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人物、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宝葫芦的秘密》——中国——张天翼
B.《巨人的花园)》——中国——巴金
C.《海的女儿》——丹麦——安徒生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B.“溪水在温风中晕皱”中“晕皱”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水波荡漾的画面
C.“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描绘的是芦苇花开的景象
D.“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让我们感受到小白菊的阳光自信
3、选择正确的答案。
“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B.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C.妈妈生气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D.对于知识,他真是贪得无厌。
5、选择。
《大学》中“德者,本也;_________,末也。”空缺处应为( )
A.财者
B.民者
C.君者
6、“淹没、细胞、供养”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méi bāo gōng B.mò bāo gōng
C.mò pāo gōng D.méi bāo gòng
7、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写在后面括号内。
A.精彩 B.欺侮 C.严历 D.牲畜 (____)
A.喷泉 B.篷乱 C.增添 D.爆竹(____)
A.鱼钓 B.崇敬 C.沉浸 D.朝霞 (____)
A.茁壮 B.涌动 C.谦虚 D.争辨(____)
8、反义词。
柔软——(____) 喜欢——(____) 黝黑——(____)
9、课文精彩回放。
绿
艾青 (现代)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处是绿的…… ”,这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风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雨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水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______也是绿色的。
【4】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试写一两句话描绘这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诉说 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了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 安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从选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用“√”画出来。
【2】“如此抱负和胸怀”指的是什么?用“ ”在选文中画出来。
【3】围观的中国人的心情是______的,从他们的表现“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来。他们无能为力,表面原因是_____,实际则指________。括号里填序号。
A.这个女人和外国人谁有道理还没有分清楚。
B.中华不振。
C.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
【4】魏校长为什么说:“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填序号)
A.因为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很满意。
B.因为周恩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志向十分远大。
C.因为周恩来学习认真,善于思考。
【5】想一想,你是为什么读书的呢?写清原因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 柔软(_______) 督促(_______)
【2】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________) (_________)
【3】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_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______ 的写法,写出了______ 。
【4】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春天的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五月的田野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侯,麦子和豆荚诱感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苗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珊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__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黄黄的麦子、_______;描写的“香”有:熟了的麦子、________。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______之情及______的心情。
【4】在麦子熟了、豆英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那些用“√”选出来。
A.握着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
E.在田野里睡觉。( )
13、课文内容回放。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1】这两段文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三次试验只详细写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略写?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练习。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1】选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__________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__________
【3】选段中画“ ”的句子主要是对哈尔威船长的__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4】“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哈尔威船长真的是把自己给忘了吗?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语言表达
如果让你用画笔画出乡村生活的场景,你会选择画文中的哪个场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班长建议周末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不约而同地说:“赞成!”
17、用修政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暑假里的一天,气候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大风,雷电紧跟着的闪电,震的窗户直响。雨下起来哗哗地,越下越大,向窗外去,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18、修改下面这段话(两个错字一个病句)。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错的众人,他镇定自若,好像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题目:这件事真使我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高兴、激动、惭愧,难忘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有详有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