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春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
B.望日:指月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十六。而“朔日”指每月最后一天。
C.寸管:毛笔的代称。毛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称呼。春秋战国,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燕国(今河北)叫“弗”。
D.九泉:指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九”字,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极限”之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民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时、准确地深入报道,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信赖,是主流人群必读的权威大报。
B. 由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大量商品价格走低、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等因素导致不少国家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C.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正是通过建设一系列正风肃纪、激浊扬清、革新吏治的务实之举,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D. 提出“读其书且知其人”,体现了陈垣先生对史料全面掌握、审慎考辨,他屡次提出,研究史学的人,不论撰述什么问题,在史料上都要尽量“竭泽而渔”。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奉上拙作一本,请您在百忙中审阅。鄙人才疏学浅,书中可能存在不少谬误,敬请斧正,不胜感谢。
B. 兹定于12月22日(星期六)12时在东方酒店三楼为令嫒举行出阁典礼,诚邀您届时务必光临。
C. 李馆长虽年逾花甲,但精神矍铄。希望您继续发挥余热,为我区文化事业再尽绵薄之力。
D. 乙方应按时向甲方交清房租,并在合同到期后按时交房。否则,乙方应向甲方赔偿3000 元”。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军队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也可能会在“深水区”遇到种种阻挠。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前行。
B.正月初一出行的旅客本来就不甚了了,并且以短途为主,所以一向人涌如潮的车站此刻显得冷冷清清,与前几天的拥挤形成鲜明对比。
C.在台州打工的小郑被人劫持,他打电话假意向人借钱,却用温州方言向哥哥求救,听不懂方言的劫匪不知所云,还以为钱马上就能到手。
D.过去两周,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处于关停状态。危急时刻,湖南商会伸出援手,帮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家企业最终起死回生。
5、“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是李世民给予哪位高僧的评价?( )
A.玄奘
B.神秀
C.法海
D.鉴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汤一介转学到了重庆的南开中学。当时的南开中学可以说是一个贵族学校,国民党很多高官的子女都在那儿上学,常常用汽车接送。那时候的汽油是非常贵重的。于是,热血愤激的汤一介和同学张岂之、宁可拍案而起,办了一期壁报《一滴汽油一滴血》,抨击这一现象,但是学校训导长对他们毫不客气,“不让我们办了,而且说再闹就开除我们。”
1945年1月,为准备考大学,汤一介回到了昆明。当时,由于妹妹的病逝,加上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少年汤一介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论死》《论善》《论生的意义》等一些展露他哲学家天赋的文章就出来了。
第二年,汤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学。“我下定决心,我要做个哲学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1981年,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开课,他将《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一课修改成《郭象与魏晋玄学》,找出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这些问题的讨论,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哲学思想的解放;在由《早期道教史》一课修改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汤一介大胆提出,必须把“宗教”和“迷信”区别开来,要肯定“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而这些探讨,均是此前的道教研究很少讨论到的,汤一介以他敏锐的哲学家的眼光,开新时期哲学研究风气之先。
汤一介开创性地提出做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要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一个中国哲学的体系。
作为一名学者,他想他必须肩负起这样一个责任,就是探讨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在传承自己文化的过程中使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于是,汤一介在讲课的同时办中国文化书院函授班,一招生就是一万两千人。
耄耋之年的汤一介的最后心愿是“把《儒藏》做好,把中国解释学做出点眉目来”。要集中华文化精髓之大成,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创建中国解释学,是要参照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注释经典的要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其意义则在以新的理论方法和新的语境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即古为今用。“如果只有收藏,没有开发,则传统文化会一直束之高阁;但如果只有开发,而没有收藏,则传统文化会陷于贫瘠。”对这个明清两代均有学者提出而终未成行的浩繁无比的工作,汤一介唯一担心和希望的是,他要努力等到编撰工程完成的那一天。
相关链接
汤一介(1927~2014),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等,在国内外哲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哲学研究史上不可不读的著作。虽然有数次机会留在国外一流大学任教,薪酬、环境都要比国内好得多,他都放弃了,对于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来说,“活着就意味着责任”。
(以上材料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概括分析传主事迹)汤一介先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件体现出来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和取得成就的原因)汤一介先生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影响重大的哲学家?请就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结合材料做简要的概括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冥思苦想,而要实实在在地学习。
(2)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手法,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回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3)在写早春景象时,“草”是诗人的常用意象,比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出了季节更换时乍见春景的喜悦;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借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嫩草初生时的逼真形态;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则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早春春草尚不丰茂的清新景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写“苦雨”的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与“怜”字同音,在古诗中人们常用“莲”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___________;低头弄莲子,____________”写出了采莲女情窦初开的心思。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准确地写出了莲花的品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______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B.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C.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D.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选自《宋史》二百零二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
B.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
C.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
D.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甫冠,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甫冠指男子刚二十岁左右。
B. 丁内艰,是古代丧制的名称。一般指遭遇母亲去世或承重孙遭遇祖母去世。
C. 法书,这里指法令律科一类的书籍。
D. 尺牍,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后来成为信件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伯思聪明好学,记忆力好。他小时候每天背诵诗书一千多字,他听祖父讲授经史之 后再对其他小孩讲说,没有遗漏说错的。
B. 黄伯思对古文字有研究,并成为一代名家。他对洛阳公卿家所藏的商、周、秦、汉彝器的款识,能辨正是非,说出它们的起源结果等。
C. 黄伯思读书勤奋,博览群书。他在秘书省任职时,废寝忘食地通读册府的藏书,《六经》 及其他典籍都能做到精通。
D. 黄伯思爱好文学,也笃信道家学说。他仰慕扬雄、李白、柳宗元等古代文人,有五十卷文集留世,但因相信道家的说法年仅四十就去世了。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
(2)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语叫“圈层突破”,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如果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这样才能让人生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