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小学六年级语文周测练习(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前后不要重复。

    ________然大悟   ________然大物   ________然泪下

    ________然无存   ________然若失   ________然起敬

  • 2、词语巧搭配。

    (    )的训斥      (    )的教诲

    (    )的威严      (    )的惩罚

    (    )的祈祷      (    )的阴影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      ,有      ,有      ,有         须劳动   长见识,这就是   

    (2)它            ,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   ,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   

    (3)老舍(1899﹣1966),原名   ,字      人。中国现代著名   ,杰出的      。老舍的爱好可以说相当广泛:                        ,有二十多种。

  • 4、读拼音,写词语。

    kǒng jù jì mò lǐ zhì zhà lan qīn xí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填空。

    1.《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_________时作的诗,名为“__________”。诗题又名“ ___________”。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__;后二句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 ___________

    2.《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_____之情细致地描绘了______的特点和______

    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________。诗人运用______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______写给_______的。描写了____________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_______________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________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感受早春的信息。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代的_____

    2“独”的意思是_____,“倍”的意思是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 是农历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 8、阅读题。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1】在原文中补充诗句。

    【2】诗歌前两句用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4】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的一篇(写出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片断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说明这一观点,作者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先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再说说全句的意思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

    “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鸿毛。”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司马迁运用了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的修辞方法,说明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刘老师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而且是我们的“大朋友”。他常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秋天,刘老师带全班同学到天坛公园采集落叶。他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树木叶子的知识,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更有趣的是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刘老师带我们到龙潭公园打雪仗。

    “战斗”开始了,我们“大个子”组(猛烈  热烈)进攻,刘老师率领的“小个子”组渐渐吃不住劲了,退到了树丛里。接着,我带着几个人,想绕到侧面,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时,刘老师却带着一支“突击队”包抄了过来,我们急忙撤退,但雪球已经纷纷打在我们身上,刘老师率领的“队伍”胜利了。欢笑声飘荡

    在公园上空。刘老师的眼中(闪光  闪烁)着孩子般的喜悦,他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了。

    1选择文中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猛烈  热烈)________进攻       眼中________(闪光  闪烁)着

    2给划线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他还给我们讲解有关树木叶子的知识,让我们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A. 没有变质。                                    B. 没有枯萎。                                    C. 稀罕。

    3在文前横线上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4找出能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 11、课内阅读《北京的春节》(15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看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基本是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这个片断主要写   。(2分)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这个谚语说明了 。(2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呢?(1分)

    答: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1分)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顺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1分)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3分)

    答:(1) (2)  

    (3)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8)找出一个过渡句   (1分)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2分)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生:历练后的飞翔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个故事:有一年,上帝看见农夫种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很开心。农夫见到上帝却说,50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祈祷年年不要有风雨、冰雹,不要有干旱、虫灾。可(  )我怎样祈祷(  )不能如愿。农夫   吻着上帝的脚道:“全能的主啊!您可不可以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大风雨、不要烈日干旱、不要有虫灾?”上帝说:“好吧,明年一定如你所愿。”第二年,因为没有狂风暴雨、烈日与虫灾,农夫的田里   结出许多麦穗,比往年的多了一倍,农夫兴奋不已。可等到秋天的时候,农夫发现麦穗竟全是瘪瘪的,没有什么好籽粒。农夫含泪问上帝:这是怎么回事?上帝告诉他:(  )你的麦穗避开了所有的考验,(  )才变成这样。

    一粒麦子,尚离不开风雨、干旱、烈日、虫灾等挫折的考验,对于一个人,更是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筛选不出强者,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而我们每个人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总会   发现,点燃自己灵魂之光的,往往正是一些当时被视为磨难和困苦的境遇或事件。一个完美的人生,真的需要历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苦难是上帝馈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但(  )当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了苦难,苦难(  )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才是你人生中经过历练后的飞翔!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选择合适的含有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欣然 诚然 突然 果然

    3___自然段在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麦穗竟全是瘪瘪的是因为       ;而点燃我们灵魂之光的,往往正是一些被视为    。由此我感受到:                

    5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逆境发愤的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逆境中发愤,终于完成了《史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迁38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的太史令官职,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史书,整理历史资料,经过多年苦心准备,正式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

    不幸灾祸突然降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同情降将李陵,被汉武帝处以残酷的宫刑。这使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到极大的痛苦,在人格上遭到极大的侮辱。对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自杀。

    但前人逆境奋发的事迹激励着他。他想到:周文王被囚禁,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流放,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还写了《国语》;孙膑的膝盖骨被剜掉,写了一部《兵法》。在前人发奋成功的精神鼓舞下,司马迁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将个人屈辱置之度外,继续授入《史记》的编写工作。经过前后几十年的努力,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把逆境变为前进的动力。

    逆境往往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助人成熟,催人进取。

    能够正视逆境,与逆境抗争的人一定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取得非凡的成就。

    1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逆境”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自杀。”“奇耻大辱”的意思是________  , “痛不欲生”的意思是________

    3找出司马迁在逆境中想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后面有三个结尾,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曾引用过司马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14、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填序号}

    这段话共四句,第一句指出( ),第二句指出( ),第三句指出( ),第四句明确了( )

    A.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B.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C.正确批评的标准D.不怕任何人批评

    【3】这段话中的四句话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__

    (2)请根据“我走出校门”这一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大舞台。(12分)

    (1)藏戏是戴着面具演出。(改为反问句)

       

    (2)爸爸说:我今天很忙,就不接你回家了。(改为转述句)

     

    (3)维吾尔的姑娘漂亮。维吾尔的姑娘能歌善舞。(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5)竹楼藏在竹林中。(扩句)

       

    (6)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 20、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小学六年生活中,相信你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请选择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2.注意活动场面的描写;3.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周测练习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