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D.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乡下人家》现了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B.《琥珀》一文中琥珀形成的过程,是科学家们推测出来的。
C.《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神奇的纳米技术的作用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D.《母鸡》一文中“我”讨厌母鸡是因为“我”在幼年时受到了母鸡的惊吓。
3、“迟日”的意思是( )
A没有升起的太阳。 B春天的太阳。
4、油麻地小学因为( )没有拿到会操第一。
A.桑桑 B.杜小康 C.纸月 D.秃鹤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主宰(zài) 澎湃(pénɡ) 脂肪(zhī)
B.规矩(jù) 杀菌(jūn) 倔强(jiàng) 秩序(chì)
C.脸颊(jiá) 奢侈(chǐ) 汹涌(yǒng) 率领(shuài)
D.负荷(hè) 应和(hé) 嘹亮(liáo) 绽放(zhàn)
6、下面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英勇的战士恶狼般地盯着敌军的队伍,随时准确战斗。
B.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C.湖泊像母亲一样哺育着山下的人民。
D.我们像一群小鹿奔向大草原。
7、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沙滩 蚊帐 蛱蝶 B.浓荫 装饰 率领
C.徐徐 屋檐 无赖 D.勺药 冬眠 纺织
8、日积月累
1.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9、阅读《繁星》(一五九),回答问题。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
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第一个“风雨”指什么?第二个“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4】《短诗三首》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______(年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16分)
(1)这样的水 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弥蒙,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似走进了 ,真是“ ,
。”用这诗句结尾,即画龙点睛地 ,又与文章的首句
相呼应。(4分)
(2) 虽然生命暂短,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 ,决不让它 ,使自己活得 。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懂得 。(3分)
(3)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 ,靠的不是 ,
它是 。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模仿
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 。(2分)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精神。
(1)这段话选自课文《 》。(1分)
(2)比一比,再组词。(3分)
建( ) 采( ) 烂( )
健( ) 彩( ) 拦( )
(3)用“ ”勾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3分)
文中把( )比作( )、( )和( )。
这句话还是一个( )句。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1】短文讲了两个意思,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请用波浪线画出你觉得最神奇的句子。
【3】文中的“好日子”指的是________,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日子是______。文中画“ ”的部分是对“我”的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__的迫切心情。
【4】假如“我”得到了宝葫芦,“我”会要些什么呢?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推测一下,把你推测的内容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 漂)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 稠)子,(映 应)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 糖)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选择括号内正确的汉字。
【2】把文中“_______”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3】你认为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2】“那儿一簇”的“簇”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它在短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①聚集,丛凑,或丛聚成的堆或团。 ②极新,常用来形容衣服。
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的东西。
【3】找出短文中的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4】模仿文中画线部分,用“……时而……时而……”造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你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主要人物是____。
【2】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3】你能概括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宽敞的礼堂里坐满了前来观看文艺演出的观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滴落在树上,树叶沙沙作响。(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只好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这段话有两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十分非常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印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的青年具有顽固的毅力。
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想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功能?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题目自拟。注意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你想发明的东西描述清楚。不少于3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