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测试题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汉字

    cuì kàn   yùn zhá   pī lì

    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_

    fù xié shì suǒ   qí dǎo

    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_

  • 2、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诺贝尔

    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诺贝尔小时候就把兴趣放在炸药的发明上。长大后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流行 风行)全世界。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然而,液体炸药在运输途中非常容易爆炸。怎样才能够使炸药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186463日,诺贝尔的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又搞起了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他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需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 震动)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的发明奖金和专利费共约920万美元,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 成绩)最突出的人。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在下面画“____”。

    2本文写诺贝尔发明的三种炸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__________

    3文中第3自然段“毫不气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  ”在文中画出来。

    4你认为诺贝尔留给后人的财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诺贝尔逝世后,大量的炸药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知道这些,他会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比一比,组词语。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古诗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2)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

  • 5、初读课文内容填空。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讲述了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炸掉敌人暗堡的故事。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顺序叙述的,赞扬了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斗精神。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春雨》,比较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老舍笔下老北京的元宵节是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的日子。老舍写元宵节详细写了_________,简略写了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老舍写元宵节为什么要写除夕和大年初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这样写的好处是让文章表达更加生动。仿照这种写法,用近义词“独出心裁、别具匠心、与众不同”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灯是“一种广告”?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条让你印象深刻的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地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lūn)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měng)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huǎn)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zhúo)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dēng)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zhàng),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zhú)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dǎo]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liáo)阔的 大地;他的血(xuè)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大地;他的血(xuè)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zōng)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黑暗--______ 上升--______

    --______ --______

    2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

    3盘古用什么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

    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匆匆》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   

    句中“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裸裸的回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画线句子把“过去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者在抱怨这个世界,埋怨自己,觉得白来世界走了一遭。

    B.这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内心独白。

    5“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设问句,思考人生的价值

    B.反问句,表达对时间飞逝的感慨

    C.否定句,心情十分无奈和沮丧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苹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第③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功的秘诀

    王献之从小跟着父亲练字,进步很快。一天,他认真地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手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太”。献之又把字给母亲看。母亲仔细看了看,然后指着那一点说:“我看,就这一笔是下了功夫的。”

    献之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他想,父亲随手一笔,就比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的还要好。这是为什么?他不明白,就悄悄去问父亲:“您的字怎么写得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吗?”父亲哈哈大笑起来,摸着儿子的头说:“秘诀?有。你明天早上到小花园里去找吧!”

    第二天清早,小献之急忙跑到小花园,见父亲已经在石桌上聚精会神地练字了。父亲指着园里的大水缸对儿子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缸里。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

    献之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从此,他更加勤学苦练了。后来,他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1在短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读一读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聚精会神——________   急忙——________

    反义词:高大——________   认真——________

    3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王献之费了________写的“大”字却没有爸爸________写的一个点好,他很不明白。

    ②“父亲指着园里的大小水缸对儿子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缸里。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听了父亲的话,王献之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4读完这个故事想一想,你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 

    ①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________

    ②大声叫好。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①“有志者当效周生啊!”的意思是________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振兴,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面对“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我要为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彩票他没有交给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递给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和(        )聊聊天35分)。

    提示与要求:(1)聊天对象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日月、春风、   花草……还可以是孙悟空、诸葛亮……2)文章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要求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