两排梧桐树,正对校门,我选定能看到校牌的角度摁动了开关。镜头中,岳父、岳母,还有两个小外甥女,手牵着手,像散步,也像看风景,从坡底向上一步一步地走。我从镜头里看到岳父不停地在说话,努力地笑。阳光越发温柔,给梧桐镀了层金色。青山着翠,淮河如练,被镜头隔开的风景,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里格外的灿烂。
⑾不多日,岳父便离开了我们。整理义务时在他的内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病历:肝CA.晚期。时间竟在半年之前,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病。
⑿一个人,以自己临终的生命竭力呵护着家的完美与和谐,甚至不皱一下眉头,不大咳一声,终生缄守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家人,以无可挑剔的完整、美满、谦恭,没有一点磕碰,不存半点伪装,真诚恪守住一个美丽的欺骗!
⒀惟其美丽,谁还会忍心去破坏这道最后的风景呢。
(2005年7期《读者》)
【1】(1)段中“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2】(2)—(10)段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3】岳父为什么会竭力去做每一件事?
【4】一家人“真诚恪守住”的“一个美丽的欺骗”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5】如何解读“最后的风景”?
【6】本文语言虽然平实无华,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你认为最感动人的语句是哪一句,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结合课文评析。
10、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于丹
①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
③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④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父亲。
⑤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政。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数字还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爸爸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
⑥那是他的六十大寿,当时的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爸爸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爸爸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下课回来,妈妈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我记得自己还用枫叶贴在白卡纸上,写上诗,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生日卡。爸爸那个六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
⑦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刚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叫涛涛。爸爸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爸爸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妈妈问他怎么了,爸爸就小声叨叨着说:“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给写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俩往一块凑,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蛋糕。”随后,爸爸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爸爸,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
⑧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⑨父亲在病重的那几年里,每一次打电话都跟我说,丫头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有时候我还真听了他的话,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
⑩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大闸蟹下来了,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妈妈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⑾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忏悔,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
⑿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
(选自《人间有味是清欢》,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任选角度赏析
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
【3】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情节。
【4】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题目中“血脉里的眷恋”的含义的理解
【5】下面两个片段都是描写的父母,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甲】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于丹《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乙】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邹韬奋《我的母亲》)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绿色技术
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
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人们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2】结合选文内容,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
【3】文段②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
12、任选其一,进行写作。
(1)以“风景”为话题写作。
(2)恰似一场春夜喜雨,在这个当春乃发生的时节,外卖小哥雷海为诗情画意闯江湖,央视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圈粉无数,让一向高冷的古诗词在这个春季又“火”了一把。其实仔细品读,很多诗句中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请以“这句诗中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⑷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