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是在( )
A.西汉 B.三国 C.隋唐 D.明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菲律宾枪杀台湾渔民事件骇人听闻,台湾民众强烈要求严惩凶手。
B.面对歹徒的尖刀,民警王秋眼疾手快,一把扣住歹徒的手腕,夺下了尖刀。
C.老教授学养深厚,口若悬河,振振有词的演讲赢得了全体听众的阵阵掌声。
D.一旦发生泥石流等灾害,山脚下的房屋将首当其冲,一定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3、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是农历“丁酉”年,“丁酉”年为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丁酉”年之后,2018年为“丁戌”年。
B. “名讳”,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 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分用义异;合用义同名字,但含有敬意。
C.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D. 苏武“持节”赴匈奴,“节”是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在文艺创作生产链条里,首先需要端正对编剧环节的认识。剧本这一前端环节打不牢,后续制作将“地动山摇”;原创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只会让跟风抄袭______。客观上说,很多导演为此立下汗马功劳,但有时文学原著或文学剧本“先天不足”,再优秀的导演也难以______。其次,作为创作_______的编剧也需要坚持品质至上。在戏剧、影视界对文学剧本的旺盛需求之下,剧本产量激增,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缺乏酝酿与发酵过程,作品内容贫血,缺乏特色,缺少灵光。有些编剧主动给自己贴上标签,成为某类_________的快手编剧,拿着相关人物的传记、资料闭门造车,照猫画虎,完成的不过是报告文学或者人物传记向舞台艺术的表层转译。再次,编剧所在院团以及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给“一剧之本”更多的战略保障。
A.大张旗鼓 点铁成金 主题 体裁
B.大行其道 点铁成金 主体 题材
C.大张旗鼓 脱胎换骨 主体 题材
D.大行其道 脱胎换骨 主题 体裁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生代代无穷已 穷已:穷尽,终了
B. 但见长江送流水 但见:只见,仅见
C. 此时相望不相闻 相闻:互相传颂
D. 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你若不哭,命运便笑
清风慕竹
西汉本始二年(前72年),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以大力颂扬他曾祖父的丰功伟绩。公卿大臣们立刻表示衷心拥护,不料长信少府(皇太后师傅)夏候胜却站出来说:"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用,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结论是"不宜为立庙乐"。这无异于是对皇帝权威的公然挑战,丞相、御史大夫等人立刻行动起来,联合弹劾夏侯胜"非议招书,毁先帝",丞相长史黄霸因为不肯在奏章上签名,也以"不举劾"的罪名一道上报给了皇帝。于是,他们很快被以"大逆不道"的名义逮捕下狱,判为死罪,等待秋后问斩。
在冰凉血腥的监狱中,夏侯胜不免心灰意冷。他素来性情耿直,不会曲意逢迎,如今不过说了句实话,便受此大辱,想想皇上的寡恩,想想人生的无常,夏侯胜的郁闷可想而知。
事实上,那个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的黄霸应该更冤,可他生性乐观,似乎一点也不在意眼前的一切。他早就知道夏侯胜是个大儒,很想跟他学习《尚书》,只是一直无缘亲近,没想到因意外的灾祸被关进了同一间牢房,他心想:"自己身为官吏,但却没有深入研读过经书,原来天天忙工作没有时间,现在时间也有了,而良师近在眼前,为什么不赶紧补上这一课呢?"
当他向夏侯胜表明求教之意时,夏侯胜不禁苦笑连连,他说:"咱们都犯了死罪,明天就要被处死了,现在读经有什么用?"
黄霸说:"孔子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人应该活在当下,抓住现在,学有所得,心有所悟,今天就是快乐的,何必管虚无飘渺的明天呢?"
夏侯胜听了,精神为之一震,内心里大为感动,当即答应了黄霸的请求。从此两个人席地而坐,每天夏侯胜都悉心向黄霸传授《尚书》。黄霸尽心听讲,不懂就问,二人日夜讲学津津有味,研读到精妙处,时不时还抚掌大笑。弄得监狱的看守过来察看,结果是一头雾水,搞不懂两个将死的人为什么这么快乐。
秋天转眼就到了,看到树上的黄叶飘落,有人提醒汉宣帝夏侯胜和黄霸的死期到了。宣帝于是派人到囚狱中调查这两个人是否心中哀痛,有悔改之意,回报说他们每天以读书为乐,面无忧色。汉宣帝心中不满,但也感叹俩人之贤,不忍杀之,以至此案久拖不决。
虽然身在监牢之中,决意活在当下的夏侯胜和黄霸心无阻碍,没有什么能够束缚住他们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学问研究得愈益精到,思想有了长进,精神更加充实。
两年后的一天,关东四十九个郡突然发生地震,山崩地裂,墙倒屋塌,死了六千多人。对统治者来说,这不仅是自然灾害,而且是上天对世间存在冤狱的警示,汉宣帝不敢怠慢,一边赶紧赈灾,一边宣布大赦天下。夏侯胜和黄霸由此得以出狱,让他们更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被逐回老家,而是直接被宣进朝庭,夏侯胜被任命为谏大夫,留在皇帝身边,黄霸为扬州刺史,外放做官。
真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场意外的地震让两个人获得了新生。后来,夏侯胜以正直博学做了太子的老师,九十岁逝世,为谢师恩太后为他穿了五天素服,天下儒生都引以为荣。黄霸以精明干练、政绩卓著名扬天下,后来官至丞相,史书评价他,自汉朝建立以来,才能卓异的丞相多多,但论到治理百姓,则"以霸为首",是要将他排到第一位的。
谁能想到,夏侯胜和黄霸命运的转折点,竟然是牢狱之灾。只是从风光无限的士大夫,一下子沦落成了监牢中的死囚犯,这个转折也太大了点,大得让人难以适应。一般人可能就此抑郁死了,可他们却懂得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在当下,从而在黑暗而恐怖的地方,每天都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一个人不可能总能赢,重要的是在跌倒时,自己不要认输。海明威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无法打败他。"在困厄时,只要你选择了坚守,命运的转机说不定就在眼前。用句流行语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
(节选自《意林》2015年第2期)
【1】下列关于本文分分析与理解,最恰当两项分别是()
A.乐观者以逆境为基,选择面朝远方,不畏如今所处的险滩。而悲观者则痛恨于挫折,自怨自艾。前者往往活得很好,而后者则死得很惨。
B.作者通篇以讲述故事的形式行文,为的是能让人们明白一点:无论遭逢了什么,都需活在当下,乐观向上。
C.黄霸与夏侯胜在狱中学习的热情打动了上苍,一阵地震不单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厄运,反而因此出狱且都身居高位,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必由之路。
D.作者借这一典故,表明自己的心志,无论遇到什么,都应该安之若素,而不是一昧逃避,这给了作者很大的精神鼓舞,逆境中的乐观者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定能走向成功。
E.通读全文,作者认为:人可以面对险滩,但断不能屈从于磨难,人本就不该被打败,唯有坚守,命运就会出现转机,希望还是会有的。
【2】请简要分析夏侯胜与黄霸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今天就是快乐的,何必管虚无缥缈的明天呢?
(2)从而在黑暗而恐怖的地方,每天都传出了郎朗的读书声。
【4】作者于最后一段说:“在困厄时,只要你选择了坚守,命运的转机说不定就在眼前”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前文,强调从师就是为学道,不论其年龄大小。
(3)诗言志,酒载情,苏轼词喜借酒抒怀。《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一句借酒表达自己的豪壮胆气,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则借酒反映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写客人吹洞箫应和主人的动听歌声时,生动描绘出箫声的呜咽幽怨,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余音的悠长。
(3)白居易《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m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作者认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即“________”,并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现象想到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和按照此法能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诗人为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直抒胸臆,表达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锲而舍之,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荀子·劝学》)
(3)秦爱纷奢,__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朝避猛虎,_________。_________,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5)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人的年龄大小无关。
(2)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②边鸾,唐代画家,所画花鸟极精美。③赵昌,宋代画家,善画折枝花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主张画作以形似取胜,让人一见到画作就像见到邻家儿童般亲切。
B.“边鸾”两句极言两位画家笔下之物形神兼备,为推崇王主簿之画作铺垫。
C.王主簿画作用“一点红”来呈现“无边春”之意境,体现了折枝画的特征。
D.作者构思精巧严密,从宏观入手来论画论诗,最后落笔于王主簿的折枝画。
【2】题画诗有的谈论艺术见地,有的展现画面意境。本诗与苏轼的另一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伏,太安人也。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潭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却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瑙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仇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
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众入城,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敕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卮。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
(摘编自《北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B.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C.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D.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阴,黄河北面之地。古代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阳,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为阴。
B.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为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C.至尊,皇帝的代称。此外,还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万岁爷等。
D.听事,也作“厅堂”“厅事”,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文中指官府治事之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伏擅长治军,凭借战功逐渐升任到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领兵守中潭城,南城陷落后,中潭城被围困二十天没有被攻下。
B.周军攻克晋州,俘虏了行台乞伏贵和,让他招降傅伏,傅伏没有投降。
C.傅伏面对书孝宽和傅伏儿子的劝降,他怒斥儿子,并表示侍奉国君以死相报,不能存有二心的决心。
D.周帝认为傅伏是北齐被平定后见到的唯一忠臣,把羊骨头赐给他,并赐给他金酒杯,任命为岷州刺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
(2)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
【5】傅伏是一名忠臣,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6年,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十三亿分贝》在网络平台播出后,广受青年人欢迎;2017年,宣传中国方言文化的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话》开拍。(网络资料)
②“中国文字有三关: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鲁迅)
③“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法)都德】
④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德)尼采】
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母语日设定在每年的2月21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网络资料)
读了上面五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以“我看汉语”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