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小伞兵”和“小刺猬”》一文中,“小伞兵”和“小刺猬”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
A. 蒲公英和苍耳 B. 风伯伯和小鹿 C. 苍耳和蒲公英
2、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 )有关。
A. 清明节 B. 春节 C. 端午
3、《狮子和鹿》一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对比 B.类比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将字母写在横线上
【1】听说远在台湾的姑妈回家来了,小明高兴极了,放学后( )地回到家中。
A.生机勃勃 B.健步如飞 C.心神不定 D.左顾右盼
【2】2019年6月17日晚上,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武警官兵迅速赶到现场,( )地展开了救援工作。
A.漫不经心 B.你争我夺 C.断断续续 D.争分夺秒
5、加标点。
1.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____奇怪地问____庆龄____你怎么不走啦____
2.____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____改天再教小珍吧____父亲说完____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____
3.____我明白____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____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____那你就留下来吧___
6、比一比,组词语。
观(_______) 朽(_______) 壮(_______)
现(_______) 巧(_______) 状(_______)
陡(_______) 架(_______) 崖(_______)
徒(_______) 驾(_______) 涯(_______)
驶(_______) 堂(_______) 杭(_______)
使(_______) 常(_______) 抗(_______)
7、组词语。
列 (_________) 圈 (_________) 玲 (_________) 错 (_________)
烈 (_________) 园 (_________) 铃 (_________) 措 (_________)
优 (_________) 断 (_________) 竖 (_________) 毕 (_________)
忧 (_________) 继 (_________) 坚 (_________) 必 (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wěi dà ōu zhōu shè huì shí jiàng
jīng yàn chuàng jǔ lì shǐ shè jì
9、课外阅读。
娘不爱吃,你吃
回家,母亲照旧做了我最爱吃的面,诱人的香气从泛亮的油花上飘腾开去。忍不住!一端上桌便伸长筷子,吸溜吸溜地一阵狂吃。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瞧,还是那猴样儿!”我嘴里塞满,含糊回应:“嗯,还是那个味儿!”
忽地,筷子挑到了碗底的荷包蛋,两个。趁母亲忙,偷偷挑了母亲的碗,没有。心里不由得酸楚,虽然鸡蛋已不再稀罕,可母亲照样视为佳肴,专门留给我这老儿子。小时候,每当我夹着嫩黄的鸡蛋给母亲时,她都会怜惜地说:“娘不爱吃,你吃。瞅着我吃完,微笑着拍拍我的头。”
而今,母亲年近七旬,我已为人父,可爱我的方式依然朴素、无言。望着荷包蛋,我喉头一紧,张不开嘴,低头夹到了母亲碗里。母亲还是那句:“娘不爱吃,你吃。”我不敢看她的脸,边挑面边说:“天天吃鸡蛋,我不爱吃,你吃。”母亲顿了一下:“我儿生活好了,娘吃,娘吃。”我用眼角余光瞄着母亲一口口吃完,如是在咀嚼岁月的甘苦和幸福,我不禁泪满眼眶。
那顿饭,我吃得很认真。每遇母亲特意准备的菜,我便有意地少吃,多剩些留给他俩。我知道,父母勤俭惯了,只有我回家才会准备得如此丰盛。父母指着满桌的剩菜,嗔怪:“就吃那么一点哪行,再吃点!”我笑答:吃饱了,都吃撑了。既而顽皮地拍拍肚子,父母乐了:“这又得让我们吃好几顿。”我暗自偷乐:当年你们也是这么“骗”我多吃的嘛!
父母渐老,已然羸弱,似乎对我更多了几分依恋、依赖。让我感觉,应该多爱他们一些,一如当年他们爱我一样。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暗暗地偷着快乐。(______)
美好的饭菜。(______)
年纪靠近七十岁了。(______)
【2】画线句子是母亲的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用眼角余光瞄着母亲一口口吃完,如是在咀嚼岁月的甘苦和幸福,我不禁泪满眼眶”中“泪眼满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娘不爱吃,你吃”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写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纸的发明(节选)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人们在两千多年前的_________时代,已经知道了用_________来造纸,在一千九百年前的_________时代,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2】用“______”画出造纸的过程。
【3】说说为什么这种造纸方法会传承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完成练习。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晩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用“_____”在文段中画出昙花在晚上九点左右开花的原因。
【2】用波浪线在文段中画出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说“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请写出三种这样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雨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减轻(_________________) 容易(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读画线句子,用“既……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句。
【4】文中的“这种设计”指的是哪种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只见满山坡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黄色的花朵,好看极了。野菊花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常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可到了秋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们没有迷人的芬芳,更没有富丽华贵的姿色。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腿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顿时觉得清清凉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炎止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前穷人家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外伤,可管用了。外婆又说,野菊花还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居然这么有用。
我回北方上学之前,一下子摘了不少野菊花带回家。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枣茶、绿茶,可从来没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它们平凡朴素
却又那么顽强
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认真读短文,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在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读了短文,你知道野菊花有哪些用途了吗?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学习野菊花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________超常的记忆力,________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准确——________ 陌生——________ 超常——________
【2】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蜜蜂靠的________超常的记忆力,________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3】“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表现了蜜蜂回家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体现了作者对蜜蜂高超的认路本领的赞叹。
【4】从文段划线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用“________”在文段中画出相关语句。
【6】你认为作者实验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一个童话来敲门(节选)
笃笃笃——雪夜里,一阵很有节奏又很有礼貌的敲门声。
“是谁啊?”躺在床上却是毫无睡意的老奶奶,很欢喜地问。下了好多天的雪,没人串门,没人说话,孤单寂寞的滋味真不好受。此刻,哪怕是来一只熊,老奶奶也想找它说几句话。
“我是一个童话。”那声音听起来暖和和的。
“请进!请进!”老奶奶拉亮了灯,披着上衣,准备起床给童话开门。
嘎吱——门被童话推开了。
一阵暖洋洋的风吹进了老奶奶的屋子,壁炉里的火燃了起来,杯子里的水变热了,凉飕飕的被窝变得暖烘烘的。
“我猜,童话肯定是个毛绒绒、暖洋洋的小家伙!”老奶奶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好多的孩子听,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
【1】“凉飕飕”中的“飕”是个生字,可是我能根据字形,再联系上下文猜测这个字的读音是________,我还能联系上下文知道“凉飕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从短文中找出“凉飕飕”的反义词是________。
【2】童话来了以后,老奶奶的屋子里有什么变化?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进!请进!”老奶奶拉亮了灯,披着上衣,准备起床给童话开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夏天来临的时候,童话再一次来敲门,老奶奶的屋子里可能有什么变化呢?发挥想象,试着写一写。
嘎吱——门被童话推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裁缝说:“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裁缝说,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枣核说:“爹、娘,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来到了。(把句子改写得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一段完整的话描写出下面这段话描述的情景。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厅(按要求写句子)。
(1)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仿写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我最行。
1.朝霞被大地染得一片金黄。
______________
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______________
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______________
4.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______________
20、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要在青叶间,长成长长的豆角。
2.运动场上有一根撑竿长长的。
3.这次活动全班同学大部分都参加了。
21、习作。
题目:难忘的________________节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把难忘的原因作为重点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