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根据相关内容填空。
(1)《七律·长征》中写了“过五岭”、“翻雪山”等五件事,这五件事仅仅是整个长征中的五个“点”,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的才是整个“面” 。
(2)本学期我认识了__________的桑娜,___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的种树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闰土。
(3)我知道关于戏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两个),“五行”是指______________,爱国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是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析组词。
莹( ) 遭( ) 综( ) 喧( )丧sàng( )
萤( ) 糟( ) 踪( ) 宣( ) sāng( )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锦( ) 棉( ) 曳( )拽( )
埃( ) 挨( ) 峭( ) 俏( )
4、日积月累。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竹节人( )会被老师没收。
2.故宫博物院的北门( )午门,( )神武门。
3.竹节人( )深受孩子们喜爱,( )引起了大人的兴趣。
4.这些设想( )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6、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作者辛弃疾是_________朝的豪放派词人。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B.“稻花香”和“听取”两句,写诗人闻着稻花香,看着丰收的景象,欣悦之情,尽在言表。
C.“七八个”和“两三点”两句中,七八个写出“星”的稀疏,“两三点"写出雨的细微。
D.“旧时”和“路转”两句表现出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西桥忽见。
【1】认真读一读,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B.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他跟《宿建德江》的作者孟浩然是同一朝代的人。
C.“别枝头”是指横斜的树枝,“见”同“现”,可以解释为出现。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个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2】对于这首诗,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从对鸣蝉、稻花香、蛙声的描写看得出,作者把黄沙道写得很凄凉。
B.作者虽被贬官,但仍能体会到乡村之美,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静写动,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讨厌反感。
8、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前优美的景色,“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干净、清幽,“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3】诗的后两句中,“________”运用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
【4】诗的后两句是对偶句:“一水”对“________”,“护田”对“排闼”,“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写庭院的景致,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人写景,从院内写到院外,既是对主人的赞叹,也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C.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风光、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D.诗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9、阅读《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完成练习。
【通用名称】醒脾开胃冲剂
【主要成分】谷芽、香橼、甘草、稻芽、佛手、使君子、荷叶、白芍、冬瓜子(炒)。
【规格】每袋装14g
【剂型】颗粒剂
【是否处方】非处方
【适应症】醒脾调中,升发胃气。用于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4g,一日2次,儿童及老人遵医嘱。
【注意事项】1.忌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3.小儿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1】“遵医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用”和“服用”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现哪种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服用这种药( )
A.9岁的王智父母不在身边,因为没人照顾感冒了,食欲低下,腹胀腹痛。
B.冰激凌是李江的最爱,几乎每天吃,导致食欲不强,食少便多。
C.赵强参加800米跑,只跑了400米不到就胃不舒服了。
D.纪清经常反胃,腹部胀,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的。
【3】三年级的彬彬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醒脾开胃冲剂。他从医院一回家,就打开药盒拿出一袋,倒入凉开水中搅拌后喝了下去。喝完后,又马上吃了一个冰淇淋,结果胃很不舒服。他的服药方法有问题吗?请帮他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 )。
【2】这段文字中运用了神态描写的句子是(_____),动作描写的句子是(____)。这两处描写说明渔夫当时(___________)。
【3】通过这段文字,我们感受到渔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德。最能体现他这种美德的一个字是(______),这个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
11、周恩来改村名
1911 年暑假期间,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堂读书的周恩来,应同学郭宝真的邀请,来到奉天城郊西南 70 里的天赐堡(今苏家屯区永乐乡永乐村)。
一天傍晚,周恩来与郭宝真等同学从郭家走出,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信步来到村中的古庙处。只见庙前挂有一口大铜钟,上边铸有‚天赐堡‛字样。周恩来便问这村名的来历。在古庙前歇息的一位老者言道:‚那还是清顺治八年(1651 年)的时候,有山东刘、李、郭、师四姓移民来到此地落户,他们取‘天官赐福’中的‘天赐’二字,将村名起为‘天赐堡’。
周恩来听后,环顾古庙左右,但见绿树环绕,芳草萋萋,轻风徐来,碧波荡漾。原来, 在这庙近处有一荷塘,时当盛夏,塘水清可见底,微风过处,荷香阵阵,景色十分宜人。
周恩来见景色如此秀丽,不由得心旷神怡,心情颇为振奋,联想到刚才说起的村名,便对同学们说:‚人世间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大多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创造,不能祈求和等待上天的恩赐。‛他提议把这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让人们饮水思源,永远不忘祖先当年创业的艰难,永远热爱家乡。同学们皆拍手称好。接着,周恩来便同几位同学向村长建议, 也得到了村长的赞许。随后便向县里申报请求,经当时承德县(即沈阳县)核准,将天赐堡改成了甜水堡。
(选自《生活在民族友爱的大家庭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邀 请 ——( ) 信 步 ( ) 环 顾 ——( ) 秀 丽 ( )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 )
(2)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
(3)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3】从文中找出“天赐堡”村名的来历,用“ ”画出来。
【4】周恩来为什么把“天赐堡”村名改为“甜水堡”?
___________________
12、门庭若市
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问妻子和客人,自己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他们都说邹忌漂亮。他遇到徐公,发觉自己比不上。他对齐威王说: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偏爱和有求于我;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比我多。齐王觉得很对,下令能指出自己缺点的,一律重赏。于是,门口进谏的人像赶集的人一样多。
【1】为什么邹忌的妻子和客人都认为邹忌比徐漂亮?( )
A.因为邹忌的确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B.因为妻子偏爱邹忌,客人有求于邹忌。
C.因为妻子和客人没见过徐公,不知道徐公长得怎样。
【2】为什么邹忌把妻子和客人都认为自己比徐漂亮的事情告诉齐威王?( )
A.他想让齐威王评判齐国究竟谁最漂亮。
B.他想让齐威王判断妻子和客人所说是否属实。
C.他想以此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听一听不同的建议。
【3】读完文章后,你认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
A.软弱无能
B.虚心纳谏
C.刚愎自用
13、阅读:
告别南极,不带滴水和石
近了,近了,已经可以看到南美洲的大陆了。我们十天的南极考察就要结束了。值得自豪的是,告别南极,我们没有带回一块石头或一滴海水。
“南极属于全人类,不准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在考察期间,船主在我们每次登陆前都反复讲:“不要捡石头! ”“不要挑逗企鹅!”“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拍摄也不允许您再上船。”
企鹅、海豹、海狮是南极的主人。前来考察的科学家或旅客在岛上走路都是静悄悄的。即使是前来观光的游客,在岛上走路也是静悄悄的,否则就会惊动这里的主人。记者无限感慨:只有南极,动物才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如果有人问我,南极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南极仍然是一个童话世界!
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次,几个记者在冰海中穿行,寻找蓝鲸。因为下小雨,都用塑料袋套住摄像机,有一位不小心把塑料袋掉进海里了。为我们驾驶小艇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 ) 感叹( ) 坚决( ) 依旧( )
【2】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即使是前来观光的游客,在岛上走路也是轻悄悄的,否则就会惊动这里的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察南极的人都不愿带回滴水和石,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能概括第4自然段段意的句,再说说是用哪件事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设计一句保护南极的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抓着。
我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异 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 视察)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生怕 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选自《萧红文集》)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结合文章,谈谈万年青有怎样的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写了三个怀念鲁迅先生的情景,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题是“鲁迅先生记”,却以大量笔墨从侧面去写“万年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姑娘说:“哥哥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
17、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都要经过勘测。(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意思重复的病句。当句子中出现语意重复或者重复的成分时,找出重复的部分,去掉其中一个。如下面句子中“合适”和“适宜”意思相近,则任选一个去掉。
3.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适宜的线路,詹天佑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精神。(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身边的小幸福》
要求:(1)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