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邢台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或许,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只有雪野的空旷

    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只有雪天的凄冷

    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 ①⑦③②④⑥⑤   B. ③①⑦②④⑥⑤

    C. ①⑦③⑥⑤②④   D. ③①⑦⑥⑤②④

  • 2、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无乃尔是过与   B. 何以伐为

    C.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 豫州今欲何往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因为金正恩的个人意志而引发朝鲜半岛核战争,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危害本国和周边国家人民,那他可就百身莫赎了。

    ②之前一直试图营造休戚与共假象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终于“撕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相互攻击。

    ③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数量登峰造极,达4亿人,占比27.2%。

    ⑤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榜单揭晓,十位少年荣获“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称号。面对他们,那些虐待老人的不肖子孙岂不愧杀?

    ⑥格力电器具有股权分散、估值低、现金流允沛、高分红等特征,后续或仍面临险资甚至外资围猎的风险,化解这些风险迫在眉睫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 4、请选择最佳的一项补全下面这首题为《长安秋望》的唐诗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__________。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A.残星几点雁横塞 红衣落尽渚莲愁

    B.风尘茬苒音书绝 晓鸾啼送满宫愁

    C.残星几点雁横塞 晓莺啼送满宫愁

    D.风尘茬苒音书绝 红衣落尽渚莲愁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是文学也好,哲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____有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精神,____有所收益,否则,____你“读书破万卷”,____涉猎无限广,充其量____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

     

    AA

    不管

    都要

    就能

    /

    如果

    那么

    BB

    不仅

    只要

    /

    就能

    如果

    那么

    CC

    不仅

    只要

    才能

    尽管

    也不过

    /

    DD

    不管

    都要

    才能

    尽管

    /

    也不过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写书

    所谓“写书”,就是从事学术研究。霍先生有句名言:“我的岗位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

    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必须求真求是,甚至要敢冒风险。自1958年开始,霍先生就因其出版的《文艺学概论》受到冲击。“文革”之初,又因发表《试论形象思维》一文,被点名批判,扣上“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帽子。抄家、游街、挨斗、扫马路、扫厕所,到最后关牛棚、劳动改造,这些都没能改变先生的学术个性。平反之后,他又写了《再论形象思维》的长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的精神追求,可用他的一句诗来概括:“浩气由来塞天地,高标那许混风尘。”

    学术研究需要宽广的视野。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一文中强调,“断代”的研究内容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与唐以前、唐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也正是这样的研究视野,他的研究显示出宏大的气魄。如《论白居易的田园诗》一文,直接溯源至先秦时代的《诗经·七月》,然后经陶渊明、王维等发展,中国的田园诗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是“田家乐”,二是“田家苦”,再通过对白居易田园诗的分析,认为白居易是“田家苦”线索的继承者和杰出代表。

    学术研究要创新。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的一句名言鼓励学术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他的研究,重视资料的挖掘和阐释,如对于《西厢记》的研究,从《西厢记简说》到《西厢述评》,再到后来的《西厢汇编》,把《西厢记》有关的问题、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把研究结论建立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之上。先生的研究,重点在于唐宋诗词,尤其是对杜甫、白居易予以特别关注。《青春集》中显示,在大学本科阶段,他就已发表七篇研究杜甫的论文,展现出青年学者的锐气和创新精神,此后对杜甫的研究更加深入。

    学术研究需要理论支撑。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他自己除撰有《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原诗》等,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等,并且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

    学术研究还要有广泛的交流。1982年3月,霍先生主持召开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名家云集,气氛热烈,当他在开幕致辞中说到“我们的这次全国性的唐诗讨论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唐代以来也是第一次”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这次会议上,程千帆先生给他题写斋榜“唐音阁”,从此,“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霍先生晚年仍然笔耕不辍,2001年,出版《唐音阁论文集》《唐音阁译诗集》等系列著作。2010年霍先生90寿辰时,他亲自整理编撰的《霍松林选集》(十卷本)正式出版,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成就。

    写诗也是霍先生“写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少年时期写的抗战作品,如《卢沟桥战歌》《惊闻南京沦陷,日寇屠城》《八百壮士颂》等,真实反映了抗战历史,把自己的心声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中国作家协会特将先生列名于“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中,颁赠“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的奖牌。

    霍先生的诗词创作,独树一帜,引领风气,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言:“松林之为诗,兼备古今之体,才雄而格峻,绪密而思清。”他还呼吁当前的诗词创作必须求变求新,率先主张用新声新韵取代旧声旧韵,并用新声新韵创作七律。2008年12月20日,“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颁奖大会暨5位诗家作品集首发式,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霍先生成为首次颁发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5位获奖人之一。

    书法也是霍先生“写书”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的字就像他的诗一样“刚健含婀娜,韶秀寓清淑”。书法家钟明善先生曾概括霍先生的书法特点:“方圆兼备,疾涩得体,寓刚于柔,潇洒自若。”先生自撰、自书的《香港回归赋》等作品,气势恢宏,刚劲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这是霍先生献给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的诗句,用来概括先生的学术风范也十分恰当。先生离开我们了,但“唐音”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光照千古。

    (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唐音“永存》,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17年2月22日第16版)

    相关链接:

    “如果知识很渊博,却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和论著,那就是有知无能,也就是古人讥笑的‘两脚书橱’,对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不到重要作用。“

    (霍松林)(引自《访著名古典文学家、文艺理论家霍松林》)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霍松林认为“断代”的研究内容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研究唐诗,应注意它与唐前后诗歌的联系,也要关注与今诗发展的关系。

    B. 霍松林《论白居易的田园诗》一文指出:中国田园诗发展有两条线索——“田家乐”与“田家苦”,白居易是后者的继承者和杰出代表。

    C. 霍松林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是源于他大学本科阶段就具备的学者锐气和创新精神,以及他的开阔的学术视野、坚持不辍的笔耕。

    D. 霍松林创作的《卢沟桥战歌》等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战历史;因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他被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1982年召开的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上,程千帆为霍松林题写斋榜“唐音阁”,此后,“唐音”日渐享誉国内,声播海外。

    B. “浩气由来塞天地,高标那许混风尘”这两句诗概括了霍松林先生凛然正气,孤芳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个性精神。

    C. 霍松林《西厢记》研究成就卓著,这表明要想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应努力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

    D. 文章引用的诗句、他人的评论等,突出表现了霍松林的风骨、才情与学养,起到充实文章内容、增强报道真实性的作用。

    E. 本文题为“写书”,分别从文学研究、诗歌创作、书法等方面介绍了他的贡献与成就,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3霍松林先生认为,学术研究要做到“知能并重”,不做“两脚书橱”。他如何做到“知能结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_______,______”。唯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无尽宝藏,可以尽情享用。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高冠长佩的诗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表达了词人对驰骋沙场的渴望。

  • 8、蜀相

    (1)《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2)《蜀相》中描写祠堂内幽静的春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够辨明荣辱的界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因为学习能使自己高兴,所以也不觉得吃穿享受不如其他人。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苏轼用到处都是上天赏赐的清风明月,最适合二人一起享用的道理劝慰客人。

    (3)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好在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还不算太远,所以需要赶快调转方向回头。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我国全力抗击疫情时期,日本向我国援助医疗物资,外包装上印着《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作者以景自喻,表达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

    (3)杜甫《客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互文手法写出客人要来,诗人非常高兴,清扫小道,打开门以待客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

    注:出自陆游《闲居自述》诗句花如解语还多事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1】(小题1)颔联中使用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2】(小题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告下吏。

    秦王使公子他之赵,谓赵王曰:“齐与大国救魏倍约,不可信恃,大国不义,以告弊邑,而赐之二社之地,以祭祀。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请益甲四万,大国裁之。”

    苏代齐献书穰侯曰:“臣闻往来之者言曰:‘秦且赵甲四万人以伐齐。’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相结秦之深雠也。三晋百背秦,百欺秦,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秦。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痛也。秦王安能制晋、楚哉!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制于秦。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三也。齐割地以实晋、楚,则晋、楚安。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四也。是晋、楚以秦破齐,以齐破秦,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齐以安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则韩、魏必无上党哉。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兵告于秦曰             案:按

    B.告下吏                           敢:勇敢

    C.以祭祀                    奉:供

    D.秦且赵甲四万人             益:增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田章阳武于赵                    物喜,不以己悲

    B.齐与大国救魏倍约                    不仁,如礼何?

    C.苏代齐献书穰侯                    击破沛公军

    D.秦之深雠,不利                   日削月割,以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B.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C.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D.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苏代说服秦王放弃攻打齐国的一组是(     

    ①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②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③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

    ④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

    ⑤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

    ⑥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非常类似于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烛之武竟然说退了秦师;同样,苏代也以伶牙俐齿劝说秦王。

    B.苏代不愧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指出的五点于秦不利的理由,真切、具体,让人听后不得不佩服。

    C.秦昭王派公子他前往赵国,公子他对赵王说:齐国相约我们秦国一同救援魏国,但事后齐国却背弃信约,因此齐国是不可信赖的。

    D.苏代认为,秦王精明而善于谋划,穰侯明智而善于办事,一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兵力去进攻齐国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

    (2)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痛也。

    【7】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苏代认为秦国不应该增兵讨伐齐国的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按要求写作。

    请以“有这样一个镜头:”为开篇,写一段文字,描绘一个认真读书学习的镜头。要求:有细节描写,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