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是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在宋代的文坛上颇负盛名。
B.这个护士的医术真是高明,他给小孩子打针,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C.看过周总理的传记后,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D.临近出发了,他才手忙脚乱的收拾东西。
2、下面是某校五年级同学学习、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表,根据表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调查内容及次数 | 3 次以上 | 1-3次 | 0-1 次 |
每周自发体育锻炼 | 12.3% | 17.8% | 69.9% |
每周主动看课外书 | 11.2% | 28.6% | 70.2% |
每周使用手机上网 | 42% | 43.6% | 14.4% |
A.该校五年级学生每周用手机上网次数远远超过体育锻炼次数。
B.该校五年级学生具有主动看课外书的习惯。
C.该校五年级学生自发进行体育锻炼人数并不多。
D.建议该校学生要少用手机,多看课外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表现小嘎子的机灵,《摔跤》生动刻画了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
B.《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水城沉睡后的寂静,属于动态描写。
C.《景阳冈》写“武松打虎”的故事,文中写武松喝酒与打虎并无关联。
D.阅读古典文学名著,遇到一些难理解的语句,一定要反复琢磨,知道准确的意思才行。
4、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 jiāo hóu lónɡ qī zhà zhí zi nán k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āo fu bān dǎo shén shènɡ biān pào shǒu w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磅礴——( ) 等闲——( ) 不怕——( ) 逶迤——( )
艰苦——( ) 率领——( ) 请求——( ) 委屈——( )
6、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è | huò huàn | lián peng | qū zhú | wū rǔ | qiú fàn | dào zéi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fēng suǒ | yōng dài | è hào | jì diàn | páo xiào | níng xiào | sā huǎng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7、文史知识填空。
1.劝诫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的历史名人是____________。
2.意大利的_____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3.___________被誉为“诗仙”,_________被誉为“诗圣”。
4.汉字的六书是指_________、指事、会意、_________、假借和转注。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及_________。
6.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第一部字典是_________________。
8.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为“______”之年;五十岁,称作“知天命”;到了六十岁,叫作年满“_________ ”;超过七十岁,叫作年逾“_______ ”。
8、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
(3)武松在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_____”。在《景阳冈》中,按“喝酒→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的_________。
9、阅读课文《军神》片段,回答问题。
沃克先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先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沃克先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注上正确的音,填在横线上。
一直在数 ________你的刀数________;沃克先生不禁 ____失声喊道:“了 ____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2】给文中“□”填上标点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①苍白:_________________
②勉强:_________________
③失声:_________________
④军神: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
10、精彩片段。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1)算好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
(2)算好受箭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算好人:①鲁肃:___________②周瑜:_____________③曹操: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结果表面是(_______),实际是(_______)。
A.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 B.诸葛亮如期交箭
11、阅读检阅台
音乐之都维也纳(节选)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 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 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 (惯 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每到新年,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在下面打上“√”。
【2】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摇篮”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
(1)旁若无人( ) (2)若某等之见( )
(3)必弃城而走( ) (4)吾兵止有二千五(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部分的大意。(各不超过10个字)
第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3、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1)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
(2)抚掌而笑:__________________
(3)拍手大笑: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下列两组对比的作用。
(1)司马昭与司马懿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官“无不骇然”与孔明“抚掌而笑”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中,孔明计策为何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文中故事里的人物各有怎样的认识?请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诸葛亮 ( )的司马懿
【7】请给故事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员来了。警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送给我?这那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 )我怎么说,警卫员( )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在文中的( )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中内容看题目“雪”和“炭”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毛主席有什么话想说的呢?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贱卖海张五”(节选)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把那些话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台结账。
【1】找出表现泥人张手艺高超的一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人张是如何回敬海张五的挑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把文中的“撂”字改为“放”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飞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出三个描写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用“‖”分成三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16、课文阅读。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从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_)
【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采用的修辞手
法是(_______)。
这句话可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_ ”画出对妈妈细节描写的句子,用“ ”对爸爸细节描写的句子。
【4】写表现爱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表现爱的名言(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秦兵马俑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 )他们神态各异( )有的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 )战胜敌手( )有的 ( )好像在暗下决心( )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 ) 有的 ( )好像随时准备出征( )有的 (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将下面词语选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紧握双拳,勇武干练 ③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②凝视远方 ④眼如铜铃,神态庄重
【2】将文中空缺的标点加上。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段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4】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________句,其中每一个分句都是先描写兵马俑的________,然后是由此产生的________,体现了兵马俑的________。
【5】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展开想象,请续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被称为“________”,我国像这样体现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历史遗迹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他们特别注重服装颜色的鲜亮耀眼。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穿花衣服,妇女则更讲究颜色的搭配,喜欢颜色有较大的反差,那些蓝底白花、黄底红花、红绿相间的大花布,最为畅销。你在节日的市场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衣服交汇成的彩色河流。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殷红的血,水果沙拉五光十色,各种饮料像是流动的颜色;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木薯是粉红的,香蕉是金黄的,西瓜是红沙瓢的,取之不尽的芒果则黄中透红。非洲人的住房,虽然大都是不甚宽大的白铁顶房屋,但许多房子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你若住在宾馆里,房内房外皆是五颜六色。在扎伊尔戈马的卡里布宾馆,满眼都是鲜花爬满的围墙,鲜花点缀的庭院,鲜花铺满的小径。在这个城市的乐尼拉宾馆,大堂和餐厅的装饰都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是,门厅陈列着大小不一的三个独木舟,舟为黑红色,是用上好的木材凿成的,舟里种着绿草红花。置身这座宾馆,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沉醉在一种古朴、悠远的境界之中。
【1】本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标出。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波浪线。
【3】文中从三个方面写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①____;②____;③____。
19、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瘫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严监生这样的情形,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来形容。
【2】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大家对他这个举动的用意进行了怎样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请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人物 | 猜测 | 严监生的表现 | 严监生的心理 |
大侄子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二侄子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奶妈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赵氏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可能要说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重新给选段起个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木桥开始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 (补充拟人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为转述句)
(2)难道我们能被地震这个困难吓倒吗?(改为陈述句)
(3)巴掌大的地方不能踢足球。(改为反问句)
(4)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改病句)
(6)闪电撕破了乌云。(扩句)
23、习作
小学五年,我们读了几百篇课文,认识了许多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假如有一天,他们来到我们班就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以《新来的插班生—— 》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小学课文里的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将其名字填写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如“新来的插班生——诸葛亮”。②想象合理,角度新颖;描写具体,语句通顺;③字数在400字左右;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