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说话要文明、得体的角度看,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菜场上,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青菜时,把菜叶剥掉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和蔼地说:“同志, ”
A.你怎么搞的,不能再剥了。 B.不卖了,把菜放那儿。
C.小心点儿,别把菜时碰掉了。 D.你注意些,不能这样买青菜。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油脂(zhī) 刹那间(shà)
B.臀部(tún) 屏息凝视(bǐng)
C.侮辱(wǔ) 枝折花落(zhé)
D.奢侈(yí) 倔强(jiàng)
3、(词语理解)下列选项中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一项是( )
A.囊萤夜读、叶公好龙 B.刻舟求剑、悬梁刺股
C.程门立雪、手不释卷 D.凿壁偷光、守株待兔
4、诸葛亮是我国哪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婚礼(fēn) 喜讯(xùn) B.永恒(héng) 抚弄(fǔ)
C.宴会(yàn) 旗帜(zhì) D.垫子(diàn) 港口(gǎng)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李明要迟到了,急忙将书塞进书包,却忘记拿铅笔盒。(忘怀)
B.身处异国他乡,头顶那一轮明月,就是你难得的慰藉。(安慰)
C.阅读课文时,可以先看看后面的提示,会大有裨益。(提醒)
D.巨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凄凉的花园。(凄清)
7、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聚集)
B.绿得化黑、绿得出奇。(奇怪)
C.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穿插)
D.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飘舞)
8、写出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他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________
②父亲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________
9、课外阅读。
过①故人庄②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外斜。
开轩④面场圃⑤,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还⑧来就菊花。
【注释】 ①过:拜访。②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③合:环绕。④轩:窗户。⑤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⑥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⑦话桑麻:闲谈农事。⑧还:返,来。
【1】根据注释,我知道这首诗和本课三首古诗词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描写田园的
B.都是描写会友的
C.都是描写童趣的
D.都是描写送别的
【2】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山村风光,这两句诗是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的。
【3】对“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理解错误的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B.诗人不喜欢乡村生活。
C.这两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描写出了山村生活的情趣。
D.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也写出了老朋友之间的情谊。( )
(2)诗句中的“斜”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
(3)诗的最后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
10、阅读理解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众多人口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的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有删改)
【1】人的皮肤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 )
A.表皮 B.真皮 C.指纹 D.皮下组织
【2】“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读完这句话之后,乐乐仍不明白箕形纹的样子。要解开这个疑惑,乐乐可尝试的方法是( )
①请教老师或同学。②上网查找“箕形纹”的图片。③结合生活中看到的簸箕的形状进行推测。④伸出手指,对照文字描述,看看能否找到与文字描述相近的指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指纹,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都会不相同。
B.容貌相同的孪生兄弟或姐妹,指纹一定相同。
C.科学证实,全世界所有人中,没有发现指纹相同的人。
D.所有的医生都认为,可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查出某些疾病。
【4】人们利用指纹做了哪些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图章”、检查疾病、用于破案、发明“指纹锁”
B.当“图章”、用于破案、检查疾病、发明“指纹锁”
C.用于破案、检查疾病、当“图章”、发明“指纹锁”
D.用于破案、当“图章”、检查疾病、发明“指纹锁”
【5】下列选项用作选文的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指纹的过去 B.指纹的用途 C.指纹的将来 D.指纹的奥秘
【6】除了材料里所提到的,现在的生活中,小小的指纹还有哪些用途呢?请你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开心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天色昏暗,几名游客驱车行驶在山中一条铺满松针的小道上。茂密的常青树罩在他们的上空,越往前去,山中的景色愈加荒凉。突然,在转过一个弯后,他们一下子( )得喘不过起来。
就在眼前,就在山顶,就在沟壑和树林灌木间,有好大的一片水仙花。各色各样的水仙花怒放着,从象牙般的淡黄到柠檬般的嫩黄,漫山遍野地燃烧着,像一块美丽的燃烧的地毯。
是不是太阳不小心跌倒了,如小溪般将金子漏在山坡上?在这令人迷醉的黄色正中,是一片黄色的风信子,如瀑布倾泻其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小径两旁是呈珊瑚色的郁金香;仿佛这一切还不够美丽似的,倏而有一两只蓝鸟掠过花丛,后在花丛间嬉戏,它们的红色胸脯和宝蓝色的翅膀就像闪动的宝石。
是谁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景色?是谁创造了这样一座美丽的花园?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带,这座花园是怎样建成的?无数的问号在游客的脑海里跳跃,他们下车走如园中。
在花园的中心,有一栋小木屋,上面有几行字:我知道你想知道什么,这儿有你要的答案。第一个答案是:一位妇人―――两只手、两只脚和一点点看法;第二个答案是:一点点时间;第三个答案是:开始于1958年。
面对简洁的文字,游客们( ),他们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加在文前横线上。(2分)
(2)在作者的眼中,成片的水仙花像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一片风信子像___________,蓝鸟的胸脯和翅膀像 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吃惊、震惊、欣喜若狂、默默无语”,你觉得哪个词用在文中恰当?请分别填在文中括号里。(4分)
(4)面对简洁的文字,游客们会想什么?请写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
(5)怎样理解小木屋上的三个答案,请你逐个谈一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森林卫士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种全身披鳞的兽类,属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有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等,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穿山甲长约3090厘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500-3000克。穿山甲善于掘洞,掘洞时前肢挖土,后肢刨土,不一会儿就钻进土中,因身上长满坚硬的角质鳞片,很像盔甲,挖洞又迅速,好似有“穿山之术”,故名穿山甲。它多单独活动,白天在洞中休息,夜间外出觅食。它( )听觉和视觉较差,( )嗅觉灵敏。牙齿退化,胃中有砂石帮助研磨食物。穿山甲( )善于打洞,( )能游泳,也能上树。小穿山甲稍大后,常“骑”在母亲背上,随母亲外出觅食。穿山甲遇到危险,便把身体蜷成一团,头裹在腹部下面。这种防御方式对付动物有效,但对猎人却没用。穿山甲肉味鲜美,甲片是传统中药,所以遭到大量捕杀,数量已经很少了。
穿山甲是白蚁的克星。白蚁的巢穴往往深藏于地下。穿山甲发现白蚁的踪迹后,即会尾随追击,直捣巢穴,用尖吻插入其内,伸出黏腻的长舌迅速地舔食白蚁群。有时它躺下装死,伸出满是腥味黏液的舌头,待贪食的白蚁群爬满时,舌头一卷,全部吞食。有时它将鳞片打开,引诱白蚁入内,当数量可观时,关闭鳞片,步入水中,打开鳞片使白蚁漂浮于水面,即可一一收拾。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也有人说一次可吃一升(约1.5千克)。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请你用“﹏﹏﹏﹏”画出一个运用此说明方法的句子。
【3】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种防御方式对付动物有效,但对猎人却没用”中的“这种防御方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山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穿山甲捕食白蚁的三种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穿山甲被称为“森林卫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麻雀
(俄)屠格涅夫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桐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猛烈——(_________) 锋利——(__________) 庞大——(__________)
【2】“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的力量。
【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我”为什么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会做加法(12分)
同学们!你们会做加法吗?1+1 = 2;100+35 = 135……100+250+50 = 400……这是数学上的加法。两个数相加,三个数相加,多个数相加……
1支钢笔+1支圆珠笔 = 两用笔,1副眼镜+1根金属链 = 防摔眼镜,1枝铅笔+1个橡皮 = 带橡皮的铅笔……这是发明中的加法,加法构成的发明。两件东西或者多件东西相加,会得到一件新东西——这就是发明。
加法来自于生活中、学习中、生产中、游戏中的某种需要。当你需要雨伞而身边只有书包,你会想到“把书包变成雨伞该多好”——书包+雨伞,这就是根据需要而萌发的一个发明想法。
加法的发明技巧,在发明技巧中叫做组合法。将几种东西的用途或特点巧妙地组合起来,“加”到一起,就会创造出一件东西。
皮箱的用途是装衣物,车轮的用途是滚动式移动。皮箱+轮子 = 旅行箱,这正是加法的妙用——可以推着走的箱子,推比搬要省劲多了。为了更方便些,你还可以再做一次加法——加一个拉手,拉比推更方便。
皮箱+轮子+可折叠拉手,这就是市场上出售的旅行箱。
厨房里有许多发明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比方说,多功能锅。它是把烙饼锅、涮羊肉锅、煮饺子锅三种锅的功能组合到一起构成的。又如:油炸铲,它是把普通铲和漏勺的用途加起来构成的。
春节放鞭炮时,也许你也会发现“加法”构成的发明。放炮可以听到“砰”“叭”声响,放花,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景象。二者相加,就发明出一种新型花炮——响声和色彩一起呈现出来。
喝汽水前要用起子打开瓶盖。能不能把瓶盖和起子加起来呢?在这方面,易拉罐就做到了。它在盖子上做了个小环,稍一使劲就可以拉开了。
同学们,加法使你们着迷了吗?
(1)文中有5个破折号,它们都起 的作用。(1分)
(2)发明中的加法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一层是 ;(2分)
(3)发明中为什么要运用加法呢?(3分)
(4)文中提到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3分)
(5)发明的加法中有一种简单的加法,叫做自己加自己。即“单×2 = 双”,如“单面胶带纸×2 = 双面胶带纸”,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3分)
15、照样子写句子。
1.例: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非……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语段。(共5处毛病)
颐和园的春天是最美的地方。我首先第一个想要和你们介绍的是长廊,颐和园长廊横槛(jiàn)上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等……园内裁满了花木,昆明湖边的建筑和树丛中的鸟鸣真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敢肯定这次考试小明可能考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明确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四年的小学生活,你一定经历过不少事,有愉快的,有不高兴的,有感到委屈的……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关学校生活的事)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题目自己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