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2、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3、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化学实验室发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碱变质
B.盐酸挥发
C.稀释浓酸
D.试管破碎
5、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6、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7、下列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Zn→ ZnSO4
B.MgO → MgCl2
C.CaCO3→CO2
D.Ba(NO3)2 →BaSO4
8、野炊时将柴火架空燃烧,可使柴火烧得更旺的原理是( )
A.可燃物着火点降低
B.可燃物着火点升高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9、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全部溶于水的是
A.BaCl2、NaNO3、MgSO4
B.AgNO3、BaSO4、MgCl2
C.AgCl、CaCO3、Al2(SO4)3、
D.ZnSO4、Cu(OH)2、CuSO4
1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运输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保鲜
B.拌凉菜时加少许食醋调味
C.种植蔬菜时喷洒剧毒农药杀虫
D.加工火腿肠时放入过量亚硝酸钠防腐
11、不含有原子团的是( )
A.NH4Cl
B.MgCl2
C.KOH
D.ZnSO4
12、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aCl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
B | CaO(CaCO3) | 加水、过滤 |
C | Fe(Zn) |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
D | HCl溶液(H2SO4) |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14、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石油、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15、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在人体内,氨基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蛋白质。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4个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D.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6、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7、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8、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 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2NaBr + Cl2 =2NaCl + Br2
19、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20、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21、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O2
C.CO2
D.Zn
22、资料显示:新冠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其中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0
D.+3
23、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见图(横坐标t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m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胶、纤维、塑料都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增加肥效,把硝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D.气味能闻得到却看不到,说明分子很小
25、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
26、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7、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⑴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 b.Fe c.Ag d.Zn
⑵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⑶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⑷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28、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
(2)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遇热时 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和另一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点燃的条件下,2.6gC2H2与一定质量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同时得到6.6gCO2和1.8g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9、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中,往往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俗语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原因是_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填字母)。
a SO2 b NO2 c PM2.5
(3)为了增强体质,妈妈给小敏的中餐食谱:大米饭、红烧排骨、煎鸡蛋、豆腐汤,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食谱还应该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
(4)酒精和过氧乙酸均是能有效灭活新冠病毒的消毒剂,其中过氧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酒精和过氧乙酸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相同的,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②过氧乙酸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等质量的酒精和过氧乙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大小关系为酒精______(填“>”“<”或“=”)过氧乙酸。
30、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部分装置.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 和 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如图发生装置还应做的改进是 ,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小组同学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标志是 .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所以用“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
31、现有①尿素、②氯化钠、③金刚石、④石灰石、⑤氧气、⑥稀硫酸.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序号填空.
(1)_____用作制熟石灰的原料;
(2)_____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3)_____用作氮肥;
(4)_____用于刻划玻璃;
(5)_____用于金属除锈;
(6)_____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
32、如图是粗略测定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的部分操作(杂质不溶于水),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33、当CO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时,它们的质量比_________;它们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34、回答下列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⑴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小苏打,其化学式为______。
⑵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______的灭火方法。
⑶利用厨房中的______可以溶解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35、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后,溶液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如果一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一边用滴管滴加盐酸,溶液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说明反应完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这种碱和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________反应。
36、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铁离子___________; (2)硫酸钾_________;
(3)两个水分子__________ ; (4)N205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
37、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F装置收集气体,也可用如图乙装置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5)将内部连有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和一个两端不封口的U形管相连,如图丙所示,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8、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
I.制取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填名称),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标号)。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 (填 “a”或“b”)端管口进行验满。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用充满水的C装置收集氧气,氧气须从____ (填 “a”或“b”)端管口通入。
II. 性质.
(3)下图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④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______ (填标号)。
(4)如图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若挤压装置中的滴管的胶帽,使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管下端的气球会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____。
39、我们认识碱的性质后,可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色。
(2)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请举出反应②在生活、生产中一个具体应用:_____。
(3)反应③提供的盐为碳酸钠溶液,则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4)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0、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____;
(3)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有____.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
②是____(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得或失)电子
(二)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②表示的是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不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