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此次作文竟赛中,他没有获奖,看着别人站在领奖台上,只恨自己身无长物,只有黯然兴叹了。
②他只会因人成事,一点儿出息都没有,真后悔当初把他选到我们这个地方来,给我们造成如此大的麻烦。
③也许遗传了老爹天才头脑,很快他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并且顺利地进入了期盼已久的管理部门。
④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所以,你也不要强求,甘心引颈受戮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社会上有一些作家、诗人,自己虽无领导才干,也无领导兴趣,却常常苛求于人,评头论足。
⑥在此次足球赛中,樱花代表队被毫无名气的乐声代表队打得豕突狼奔,哭爹喊娘,再无以往的威风。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蜡炬(jù) 脂膏(hāo) 躯体(qū) 耕耘(yún)
B.铆钉(mǎo) 怒涌(nǔ) 撑开(chēng) 彷徨(páng)
C.律吕(lǚ) 慰藉(jiè) 罅隙(xià) 嚣鸣(xiāo)
D.情景(jìng) 晨曦(xī) 荫蔽(yīn) 明澈(chè)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古时,“左迁”指的是贬官;《琵琶行》中“行”,是古诗的一种题材。
B. 《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D. “社稷”指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A. 某同学向老师说明迟到原因:“不期将书忘在家中,回去取书,便迟到了。”
B. 某青年求医生为母亲治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请给我母亲看病!”
C. 刘先生在火锅店吃饭,看到自己的锅里没汤了,便招呼服务员:“麻烦你为我们加点汤,谢谢。”
D. 妈妈问儿子看到放在窗台上的鞋子没有,儿子回答:“你放的东西我怎么知道呢?”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西厢记》)
——运用夸张,表现了崔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排比,描摹了地坛四百多年来的荒凉和颓败,写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情。
C. 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 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两处反问,表现并突出了小说中的乔厂长发言时对中日生产效率差距巨大的深沉的思考。
D.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老舍《骆驼祥子》)
——运用对偶,语句匀称,朗朗上口,凝练而集中地表现了忍辱负重,保有尊严,是最伟大的牺牲;信念不死,反抗不泯,是最伟大的忍辱的道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笑孩儿(节选)
葛水平
人给畜生当奶奶,那是要惊掉人们的下巴颏儿的。
六十三爷常在祸害的奶奶耳边念曲儿似的说:“没福人住在深沟大山,有福人住在城市口岸,你是没有福气的人,但不能没有善良,对一个没娘娃心里没有怜悯不是好女人,你给笑孩儿当一回奶奶又能够少了啥?”
奶奶说:“你是一个人畜不分的老糊涂。”
一阵乐呵呵的笑声之后,六十三爷站起来拍打着满身的黄土,指着远处说:“老伴儿,你敢说那不是你的孙子?”
远处的草地上,笑孩儿驮着小主人祸害。两兄弟是挨在一起的,不能说那地方不是自己的孙子。奶奶不看那地方,可那地方有无尽的遐想。
笑孩儿是一头没有娘的驴。
祸害出生的春天,上一年的冬天,雪下得铺天盖地,天晴后,人们发现六十三爷家的院子里少了一样风景。
六十三爷家的桃树下常年拴着一头老驴。驴一身灰毛,四条白腿,年轻时驴的四条白腿像抹过油蜡似的,打老远看过去,贼亮亮地闪着光,年老了,毛色也暗淡了,远远再看过来,驴和窑墙的土坯一样,眼睛不好使的还以为是云彩的影子落在了院子里的土墙上。
“打铁不惜炭,养儿不惜饭。”这句话说的是打铁的不会吝惜炭,火烧旺了铁才能烧红;养儿子显然要吃粮食,而且要吃更多的粮食,孩子吃饱了才要长个儿。从前,柳条沟的道路交通落后,六十三爷舍不得雇别人的三轮车,就想用驴去山外驮炭,四十多里路,全是山路,要头一天去,第二天擦黑儿才能回来。
柳条沟捂了一场厚雪,山坳里雾气重,几日不晴,儿媳妇要生娃了,房屋里不能缺了火炉,六十三爷还是决定出山驮炭。
在炭窑驮了炭往回走时,老驴依旧套着自己来时的脚印归。在后面赶驴的六十三爷突然发现老驴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好像是老驴的屁股大了,又好像是老驴的肚子大了。
雪天里直程的背阴路因不见阳光,被寒风吹得比来时冻实了许多,原来毛毛的雪被太阳一照一化一冻变得滑溜了。人和驴彼此交困,老驴害怕路上有绊脚石,似乎是在护着什么,怕自己摔倒了,走路也不像平常走得大胆,似乎驴脾气也少了许多。看着打滑的路停下坚决不走了,将后蹄牢牢把住雪地,实质上前蹄已经看上去形同虚设。
六十三爷和驴说:“我决定卸了炭空着回,你不能不要命,我更不能不要你,你这一辈子给我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能因为年老了驮不动从前的斤两了就不要你。”
老驴听罢,泪眼婆娑地用了吃奶的劲儿,身体抽抖,贴附于路边山坎上,用眼睛盯着雪地。驴什么也不想了,就想报答主人,专注地夹紧尾巴,一只蹄扒紧雪地,一只蹄“呱嗒,呱嗒”像锄头一样想把地掘出一个坑。
先是人和驴酝酿出无尽的力气,之后是人、驴一起使下劲儿,驴被六十三爷牵着的缰绳提示,人和驴劲儿往一处使,“一二三,一二三,四——”
哈呀,总算走出了险道。
老驴回头看六十三爷,心思突然重了,有话吐不出,用力扭回头看六十三爷踩过的雪地,雪地上因为光脚的温度,化出了一汪一汪清水,风吹过皱起了冰碴子。老驴卷起嘴唇在主人的光脚面上舔了又舔,然后仰天“咯哦咯哦咯哦”长嘶了一阵子。
老驴很少叫,这回叫了,说明驴想说人话了。
桃花开罢,春暖河开,院子里屋檐下有一个马蜂窝,马蜂在驴身上爬来爬去,人们在看马蜂飞落时,发现了驴的肚子胀大了许多。好事者围着驴议论开了。
驴的皮毛粗糙不堪,和人一样年老色衰了。有人解开绳子要它走几步,它走起来步履蹒跚立脚不稳,走了几步又返回重新站在桃树下,靠着桃树安静地躺了下来,它是真老了,只能和泥土相亲相爱了。
人们的说话声拂过它的耳膜,听人们说,这驴怕是得了大肚鼓症,活不到夏天了。
六十三爷也觉得这畜生跟了自己受了一辈子苦,临老却得了大肚鼓症,没救,死是肯定了。一时想着它的好,给驴拌料的时候破例加了两碗黄豆。
驴站不起来,无法站在槽头上吃料。
喂着,喂着,六十三爷用手臂擦干眼泪再看驴,看着看着就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看驴脸,驴吃料吃得狼狈,一口接一口吃,再看驴脸,驴脸上浮了喜气。六十三爷急忙站起来,挽了袖管,突然一个毛团出现在院子的地面上。
奄奄一息的老驴生下小叫驴驹子时,用尽最后的力气舔了舔小叫驴身体上的胎毛,冲着六十三爷咧了咧嘴想朝天叫,可是力气用尽了,嗓子眼儿麻刺刺的,发不出半点声音。
它实在是叫不动了,老驴用驴脑袋拱着小叫驴的身体帮助它站起来,小叫驴在妈妈的协助下,努力站起来,挣扎了半天果然站了起来。老驴反倒“扑通”一声,脑袋跌落在石板地上,只见它缓缓闭上了眼睛。
眼睁睁看着眼前发生的事,六十三爷老泪纵横。有过真情的日子,方能叫人回头一望,小小的叶子也是四季孕育,也知道叶落归根,何况一头老驴,劳作了一辈子还给主人留下了一头小叫驴。
六十三爷抱着小叫驴和老伴儿说:“咋就没细看过你呢,你长了一双大眼睛,长耳朵,还穿了一双漆皮鞋,在人世间你给驴当了奶奶,那真是阎王不要鬼不撵啊。”
说罢独自笑一阵子,哭一阵子。
春天,起起伏伏的山峦晕染出青葱与鹅黄的春色,迎春花不等叶子先出,花朵就黄灿灿地开了。山腰间点缀着一大片浮云,渐渐碎散成点状,笑孩儿“咯哦咯哦咯哦”喊破了宁静,仔细瞅,原来浮云是一群放养在山坳中的绵羊,笑孩儿脊背上驮着它的小主人祸害。放羊人在不远处的一块山石上拉二胡,一阵古老的乐声丝丝缕缕在山间漫滤开来,羊群闻声聚拢在一起,一只叫耍瓜瓜的头羊带领一条长蛇一样阵势的羊群,跟随笑孩儿行往暮炊的村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六十三爷和奶奶的对话描写,与他们庄稼人的身份相符,而且从对话中也可看出老两口相濡以沫,感情融洽。
B.“打铁不惜炭,养儿不惜饭”,这句俗语引出了下文六十三爷用驴去山外驮炭的情节,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C.小说写老驴“皮毛粗糙不堪,和人一样年老色衰了”“走起来步履蹒跚立脚不稳”,预示着它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结。
D.六十三爷在老驴死后要老伴给小驴当奶奶,抱着小驴“哭一阵子”“笑一阵子”,说明在他心中老驴就像家人一样。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用“人给畜生当奶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中间则采用补叙的方式,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吸引力。
B.老驴肚子胀大后,好事者议论纷纷,最后小驴“笑孩儿”的出生让小说取得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C.柳条沟“捂了一场厚雪”“几日不晴”,路“被寒风吹得比来时冻实了许多”,景物描写为后文写驮炭艰难作铺垫。
D.划线词语“喂着,喂着”“看着看着”用反复手法舒缓了人物动作,同时给人一种定格似的画面感,突出了人物心情。
【3】简要分析老驴肚子胀大后六十三爷的心理变化。
【4】作者葛水平说写作的人一定要怀有一颗温暖疼爱的心,呵护笔下的每一个生命,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是如何体现这种主张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泛舟广阔而邈远的湖面,流露出词人此时成为自然万物主人的意趣。
(2)苏洵《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重蹈覆辙的原因。
(3)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古代诗文中常有咏及,如“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在面对诋毁时,曾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出一心向善,百死不悔的决心;庄子在《逍遥游》中也曾告诉我们,如果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可以遨游无穷无尽的境域。
(2)读书人应立志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让我们领略到古蜀文明的无穷魅力。早在唐朝,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便提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古蜀国。
10、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3)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________,________。转轴按弦三两声,末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5)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其三)
沈 彬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
贰师①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②一剑长。
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
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注]①贰师:指李广利。大宛有善马,匿贰师城,不肯献。汉武帝太初元年,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贰师城,取善马。李广利攻大宛,损折士兵甚多。②魂飞:指李广最终引刀(剑)自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冷月、过雁、寒笛等具有典型边塞风格的意象烘托老将征途中被牵动的思乡之情。
B.颔联以两位李将军征讨胡人的典故,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
C.颈联描写戍角悲鸣、黄沙漫天、阴云密布、严霜满结等景象,渲染出沙场的悲凉气氛。
D.本诗首联叙事,颔联怀古,颈联写景,尾联议论,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意境苍凉。
【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太祖为于越,秉国政,欲命曷鲁为迭刺部夷离堇。辞曰:“贼在君侧,未敢远去。”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太祖会李克用于云州,时曷鲁侍,克用顾而壮之曰:“伟男子为谁?”太祖曰:“吾族曷鲁也。”
会遥辇痕德堇可汗殁,群臣奉遗命请立太祖。太祖辞曰:“昔吾祖夷离堇雅里尝以不当立而辞,今若等复为是言,何欤!”曷鲁进曰:“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太祖曰:“遗命固然,汝焉知天道?”曷鲁曰:“闻于越之生也,神光属天,异香盈幄,梦受神诲,龙锡金佩。天道无私,必应有德。且遥辇九营棋布,非无可立者;小大臣民属心于越,天也。昔者于越伯父释鲁尝曰:‘吾犹蛇,儿犹龙也。’天时人事,几不可失。”太祖犹未许。是夜,独召曷鲁责曰:“众以遗命迫我。汝不明吾心,而亦俯随耶?”曷鲁曰:“在昔夷离堇雅里虽推戴者众,辞之,而立阻午为可汗。相传十余世,君臣之分乱,纪纲之统隳。委质他国,若缀斿然。羽檄蜂午,民疲奔命。兴王之运,实在今日,应天顺人,以答顾命,不可失也。”太祖乃许。明日,即皇帝位。已而诸弟之乱作,太祖命曷鲁总领军事,讨平之,以功为迭剌部夷离堇。时民更兵焚剽,日以抚敝,曷鲁抚辑有方,畜牧益滋,民用富庶。三年七月,曷鲁得疾,薨,年四十七,诏立石记功。
(选自《辽史•耶律曷鲁传》)
【1】给原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B.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C.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D.太祖讨黑车子室韦/幽州刘仁恭遣养子赵霸/率众来救曷鲁/伏兵桃山/俟霸众过半/而要之与太祖合击/斩获甚众/遂降室韦。
【2】下列关于原文加点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祖,先祖称谓,后多指开国帝王的谥号。魏晋后,用“祖”已经泛滥。
B.“克用顾而壮之曰“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相同。
C.“遗命固然,汝焉知天道”与《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焉”用法不同。
D.羽檄,又称为“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示万分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律曷鲁忠心耿耿。太祖打算任命耶律曷鲁为迭刺部夷离堇,耶律曷鲁以贼人在君主的身边,自己不敢远离推辞。
B.太祖即帝位不久,耶律曷鲁平定了太祖诸位兄弟叛乱,因功被任命为夷离堇。
C.耶律曷鲁能言善辩。当群臣奉遗嘱迎立太祖为皇帝的时候,太祖推辞,耶律曷鲁寥寥数语便说服了太祖。
D.耶律曷鲁治理有方。耶律曷鲁升为部落军事首领时,安抚治理有方,使畜牧业更加繁荣,百姓生活富裕。
【4】根据原文意思翻译画线句子。
(1)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
(2)相传十余世,君臣之分乱,纪纲之统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了会厌倦,远了会陌生。不要走近我,也不要离我远去。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