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十二生肖的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
(1)填一填。
①丑____②____马③酉____
④未____⑤戌____⑥____鼠
(2)按生肖的先后顺序将上面的内容进行排序。(填序号)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群麻雀落在草地上,它们一边地找食儿吃,一边
地玩。
(2)它看见麻雀一只只长得像,又圆又壮,馋得
,就从天上
下来。
3、填空
(1)轻诺必寡__________。
(2)失信____________。
(3)小信诚则____________。
(4)予人玫瑰,___________。
(5)平时肯帮人,____________。
4、在括号内补齐《二十四节气歌》的内容。
(____)(____)惊春(____)谷天,夏(____)芒夏暑(____)(____)。
(____)(____)露(____)寒霜降,冬(____)(____)(____)小大寒。
5、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例:(搬)木头
(____)本领 (____)代表 (____)鼻子 (____)脖子
兆 逃 逃跑 寸 ____ ____ 采 ____ ____ 殳 ____ ____
脱掉(棉袄) 编织(______) 搬运(______) 挑选(_______)
6、读拼音,写汉字。
7、括号中的词语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吗?相近的画“√”,不相近的画“×”。
【1】我们要多观察自然。(观赏) (______)
【2】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分辨) (______)
【3】遇到事情我们千万不能慌张,要冷静面对。(惊慌) (______)
8、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村居》《咏柳》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 (_____)
【2】“千人糕”就是一千个人做成的。(_____)
【3】“曾、蒙、泞、荆、莹”这几个字都是后鼻音。(____)
【4】“失信不立”出自《老子》。(_____)
【5】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____)
9、根据课文《小马过河》内容判断对错。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____)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____)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____)
(4)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____)
10、我能判断。
(1)一年有二十个节气。 (_________)
(2)“炒、烤、蒸、煮”中带偏旁“火”与“灬”,多与“火”有关。 (_________)
(3)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_________)
(4)“明亮”和“寻找”的构词方式是一样的。 (________)
(5) 羿为了展示自己的箭术高超,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________)
(6)经过一千个人加工出来的米糕叫做“千人糕”。 (________)
11、阅读短文。
第三个星期,轮到小猴子当“万兽之王”。大家都非常担心 他会不会命令我们从现在开始 都得住在树上 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 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话音刚落,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
【1】在文中“第二句话”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这一段共有________句话。
【3】照样子,写词语。
笑眯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小猴子说的话,并用“ ”画出来。
【5】猫头鹰和袋鼠有怎样的生活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惯?
猫头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袋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春天
春姑娘那沙沙的脚步声近了。小河岸边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舞动。草地在阳光下像一块绿色的绒毯(róng tǎn)。孩子们在上面坐着、躺着,有的还打着滚儿。
河两岸,一排排垂柳长出嫩绿的枝芽,布谷鸟、喜鹊在枝头蹦跳,唱出清脆婉(wǎn)转的歌。垂柳的枝条伸进解冻的小河里,好像要洗去冬日的寒气。微风吹过,水面上漾(yàng)起了一道道波纹,映在水面上的青山绿树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一会儿聚拢(jù lǒng),一会儿散开,像是调皮的鱼儿在那里游动。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绿色的绒毯 一(______)垂柳 一(______)波纹
【2】孩子们在阳光下的草地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孩子们还可以在上面_____________(做什么)。
【3】用“﹏﹏”在文中画出一个你觉得最生动有趣的句子。
【4】请你用一句话或两句古诗来描写或赞美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天地。
拾贝壳
“退潮了!退潮了!”
我们一大群孩子喊着,笑着,跑着,跳着,来到海边。
海滩上银光闪闪。许多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一起晒太阳。我们弯下腰,拾起美丽的贝壳。
啊,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真漂亮啊!说不定是海妈妈特意留下来,给我们扇风用的呢。
啊,一个细长的螺蛳壳,像一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呀!这一定是海妈妈留给我们吹号用的!
我们拾啊,捡哪,口袋装满了,手帕盛满了,还是舍不得离开。
我回到家,把贝壳都摆在桌子上,让没去过大海边的小朋友们看。大家用手摸着五彩的贝壳,听我讲海滩上美丽的故事。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是____,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____。
【2】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3】短文主要写了哪几种贝壳?它们的外形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拾贝壳的孩子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1】选段共_______句话。说明这一天天气情况的是第_______句。
【2】选段中“格外”一词可以换为_________。
【3】用“ ”画出具体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句子。
15、课外阅读。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身新衣服。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身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17米。”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阿姨请教。松鼠阿姨说:“我看17厘米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决定问问山羊奶奶。山羊奶奶说:“那得(dé děi)量(liánɡ liànɡ)一量才知道。”山羊奶奶用米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17米,也不是17厘米,而是17分米。”
小猴买了17分米布,请山羊奶奶帮他做新衣。新衣做好了,小猴穿上新衣来到湖边一照,啊!不大不小正合适。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
【2】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
【3】小猴做新衣,先请教了__________,然后请教了__________,最后请教了__________。
【4】小猴最后听了__________的话,买了__________布。
【5】小猴的衣服不大不小正合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加点词语造句。
(1)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__________
(2)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用加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把淋浴室做成一个密封浴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看到同学吃完香蕉,直接把香蕉皮丢在地上,我会跟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19、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急忙
(2)趁着
20、能说会道
如果可以养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