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测试题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原文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翻译:不可以,只是没有一百步而已,也是逃跑啊。

    B.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要学识渊博而且每天反省自己,就能智慧通达而且行为没有什么过错了。

    C.原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翻译:向南取得了百越的土地,把它们作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自己的性命交付给秦的司法官吏。

    D.原文: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那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遇到地位低下的人就感到很羞耻,遇到官职高的人就去阿谀奉承。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加拿大短篇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有意思的是,获奖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和媒体都联系不上作家本人。

    B.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C.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D.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考查,错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B.《项脊轩志》中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其中“束发”指的是作者20岁左右的年龄阶段。

    C.“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指的是时间,“晦”指的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指的农历每月第一日。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其中“总角之宴”指的是少年时代的欢乐。

  • 4、为了激励同学们精读原著、研习作品,学生会拟组织有奖竞答活动,请你组织大家认真讨论、审核,为其中的一道竞答题目拟定正确答案。

    下面五副对联都出自《红楼梦》中,与之依次对应的悬挂对联的场所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②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③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④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⑤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A.稻香村 大观园正殿 沁芳亭 藕香榭 潇湘馆

    B.潇湘馆 大观园正殿 稻香村 沁芳亭 藕香榭

    C.藕香榭 大观园正殿 沁芳亭 稻香村 潇湘馆

    D.沁芳亭 大观园正殿 稻香村 潇湘馆 藕香榭

  • 5、对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14字,写作者寻觅遣愁的景色,遇到的是冷冷清清的环境,结果心里更加凄惨、悲戚了。

    B.“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C.“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正难熬。

    D.“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她无法把愁绪排遣的苦况。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黑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划着一只小船与友人在船上相互劝酒的向句子是“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ー)》中以鸟、鱼作比,抒发自已渴望归隐的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表达只要努力就不用后悔之意的句子是“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晏几道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物,抒发了词人因秋景而触发的忧郁哀伤的情感。

    B.上片从红叶、金菊、绿扇、粉塘等景物可以看出词人所写景物的颜色丰富,可谓一派斑斓秋色。

    C.下片中“试倚凉风醒酒面”写词人醉酒之后,又让凉风吹面而清醒,由此可见词人神清气爽,不再忧愁。

    D.“护霜云”,写云凝霜降,天气凄冷,增萧条之感,忽又听悠悠笛声,带着无限愁怨,更触动词人心中的离情别绪。

    2下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   陈宏谋,字汝咨,广西桂林人。为诸生,即留心时事,闻有邸报至,必借阅之。自题座右,谓“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事,为世人不能作之事”。雍正元年恩科,世所谓春秋乡会。宏谋举乡试第一,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四年,授吏部郎中。监生旧有考职,多以人代。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宏谋外任三十馀年,历行省十有二。莅官无久暂,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间利病当兴革者,分条钩考,次第举行。诸州县村庄河道,绘图悬于壁,环复审视,兴作皆就理。察吏甚严,然所劾必择其尤不肖者一二人,使足怵众而止。在云南,立义学七百余所,令苗民得就学,教之书。其后边人及苗民多能读书取科第,宏谋之教也。在天津,屡乘小舟咨访水利,得放淤法,水涨挟沙行,导之从堤左入、堤右出。如是者数四,沙沉土高,沧、景诸州悉成沃壤。在陕西,募江、浙善育蚕者导民蚕,久之利渐著。高原恒苦旱,劝民种山薯及杂树,凿井二万八千有奇,造水车,教民用以灌溉。陕西无水道,滩险仅行小舟。宏谋令疏凿,行旅便之。既至福建,岁歉米贵,内地仰食台湾,而商舶载米有定额,奏弛其禁以便民。又疏言福建民嚣竞多讼,立限月为稽核,以已未结案件多寡,课州县吏勤惰。又言福建地狭民稠,多出海为商,年久例不准回籍。请令察实内地良民或已死而妻妾子女愿还里者,不论年例,许其回籍。从之。三十二年,授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三十四年,以病请告,迭谕慰留。三十六年春,病甚,允致仕,加太子太傅,食俸如故。上东巡,觐天津行在,六月,行至兖州韩庄,卒于舟次,年七十六。赐祭葬,谥文恭。

    (节选自《清史稿∙陈宏谋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

    B. 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

    C. 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

    D. 世宗知其弊/令自首/而州县吏藉察访为民扰宏谋/疏请禁将来/宽既往/召见/征诘再三/申论甚晰/乃允其奏/以是知其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恩科,始于宋,清沿袭并进一步发展,指正常科举考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地开科考试。

    B. 庶吉士,取《书经》中“庶常吉士”之意,是明清时期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C. 行省,一般指行中书省,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D. 太傅,官名,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后历代沿置,地位高,权力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宏谋关心国事,志存高远。求学期间,为了解天下大事,他常常借阅邸报,并时常激励自己要做一个能担大任、做大事的人。

    B. 陈宏谋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在外地为官三十多年,他一贯重视调查民心风俗以及民间利弊,并逐条考核,利就兴办,弊则革除。

    C. 陈宏谋办学兴教,成效卓著。他在云南兴办七百多所义学,让苗民得到良好的教育,其后许多苗民不仅能读书,还能考取科第。

    D. 陈宏谋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在天津,他组织百姓清理河道淤泥;在陕西,为百姓养蚕寻求技术指导,并主张打水井,开水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原恒苦旱,劝民种山薯及杂树,凿井二万八千有奇。

    (2)又疏言福建民嚣竞多讼,立限月为稽核,以已未结案件多寡,课州县吏勤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建国以来,在我国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涌现了众多的杰出人才和行业精英,在他们身上处处彰显着“工匠精神”。他们“术业有专攻”,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于自己从事的那一份职业,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领头羊”。

    (2)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斜杠青年”,他们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他们通常用“/”来介绍自己。如作家/演员/调酒师。时下,“斜杠青年”正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