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坡度 pō( ) 傍晚 bàng( )
bō( ) páng( )
乘凉 chéng( ) 嬉戏 xī( )
chèng( ) xǐ( )
2、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队长心里很矛盾,说:“欢迎是欢迎,可您的身体……”
B.古老的钟重重地敲着:一下、两下……
C.队长不知说什么好:“大家的……”
D.将军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
3、下面人物、事件、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葬花——《红楼梦》
B.关羽——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
C.刷子李——粉刷绝活——《旷世奇人》
D.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西游记》
4、默写古诗。
长相思
朝代:_______ 作者: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
2.白杨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_____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_____
4.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
5.建设者们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_____
6.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_____
6、小小美容师,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 )的雪原 ( )的雄姿 ( )的长城
( )的眼光 ( )的天宇 ( )的世界
( )的洋流 ( )的黎明
7、必读与必背
(1)古诗可以动静相宜:王维在《山居秋暝》里,“______,______。”写尽了山中雨后的静谧秋景,“________,________。”又写出了山林河中的动态喧闹;古诗也能花鸟关情:《枫桥夜泊》中,“_______,_______。”最能读出浸满了作者张继愁绪的江景,《长相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体现了风雪夜中将士们思乡难入眠;古诗还满怀爱国情感:“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在《示儿》中读出了陆游临终对祖国统一抱有的必胜信念,也在林升讽刺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他直斥当政者忘了国仇家恨,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做了故都汴州。
(2)_______,戒奢以俭。——魏征
莫等闲,______,_____。——岳飞
(3)本学期我们读了许多民间故事,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______,因为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1)huǒ jiàn________尾部,pēn chū________橘红色火焰,经过一段时间的píng wěn________飞行后,挣脱地心引力,飞向那浩瀚的太空。
(2)他在山路的guǎi wān________处,挖了一个xiàn kēng________,然后yǐn bì________好,等待野兽自投罗网。他把打来的liè wù________分给穷苦的村民,却不要任何chóu xiè________。
9、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地 震
地震是地壳的震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震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大地震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 ”—地核;中间是“ ”—地幔;外层是“ ”—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 、 、 ,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千米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的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1)选择相应的词语填充在文中第2自然段前三个横线上。
蛋清 蛋黄 蛋壳
(2)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2自然段后三个横线上里。
(3)请你根据第3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
(4)雅安大地震,使许多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你试着把下面的挽联补充完整。
九州山河凝血泪,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1】“眼睛亮亮地”是神态描写,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把这时母亲脸上的神态写出来_______。
【2】语段中画“ ”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样生动地表达了( )
A.“我”受表扬时的腼腆和得意。
B.母亲的激动和对“我”的赞叹不已。
【3】阅读加点的词语,分析“我”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
协调有序: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
【4】用“﹏﹏﹏”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读万卷书”的“卷”字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读万卷书”中读____________,另一个读音可组词为:____________。
【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喜欢什么书?不喜欢什么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 为什么哭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 青年时代玩纸牌 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 如今我一无所有 我真后悔呀 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huán hái)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 liàng liang )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 )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 bēi bèi )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失魂落魄地流浪,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用“√”选出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笑”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例如:冷笑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由衰老恢复青春。 ( )
②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
③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
(5)怎样理解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从现在开始你将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黄果树瀑布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 )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 )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在第3段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用“——”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用“ ”画出具体描写“银雨洒金街”奇景的句子。
【3】第3段从 、 、 三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 特点。
【4】读完短文,你想到哪句描写瀑布的诗句?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生活中的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 )的手 ( )的图书馆
( )的脸蛋儿 ( )的空气
(2)“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你的理解作答。(4分)
16、课文传真机。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 的事。
(2)请你给课文拟三个标题:
( )——( )——(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扶
①外地出差,我在林荫道上散步,当我从一个拄拐杖的老太太身边路过时,只听“咣当”一声,拐棍滚落地上,老太太倒在了我的左脚边。
②我刚想伸手扶一把,许多因扶摔倒老人而惹上麻烦的镜头,便马蜂一样向我涌来。就在几个月前,丈夫工作出了点问题,不但受到处分,还被冤枉赔了几十万元,家境就这样陷入困境。而眼前这位倒下的老人,扶吧……可不扶……
③“阿姨,你是不舒服吗?”我想救老人,却不敢去碰她。
④老人家勉强点了点头。我便喊起来:“快来人啊!这位阿姨身体不舒服。”
⑤这时,前面漫步的几位老人已赶过来。有人说,她这是心脏病犯了,得赶紧吃药。我一听,慌忙地从口袋取出速效救心丸喂给她。
⑥这速效救心丸对我晕车很有缓解作用。久而久之,每出远门,便总备着它。我刚喂老人吃下药丸,就有一位老先生说:“她脖子上不是有钥匙和电话号码吗?还是给她家人打个电话好些。”
⑦我想也是。打通电话,是个中年男子接的,是阿姨的儿子。他说他这就过来。大概几分钟的样子,老人精神好多了,看来不再有生命危险。我小心扶她到不远处的长条椅上坐下,正要离开,她却一把攥紧我的手嚷起来。她的舌头已不当家,透过含糊不清的声音,我听出她在喊:“你不能走,你得等我儿子来!”
⑧天哪!我刚救了她的命,她就来讹我?我的家庭刚遭困境,如果再被讹一把……情急之下,我用力一拧胳膊,挣脱老人,拔腿就逃。
⑨后来,老人的儿子打来电话,我赶紧关机。回到家,为了保险起见,我换了新号。
⑩半年后,因为钱紧,无力出书,多亏一帮文友,为我搞了募捐出书的宣传活动。宣传海报刚贴出不久,就有个中年男人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嘿,我还是找到你了吧?”
⑪我的心不由咯噔一下,顿时感觉索命的无常来到了眼前。中年男子欣喜地笑着说:“你忘了,我母亲摔倒的事,你怎么跑了呢?”
⑫我啪嗒挂掉电话,愤愤地想:“明明我做了好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心口怦怦地跳着,正要关机,对方却发来短信:我已经了解你的全部情况,姓名、年龄、家庭住址……
⑬我的手不住地发抖,拨通电话问他:“你到底想怎样?”
⑭他依然欣喜地笑,说:“当初,我妈犯病倒在地上,你冒着风险给她喂药,扶她到椅子上休息。如今,你出书经济有困难,我怎么能不扶你一把,完成你的心愿呢?”
⑮我仰望苍天,不知为什么就流出两行热泪。
【1】短文围绕“扶”写了两件事,用上“扶”字概括出来。 _____
【2】面对摔倒的老人,“我”的内心极度矛盾,请联系上下文,把第2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的内容合理地补充出来。 _____
【3】阅读第9~15自然段,完成练习。
①“我”关机,换新号的原因是 。
②补充完成下面的心情变化图,并概括出“我”相应的表现。
③根据如图试着分析“我”的心情从绝望到感动的原因: ;由此,可以发现文中的“我”是一个 的人。
【4】有网友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做了好事不必逃;也有人说:“做好事只求心安理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联系实际说一说。 _____
18、阅读理解。
雾霾的形成
雾霾天气是指造成城市里大面积能见度低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则逐渐转化成霾。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雾霾天气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飘浮在空气中;其二,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其三,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因素之一;其四,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管痉挛、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在雾天不宜出门,更不宜晨练,以免发生危险。雾霾天气遇到冬季寒流,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比例同比明显上升。据北京市儿童医院统计,1月5日至11日,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急诊量最高峰曾达到9000多人次,呼吸道感染占到内科病人的50%左右。
【1】本文先说明了雾霾天气产生时的________,其次说明了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最后说明了雾霾天气的___________。
【2】“其一,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的因素”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提出一些可以治理雾霾天气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①那年我考取了省城的一所大学,临行时,父亲将我送到火车站。当时正值客运高峰,站台内人头攒动,汽笛轰鸣。父亲弯着腰背着一个大旅行包在前面开道,我拎着手提袋在后面紧紧跟着。9月的天气依然闷热,不一会儿父亲的衫衣就被汗水浸透。我不禁暗暗埋怨,天这么热还带这么多东西。父亲虽然背着重重的行李,可步履丝毫不见缓慢,我在后面一路小跑还是落下了一段距离。
②从候车室到车厢门不足100米,我们却足足走了20分钟。终于我看见父亲在一节车厢前停下脚步,从怀里摸出车票,仔细核对了一下,随即向我欢快地招手,“你快上去,我把包递给你,记住是5号窗口。”我随着人流挤上了列车,从5号窗口里伸出头来,只见父亲搓了搓手掌,猛地把那只大包举了起来,就在我接过包的一刹那,只听“啪”的一声,包带应声而断,旅行包从窗口垂直落下。巨大的惯性将拉链扯开,里面滚出一大堆苹果、鸭梨、月饼、花生……父亲慌了,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食品一一拾进包里,甚至蜷缩着身子趴在地上,一只脚探下去,伸长胳膊,去捡落在铁轨边的两只鸭梨。我吓得大叫:“爸,快上来,不要了,不要了……”“这梨是刚摘的,带在路上吃。”
③父亲笑嘻嘻地从铁轨下钻了出来,把捡起来的两只鸭梨塞进包里,拉上拉链。可包带断了没法提,父亲急得团团转,突然他的手停在了腰上,“有了!”只听“嗖”的一声,他竟然将皮带解了下来,往旅行包两头一扣,正好是一副包带。
④这时汽笛声响了。如释重负的父亲把手插进兜里,把裤子提得老高,模样十分滑稽。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父亲也笑了,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火车启动了父亲依旧提着裤子站在那里,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⑤那皮带我一直珍藏着,每当回忆起父亲抽出皮带的一刹那,我觉得那是世上最酷的动作。
(节选自《写给父亲的信》,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步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有一个代表性的场景,在思维导图中填写相应的场景,并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思维导图恰当的位置。
【3】浓厚的感情有时在场景中,有时还会藏在字里行间。请在最能打动你的细节中找出一处或几处用得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体会。
用得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在第________段中。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旁边有几个年轻人笑了起来,父亲也笑了,看着我憨憨地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A.别人笑话父亲,但我不能笑话他。
B.我平时就畏惧父亲,我不敢笑他。
C.“我”为父亲的举动而感动、心酸,笑不出来。
D.“我”忙着关注父亲,顾不得笑。
【5】第④段中“直至变成一个小黑点”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每天大黑骡子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仿写句子)
2.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改为反问句)
3.黄晓文正在奔跑。(扩句)
21、我能为下面的句子做瘦身运动
例: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松鼠是小动物。
①雪白的浪花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沙滩。
②天上数不清的星星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③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22、他的事迹难道不值得我们感动吗?(改为肯定句)
。
23、抒写生活之美
你和同学朝夕相处。你们之间可能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也可能有些话平时想说却没有说。那就借着这次习作的机会,以一封信的形式,把你想对同学说的话写下来,与他(她)真心“交谈”。
要求:
(1)信的格式正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3)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人名一律用“小红”等“小”字开头的名字代替,地名用“育红小学”“幸福村”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