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颗一颗地拾取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一路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有曾经的烦恼, 的人际关系,不堪回首的悲苦,还有 的愿望,都像被船桨切断的海草, 而去。只有让人灵魂出窍的蔚蓝色,由于深达几千米的摞叠,化作了近乎黑色的铁幕,襁褓一样包裹着生灵 的灵魂。
A. 复杂 层出不穷 飘荡 孤寂
B. 芜杂 层出不穷 漂浮 孤寂
C. 芜杂 不一而足 漂浮 寂寞
D. 复杂 不一而足 飘荡 寂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B.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昏暗
C.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D.千呼万唤始出来 始:开始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模样,数十座低矮不一的房屋,在烟弥散的树影里错落,根茎般伸延的土路衔连着所有的院落;几棵浓荫翳日的榕树________在村头,一湾沟渠从树旁穿过。村里人总是与缠身的贫穷作战,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他们甚至在春意________的日子里,也无心留意花红柳绿,即使是夜晚,也没有闲心去想一想春天的姹紫嫣红,而是头顶三两疏星,到下弦月映照下的田沟里去看水、放水。而今,故乡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最让我高兴的是,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花草复萌,竹林滴翠。每当我在村头漫步、桥上________;或在亭中流连、塘边沉吟……无不身入、心入,感受着每一寸土地呈现的变化。对我自己来说,尽管往事如流水一般过去,但回望故乡人身上________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品格,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A.屹立 萦绕 徜徉 凸现
B.屹立 萦绕 徜徉 凸显
C.矗立 缠绕 徘徊 凸显
D.矗立 缠绕 徘徊 凸现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què) 谄媚(chǎn) 御宇(yù) 霓裳羽衣曲(shāng)
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鼙鼓(pí) 风驰电掣(chè)
C.炽热(chì) 徘徊(huái) 翡翠衾(qīn) 回眸一笑(móu)
D.栈道(zhàn) 潺湲(chán) 潺湲(yuán) 名噪一时(cào)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吹翻天和唢呐王
卢群
斗龙镇最好的吹手,当数吹翻天和唢呐王。
吹翻天生于唢呐世家,十六岁时就已“一吹成名”。
那是在一位长者的丧礼上,吹翻天见几位孝子贤孙,全都轻轻松松喜气洋洋的,心里十分诧异。后从别人嘴里得知,死者瘫痪多年,家人早就厌烦了。吹翻天一听眉毛倒竖:不行,不能让他们忘记根本,羊羔还有跪乳之思呢!于是拿起唢呐,运足气力,立时,一声撕心裂肺的悲号轰然炸响,把众人带进那痛失亲人的巨大悲痛中。
一曲《哭皇天》,哭倒一群人。从此,斗龙镇就多了个能“呼风唤雨”的“吹翻天”。
唢呐王原是部队的小号手,从当上司号员起,军号就成了他的“随身带”。
不久,团里召开文艺晚会,要求每个连队都要出几个节目。连长东拼西凑费了很大劲,还差一个节目没有着落,无奈之下,只好赶鸭子上架,命令小号兵来一个唢呐独奏。
小号兵军号虽然吹得好,唢呐却是门外汉。为了练好唢呐,小号兵嘴唇吹破了几层皮,腮帮子肿得像皮球,终于赶在会演前夕将硬骨头啃下。演出那天,小号兵身着对襟黑袄,腰扎红色绸带,一出台便赢得满堂彩。掌声未停,鸟叫声、虫鸣声此起彼伏。只见小号兵一会儿将唢呐指向长天,一会儿把唢呐凑近大地,夸张的肢体语言,高超的吹奏技巧,将一曲《百鸟朝凤》演绎得淋漓尽致。从此,小号兵就成了部队的“唢呐王”。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唢呐吹熟练了,在斗龙镇就是香饽饽,逢到红白喜事,人们都会请来助助兴、凑凑热闹。而整个吹奏班子中,所有的钹、鼓、锣、笙都要围绕着唢呐来行调,吹唢呐的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唢呐王转业时,吹翻天的生意已辐射到周围几个乡镇。唢呐王本来有个很好的工作,因割舍不下这个爱好,也组建了一个乐队。
一山容不得二虎,唢呐王的吹奏班子一“插足”,吹翻天的江山便少了半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村人再有事时,偏爱吹翻天的自然请吹翻天,钟情唢呐王必定请唢呐王。商场如剧场,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吹翻天和唢呐王,两人都爱面子,遭遇冷落时难免憋屈。然两人又极有涵养,再不痛快也绝不表现出来。两家的婆娘就不管了,遇到时说话常常夹枪带棒的,有时甚至迁怒于主家。如此一来,再有人家办事情,为避免得罪人,经济好的两套班子都请,差的只好舍近求远了。
如果两套班子碰到一起,一场比试是少不了的。往往客人还未进场,好戏就已开锣:你学几声鸟叫,我来几声牛哞;你把《天仙配》吹得恩恩爱爱,我把《走西口》整得缠缠绵绵;你扭着秧歌给主家送 “压福”,我端着酒盅给大伙儿奉“惊喜”……一声声唢呐如金蛇狂舞,缠住了每一位听众的心。
镇里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支书觉得总这样较量不太妥当,就找两人协商,逢单吹翻天出征,逢双唢呐王挂帅。两人欣然接受。从此,只要是双日,哪怕是自家办事,吹翻天也绝不染指。同样,如果是单日,即便主家再三请求,唢呐王也不会前往。
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吹翻天和唢呐王又比起来了。2012年春,吹翻天听说村里要建立图书室,就捐出了三百本图书。唢呐王听罢,当即帮村小学添置了两台电脑;2013年夏,吹翻天收养了一名孤寡老人,唢呐王资助了三名特困学生;前年,阜宁遭遇特大龙卷风袭击。吹翻天得知消息,一出手就是一万元。唢呐王不仅捐出了相同金额的款子,还献出了400毫升鲜血;去年,村里土地开发征用,为获得较多补偿,一些村民连夜添砖加瓦、植树造林。吹翻天却纹丝不动,第一个签了搬迁合同。唢呐王有一子一女,女儿虽然出嫁,户口仍在家中,按照规定可以申请一套住房。唢呐王却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儿的房子免了。
前不久,吹翻天出了趟远门,回来听说唢呐王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家也顾不得回,立刻赶过去,抓住唢呐王的手摇晃着说,老伙计啊,我正准备找你商量呢,咱们办个学校吧,把老祖宗传给我们的吹奏技艺传承下去。你年纪轻,又在部队锻炼过,主角由你唱,我给你当助手,怎么样?你如果是条汉子,就给我站起来!
话音刚落,已昏迷了几天的唢呐王,竟有了苏醒的迹象。
(《2018年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
文本二:
什么叫突变?就是突然打破常规。什么叫对转?就是事情向相反方向变化。对于情节来说,其功能是探索人物内心潜在的情感和深层的奥秘。在平常状态下,人物均有荣格所说的“人格面具”,遇到事变,能够迅速调整其外部姿态,使心理恢复常态。情节的突转功能就是把人物打出生活常规,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境界(我将其称为第二环境),使之来不及调整,目的是把人物在常规环境中隐藏得很深的心灵奥秘(我将其称为第二心态)暴露出来。
光有情节的情感因果,还不能算是好的情节,好的情节应该有一种功能,就是把人物打出常规,进入第二环境,暴露第二心态。所谓第二环境,是相对于第一环境而言的。第一环境就是人物所处的常规环境,把人物打出常规的第一环境,进入非常规的第二环境,其性质就是虚拟的、假定的、不拘泥于现实的。所谓第二心态,就是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它与表层心理结构形成反差。
(摘编自孙绍振的《小说解读的理论基础:打破常规和情感错位》)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号兵由“门外汉”成为部队的“唢呐王”是机缘巧合,而唢呐王组建乐队则由于对唢呐发自内心的热爱。
B.吹翻天和唢呐王不仅比试吹唢呐,还比着为村里做好事,表明了两人不服输的性格和对名声的追求。
C.两家婆娘遇到时说话常常夹枪带棒的直接原因是各自的丈夫吹翻天和唢呐王遭遇冷落、心里憋屈不痛快。
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大多直陈其事,符合农村题材特点,“一山容不得二虎”等俗语的运用,使作品更生动。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其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B.“皇天”指的是天,旧时常用与“后土”并用。如李密《陈情表》中有“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C.“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中的“十年”是虚数,指很多年。就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三”,泛指多的意思,并不是指实数三。
D.笙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的吹奏乐器,发音清越、高雅。“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最早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3】小说是怎样叙述吹翻天和唢呐王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如果要给小说的结尾写一则评论,请结合文本二,列出评论要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假舆马”“假舟楫”等进行类比,是为了得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与王湾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一诗中,自居易用“_________”形容音乐声啁啾婉转,而用“_________”形容音乐声激越爆裂。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择师标准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作者的感慨,蕴藉深沉。
(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文末补记“庭有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睹物怀人,寄寓悼亡之思。
(4)我们可以用屈原《离骚》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醒自己时不我待,不要虚度光阴。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环境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自己和客人在这清风明月下的惬意行为。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开篇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然后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过秦楼
[宋]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空见说鬓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勾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注)①本词是周邦彦知溧水县时所作。②才减江淹:《南史》记载,“江淹少时,宿于江亭,梦人授五色笔,因而有文章。后梦郭璞取其笔,自此为诗无美句,人称才尽”。③情伤荀倩:《世说新语》载,荀粲,字奉倩,娶妻曹氏有艳色。妻亡,叹曰“佳人难再得”。人吊之,不哭而 神伤。未几,奉倩亦亡。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从杜牧《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化出,“笑”“惹破”等写活了恋人的娇憨活泼。
B.“闲依”六句先实后虚,将过去与现在、欢乐与愁思进行对比。接着慨叹韶华易逝、天各一方、音信稀少,流露出词人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C.“梅风”三句既写出了季节景物的变化,又通过这种描写间接表现出心上人因相思而内心黯然,可谓景中寓情,刻画至深。
D.“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二句承上片“人静”句,以见明河、侵晓、星稀,暗示词人凭栏至晓,通宵未睡。
【2】请简要赏析“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二句。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骆问礼,诸暨人。嘉靖末进士。历南京刑科给事中。隆庆三年,陈皇后移别宫,问礼偕同官张应治等上言:“皇后正位中闱,即有疾,岂宜移宫?望亟返坤宁,毋使后世谓变礼自陛下始。”不报。给事张齐劾徐阶,为廷臣所排,下狱削籍。问礼不顾帝之不悦,独言齐赃可疑,不当以纠弹大臣实其罪,力保张齐。张居正请大阅,问礼谓非要务,而请帝日亲万几,详览奏章。未几,劾诚意伯刘世延、福建巡抚涂泽民不职,帝并留之。
帝初纳言官请,将令诸政务悉面奏于便殿,问礼遂条上面奏事宜。……二言:“陛下宜日居便殿,使侍从官常在左右,非向晦不入宫闹,则涵养熏陶,自多裨益。”三言:“内阁政事根本,宜参用诸司,无拘翰林,则讲明义理,通达政事,皆得其人。”四言:“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许御史纠弹”五言:“顷诏书两下,皆许诸人直言。然所采纳者,除言官与一二大臣外,尽付所司而已。宜益广言路,凡臣民章奏,不惟其人惟其言,令匹夫皆得自效。”六言:“陛下临朝决事,凡给事左右,如传旨、接奏章之类,宜用文武侍从,毋使中官参与,则窥窃之渐,无自而生。”七言:“士习倾危,稍或异同,辄加排陷;自今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众人言未必得,一人言未必非,则公论日明,士气可振。”……九言:“面奏之仪,宜略去繁文,务求实用,俾诸臣入而敷奏,退而治事,无或两妨,斯上下之交可久。”
……疏奏,帝不悦。宦侍复从中构之,谪楚雄知事。明年,吏部举杂职官当迁者,问礼及御史杨松在举中。帝日:“此两人安得遽迁,俟三年后议之。”万历初,屡迁湖广副使,卒。
(节选自《明史·骆问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 /许御史纠弹/
B. 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 /许御史纠弹/
C. 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 /许御史纠弹/
D. 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 /许御史纠弹/
【2】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翰林,官名,翰林学士。也可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亦可指翰林院或鸟栖之林。
B. 义理,犹道理,可指文辞的思想内容,这里指明代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思想。
C. 匹夫,古代指平民男子,东汉以后亦泛指平民百姓;后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轻蔑意味。
D. 万历,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多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问礼重视礼法,敢言不避权贵。问礼认为皇后应居宫闱的正位,不能随意移宫他处,偕同僚上奏,希望皇后返回坤宁宫,不致后世认为礼制变更从皇帝开始。
B. 问礼为人峭直,谨守为官职责。张齐因弹劾徐阶而下狱削籍,唯有问礼不顾皇帝不悦,为他进言;认为检阅不是紧要事务,请求皇上亲临几案,详览奏章。
C. 问礼通达政事,提出有效建议。问礼在偏殿面见皇帝时,坦言政事的根本在于诸司,用人不应局限于翰林,建议皇帝抓住根本,摒弃偏好,不逾礼法。
D. 问礼积极进言,仍旧不被赏识。隆庆年间,向皇帝面谏进言后引起皇帝不满,宦官的谗言更使他遭到贬谪。皇帝对问礼一直耿耿于怀,即使吏部推举也没有起用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纳言官请,将令诸政务悉面奏于便殿,问礼遂条上面奏事宜。
(2)士习倾危,稍或异同,辄加排陷;自今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偶像练习生》中C位出道的蔡徐坤,五个月内微博粉丝破千万;《创造101》中堪称“话题流量担当”的杨超越,在节目播出期间登上热搜不下20次。信息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已成为许多人信奉的法则,“流量明星”也被粉丝和资本捧上了神坛。
材料二:2018年被称为“大师陨落”的一年。国学再无饶宗颐,宇宙再无霍金,评书再无单田芳,江湖再无金庸,漫威再无斯坦•李……有人评价“大师已去,妙音犹存”,有人感叹“大师言归正传,下回再无分解”。这是对大师的肯定与缅怀,更是公众在“流量文化”的娱乐喧嚣中,对经典作品和大师品格的渴求与呼唤。
在“流量经济”“快餐文化”的大潮中,面对“流量明星”的迅速走红与“大师”的“再无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着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