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 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
B.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度夺得世界冠军,朱婷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旧不以为然。
3、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
A.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在这篇文章中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B. 《老王》的作者杨绛,这篇小说通过回忆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往事,赞美了普通人身上的淳朴、善良,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同情。
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D. 《木兰诗》选自南北朝时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4、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5、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张个子高高,仪表堂堂,在全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B.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带(yíng) 亘古(gèn) 燕然勒功(yàn)
B.元勋(xūn) 炽痛(zhì) 敻不见人(xiòng)
C.震悚(sǒng) 秩序(zhì) 仰之弥高(mí)
D.昼夜(zhòu) 哺育(pǔ) 目不窥园(kuī)
7、下列有关文体、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蚊子和狮子》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C.英国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则童话故事,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D.《天上的街市》凭借丰富的想象,表达了美好的愿望。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吉檀迦利》《棠棣之花》等。
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①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②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③,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④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注)①依姊夫:跟随姐夫。②:偷地。③:恼怒。④脱误:侥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蒙乃始就学 乃悟前狼假寐
C. 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 蒙辞以军中多务 归以告蒙母
【2】解释加点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及鲁肃过寻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当顾见大惊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母哀而舍之。
【4】从甲乙两文来看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9、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
10、画信画信(汪亭)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老棉鞋。
我打开包裹,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纸上的铅笔画,隐约有多处反复擦拭的痕迹。
我仿佛看到母亲僵硬皲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画着、擦拭着。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心里一阵阵酸楚。
老乡拿过画纸一看,很是不解地问我:“你妈妈这是画的什么啊?”
我哽咽着解说:“我妈讲,天气冷了,要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得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
他听后,万分惊奇地望着我,说:“这么简单的画,你竟然能懂你妈妈的意思?”
我心中五味杂陈,告诉他,像这样的“信”,母亲曾经也“写”过。
高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我两个月都没有回过家。母亲便托到镇上赶集的乡邻送来生活费。乡邻临走时递给我一张很小的纸条。
当时,正是课间,走廊里挤满了同学。我看着纸条,一个家住镇上的调皮男生飞快地掠过我身旁,从我手中抢走纸条,跑到教室,站在讲台边打开了,他神情怪异地看了几秒,随后向我扬起纸条,嘲笑地喊道:“你妈画的是什么东西啊?你妈不识字呀!”
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抢过纸条。我看见上面画着: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头猪,还有一沓厚厚的人民币。刹那间,泪水不停地在我眼眶打转。我怎么也没想到,大字不识的母亲,居然会想出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我:家里有钱,在学校不要苦着,多吃些水果和鸡蛋,到食堂多买些荤菜。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纸上,哭了起来……
当我把信的意思“读”给同学们时,包括抢我纸条的那个男生在内,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平日沉默不语的一个男生也吼道:“为了乡下那些不识字的母亲们,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读书!”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在贫瘠闭塞的乡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围着灶台操持家务的母亲们都不识字。她们生活的全部,除了一家老小,就是鸡鸭田地。屋里屋外,穿着儿女不要的旧衣,挑水砍柴挖地种菜。寒来暑往,清晨,第一个起床,烧饭换洗。夜晚,最后一个睡下,缝补衣袜。
如今,再次看到这样的画信,我的心,依旧被一股暖流搅得汹涌澎湃。恍然间,我醒悟,这些年来,在不识字的母亲心中,一定有个信念始终支撑着她,不辞劳苦地,将一份牵挂飞越千山万水,送至儿女的心间。
(《孝感日报》2015-1-15 )
【1】结合全文,说说以“画信画信”为题的妙处。
【2】全文重点写了母亲给我的两封“画信”,请简述两封画信的内容。
【3】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抢过纸条。
②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4】从全文来看,文章揭示了什么主旨?请归纳。
【5】文中的母亲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篮子
(俄)尤•沃兹涅先斯卡娅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地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线地绣起花来。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妇人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您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您聊聊吗?”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您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您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⑦“什么不多见?”
⑧“您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⑨“什么?幸福篮子?”
⑩“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吗?”
⑪“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⑫“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给您说一说吧,算是对您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您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⑬老妇人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这情景很美!我的心就像向您微笑了。于是,我就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衬托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您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您的凉鞋有点磨脚,您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⑭在老妇人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⑮“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⑯“是的!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⑰我谢了这位老妇人,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⑱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闪耀的珍珠!
【1】本文不仅叙说了动人的故事,而且教会我们如何编织“幸福的篮子”,那么本文中告诉我们编织“幸福的篮子”的方法是什么?
【2】文章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老妇人的形象?请简析。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妇人认为“我”在公园刺绣时呈现出现代都市的时尚美。
B.“我”是一个容貌俊秀、心地善良却又多愁善感的姑娘。
C.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营造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忧郁悲伤的心情。
D.“我”的“幸福之篮”里第一批珍品是童年以来的美好时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阿长”“老王”这些小人物,他们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他们身上又常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求美、务实。让我们将目光投射到身边的普通人吧,写下他们的故事。请你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题目:《他(她)让我_____________》
要求:①抓住人物特征,写出人物精神;②写好有关细节;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人物可以用称呼或非真实姓名,不要一个“他”写到底;⑤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