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五家渠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因为金正恩的个人意志而引发朝鲜半岛核战争,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危害本国和周边国家人民,那他可就百身莫赎了。

    ②之前一直试图营造休戚与共假象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终于“撕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相互攻击。

    ③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数量登峰造极,达4亿人,占比27.2%。

    ⑤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榜单揭晓,十位少年荣获“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称号。面对他们,那些虐待老人的不肖子孙岂不愧杀?

    ⑥格力电器具有股权分散、估值低、现金流允沛、高分红等特征,后续或仍面临险资甚至外资围猎的风险,化解这些风险迫在眉睫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 亦走也 无乃尔过与

    B. 此所谓战于朝廷 谷不食也

    C. 弃甲曳而走 乃出

    D. 狗彘人食而不知检 虎求百兽而

  • 3、书法中“瘦金体”的创造者是?(  

    A.赵佶 B.赵桓 C.赵构 D.赵孟頫

  • 4、语句中有ABCD四个带有下画线的词语,去掉其中某一个词语会使句子表达产生错误。请找出这个词语。

    没A去过云南的人,你B会知道那是C一个D多么美丽的地方。

    A.A B.B C.C D.D

  •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旧称官吏的俸给,这里的“干禄”,是指求禄位,求仕进。

    B.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可佩带在身。印绶是官爵的凭证,故常借指官爵。

    C.檄,即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等事务的文书。是古代官府文书的名称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为笔名,他创作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有《呐喊》《朝花夕拾》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清小说命名方法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其命名对我们当今的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出版、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小说命名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不少明清小说以“忠”“忠烈”“孝”“喻世”“警世”“醒世”等字词加入小说书名,藉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强化小说社会功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提到,凤姐之女因是农历七月七日所生,所以刘姥姥为她取名“巧姐”,反映出小说创作与民间风俗文化的关系密切;《水浒传》《红楼梦》等小说中反映了不少民间寄名、绰号等风俗习惯,这些均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为我们当今的小说创作、出版、传播提供了借鉴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成为我们当代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创作与传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次,小说命名关注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小说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风气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从小说命名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明末奸臣当道,党争激烈,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形势下,实学思潮十分兴盛,提倡经世致用、崇黜虚。这在明清小说命名中有着集中体现,《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警世阴阳梦》等明末时事小说将“斥奸”“烈”“警世”等字词嵌入小说书名,体现出歌颂忠臣、贬斥奸佞的创作意图。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文人志士积极入世,关注国家命运,因而在小说书名上普遍运用“痛”“恨”“耻”“仇”等字眼,表达对国家、民族的担忧,对外敌入侵以及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仇恨,如《恨海》《痛史》《仇史》等。同时,近代小说多以“新”命名,反映当时人们渴求变革的心理,如《新纪元》《新三国志》《新水浒》《新西游》《新中国未来记》等。从事文学创作,应该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密切关注时代现实和社会,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当今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命名,应当充分反映这一伟大时代变迁。

    再次,明清小说命名中也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因为市场竞争、牟取利润等,明清小说命名中假托名家创作、评点的现象较为突出。杨守敬撰《日本访书志补.文章正宗》篇指出:“明代书估好假托名人批评以射利。”利用名人效应,在小说书名之前加上名人“评注”“批评”“评释”等字样,这种做法相当常见,被假托的对象包括李贽、杨慎、冯梦龙等人。受明代空疏学风的影响,随意更改书名的现象也很严重,明人编书喜好随意改名,何良俊所撰《语林》被改为《世说新语补》即为一例。我们在当代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应该引以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精品意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摘编自程国赋《明清小说命名的方法及其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宣扬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强化社会功用,些明清小说命名时加人“忠烈”“孝”等字词。

    B.今天的小说创作需不忘本来,吸收和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C.小说的命名-定程度上印证了小说创作与当时社会背景、时代风气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D.利用名人效应假托名家创作评点随意改名,这都是明清小说命名中的缺陷,应引起关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明清小说多元化的命名方式对当今文学的借鉴意义。

    B.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明清小说的命名对当今文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层次清晰。

    C.文章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指出了明清小说命名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论证思路缜密。

    D.文章论证了明清小说命名的方法及其启示,整体上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巧姐”一名和《水浒传》中“豹子头”一绰号,都反映出小说创作与民间风俗文化的密切关系。

    B.《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警世阴阳梦》中的“斥奸”忠”“警世”字样,完全表达了作者创作小说的情感指向。

    C.特定历史背景下呈现特定的文学创作,如明末小说集中体现内忧外患、近代小说多关注国家命运等。

    D.当代文学创作只要树立精品意识,构建中国精神,就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反映伟大时代变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回想起二十一年前遇到兵败时,自己“___________”,不辜负先帝对自己的厚望。

    (2)《琵琶行》中琵琶女“__________”运用的指法技术高超,弹奏出了唐代有名的乐章。

    (3)《赤壁赋》中苏轼与客人畅谈古今,通晓哲理,之后便洗杯盛酒,继续欣然而饮,不久便“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道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以宇宙广大,自然永恒,抒发个人渺小,人生短暂的感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失地百姓己安于现状,言外之意是收复国土,刻不容缓。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描写易水送别的场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很好地抒发了荆轲的悲壮之情。 

    (3)《论语》中说“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高尚的品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前贤,愿为保持清白、正直而献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从地位尊卑、官职高下角度批评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的两句是“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抒发自己老当益壮、希图得到朝廷任用的愿望的两句 是 “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向人们指出: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是由“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内外因素造成的。

    (2)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主持人请你用一句古诗文来形容博学内省的重要意义,你会用《劝学》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知府时作。北斋是作者庭院中的书斋。

    1赏析颔联中“占”字的表达效果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北斋生活“清佳”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注),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新注》,有删改)

    (注)辟书:招聘文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B.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C.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D.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

    B.六经:孙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后人称之为“六经”。

    C.雅、颂:源于《诗经》对音乐的分类,“雅”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铭:铸刻在器物上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变为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认为,诗人常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而不是写诗导致诗人穷困潦倒。

    B.王文康高度赞扬了梅圣俞的诗作,但他也未把梅圣俞推荐给朝廷。

    C.梅圣俞失意,到老也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羁旅愁思、心中感慨。

    D.梅圣俞去世后,谢景初担心其诗作散失,就选取梅圣俞从洛阳到吴兴期间的诗,编为十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由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中华遗产》杂志社组织50余名中国历史、语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海选出具有中国文化意义的三四百个汉字,然后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汉字网等网站上征求网友意见,从中评选“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网络评选中,排名靠前的汉字是:和、中、儒、汉、龙、礼、道、家、农、丝。

    请从中选择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汉字来呈现你所了解的某方面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要求选好汉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休,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