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华和王强并肩走着,突然,他拍了一下他的肩,赶紧一溜烟跑了。
B.全体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
C.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李玉对答如流。
D.冬天来了,刺骨的寒风横冲直撞地拂面而来,瑟瑟发抖。
2、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拟人)
B.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设问)
C.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比喻)
D.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
3、下列选项与文章主题不符的一句话是( )
A.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D.分享是快乐的源泉。
4、用“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
逃难(nán nàn) 拮据(jū jù) 闷闷(mèn mēn)不乐
扎(zhā zhá)针 把(bă bà )儿 中(zhōng zhòng)彩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C.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D.风儿微笑着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
6、“屑”的部首是( )
A.肖
B.尸
C.⺌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忧虚 疙瘩 譬如 毒蛇 B.饭馆 急促 待候 戏剧
C.解闷 奢侈 昂首 窥伺 D.狂吠 挖掘 孵蛋 属付
8、趣味古诗填空。
1.描写儿童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
3.蕴含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
4.描写春天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
5.送别友人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属于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后两句属于__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中的“急走”“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表现了儿童的______________。
【3】我从______________一句中,看出诗中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最大的“书”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爬到半山腰,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川川走过去,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儿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啊!”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则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呢!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大的“书”上的“字”指的是____、____、____;“图画”指的是藏在岩石中的____、____、_____。
【4】“岩石书”的用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像这样的“书”还有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柳林风声(选)
①一切都那么美好,简直难以置信。鼹鼠在草地上跑来跑去,他沿着矮树篱,穿过灌木丛,到处闲逛着。鸟儿在筑巢,花儿在开放,叶儿在成长。春光里,万物都生机勃勃,一切都喜气洋洋,人们都忙忙碌碌。鼹鼠并没有因为停止刷他的墙而感到惭愧,他反而觉得,在这忙忙碌碌的群体中,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懒人是那样的快乐。鼹鼠觉得,休假最大的乐趣不是自己得到休憩,而是看到别人正忙得不亦乐乎。
②鼹鼠漫无目的地四处溜达,觉得自己快乐极了。这时候,一条水流暴涨的大河突然横在他面前。鼹鼠从来没有见过河。在他眼前,河面光滑如镜,河道曲折蜿蜒,河流就像身躯庞大的动物,波浪追逐着,欢笑着。在汩汩水声中,河流会紧紧抓住一些东西,又大笑着扔掉,转身扑向新的玩伴。无论它们怎样挣扎,大河总能逮住它们,抓牢在手中。大河浑身颤动,波光粼粼,水声汩汩,吐着旋涡,冒着泡沫,喋喋不休地诉说着。鼹鼠看着这美丽景象,不禁如痴如醉。他沿着河边河岸轻快地小跑,就像一个小孩童被大人牵着一只手,脚步在机械地挪动着,心却早已飞进奇妙的故事中去了。鼹鼠终于跑累了,在岸边坐了下来。河水还在对他窃窃私语,讲述着世间最好听的故事。这些故事发自内心,在流淌中一路诉说,到最后,来到大河的归宿地,讲述给永不厌烦的听众——大海。
③鼹鼠坐在草地上,朝着河那边( ),忽然,他看见对岸一个乌黑的洞口,恰好在水面上边。鼹鼠美滋滋地想:“对于一只要求不高又喜欢住在水边的动物来说,这样一个水淹不着、漂亮舒适的清净洞穴,该是多好的住处啊!”。他正呆呆地( )着,忽然发现洞穴的中央有个又亮又小的东西忽闪一下,消失了,又忽闪一下,真像一颗小星星。但是,在那里出现的,肯定不会是星星。要说是萤火虫嘛,又显得太亮,也太小。望着望着,那个小东西竟然对他眨了眨,原来是一双眼睛。接着一张小脸慢慢露了出来,环绕着那双闪烁的眼睛,就像一幅画,嵌在画框里。
④一张棕色的小脸,腮边有两撇胡须。
⑤一张神情严肃的圆脸,眼睛里闪着光——正是这光芒最先吸引了鼹鼠的注意。
⑥一对精巧的小耳朵,一头丝绒般的毛发。
⑦那是河鼠!
⑧随后,两只动物面对面站着,谨慎地互相( )。
【1】文段中三个括号内应填的词语都跟“看”有关,按照顺序,应该分别填入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打量 B.凝望 C.张望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⑴不受约束,没有目的。 ( )
⑵说话没完没了,没有休止。 ( )
⑶背地里小声地说话。 ( )
【3】作者对河鼠的________进行了详细描写,其中重点写的是河鼠的眼睛,写出了河鼠眼睛的两个特点:_________和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你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的同学建议把第⑦段调到第④段前面,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最后一自然段,想象一下,两个小动物互相看了对方之后,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利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待(dài dāi)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响了。秘书不耐(lài nài)烦地拿起了听筒。“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电话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是他新搬的家。”秘书婉转地回答说:“不能奉(fènɡ fèn)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记了自己家的地址(zǐ zhǐ)。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把思想全部集中在科学研究的探索上了。
【1】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分散——_____ 直率——_____ 熟悉——_____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文中最后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爱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具体指的是什么?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铁
①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在各个天体的光谱线上,随时都可以看到铁原子发出的谱线。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每年都有不少天然的铁块落到地球上,这就是陨石的来源。
②科学家又告诉我们:地壳本身就含有4.75%的铁。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除了铝以外,铁算是最多的了。
③人们从铁矿里炼出铁是公元前的事。最初,人们用铁制成犁、锄、铲、斧等工具,这是铁器时代的开始。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于是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小至螺丝钉,大至机枪、大炮,都需要铁。铁是我们制造生产工具和国防武器的重要原料。
④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
⑤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雨水把岩石里大量的铁冲到湖沼里,湖沼里有一种叫铁菌的细菌就活跃起来,它们以铁为养料。由于铁菌的繁殖,铁就变成豌豆那样大或者更大的块粒,逐渐沉积下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铁矿。
⑥铁和生物的关系还不止这一点。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整个生物界就会产生恐慌,植物的花就会褪色,叶子就会枯萎,人和动物也会贫血。
【1】如果把短文分为两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2】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
(1)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2)短文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请用波浪线画出一个相关句子。
【3】下列句子,去掉加点词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
B.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
C.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
【4】“小至螺丝钉,大至机枪、大炮,都需要铁。”这句话中的“小至”“大至”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14、快乐阅读轻松答。
一个人的最后温暖
她是一个孤儿,一直跟着奶奶长大。
上了高中之后,需要上晚自习,很晚才能回来。从灯火辉煌的东风大道到家,还需要走一段曲(qū qǔ)折幽深的小巷。尽管有昏暗的路灯,尽管她一再表示自己什么也不怕,可奶奶还是不放心,每晚都在路口等着接她回家。
就因为这个,她不想上学了。那天,奶奶为了接她,滑倒在路上,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奶奶就没命了。这几天,她心里一直涌动着辍(duò chuò)学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强烈。
这天,她刚转过路口,就看见了奶奶。同时,她还发现了一位老人在那里摆摊修车。她和奶奶走的时候,老人也收了摊,不紧不慢地跟在后边一起往回走。
后来,她知道那老人略有些跛 (bǒ pǒ) 足,就住在离她们家不远的后街。她觉得这位修车的老人很慈祥,奶奶也觉得他人很好。由于老人一般在她放学的时候才收摊,于是,奶奶放心地把她交给了老人。每天很晚的时候,悠长的巷子里,就回荡着这一老一少回家的欢声笑语。
她不知道老人一天出摊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老人一天到底能挣多少钱,她所清楚的是,因为有了这位老人,她就再也没有想过辍学的事情。
后来,她上了大学。再后来,她有了份不错的工作。那年冬天,她回去看望已经风烛残年的奶奶。听说后街的那位跛足老人去世了。她去吊唁(yán yàn)。虽然那位老人没有给过自己什么,但一个个晚上的同行,还是让她产生了感情。
她碰上了老人的女儿,悲戚地说,老人可是位好修车师傅啊。老人的女儿并不认识她,说:“我爸爸哪里会修车啊!刚退休的那一年,他在晚报上看到一个故事,就说什么也要去那个街口修车去。”她突然想起几年前,她曾经在晚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达过那条悠长的巷子给她带来的烦恼。她问老人的女儿:“老人读到的故事主人公是不是一个女孩?”
“是。”
“女孩是不是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奶奶?”
“是。”
“而您的父亲是不是怕女孩辍学,每晚出去修车是假,送女孩回家是真?”
“是。”
她“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泪眼模糊中,她觉得整个世界,都被老人的一颗心温暖了……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词语填空。
风( )( )年 欢声( )(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辍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烛残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跛足老人摆摊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语有什么不同。
1.等我的病好了,咱们就可以见面了。
她没有想到能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聊得如此投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了。
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在班级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进行了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他说话的表情,布满皱纹的脸,认真而诚恳,一幅完全信任我的样子,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心里想:一定得赶紧把这十元钱,他这么信服我。
18、修改病句。
1.我认真了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校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生活中有多种体验:酸、甜、苦……不管怎样,这些体验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生活中经历过的一次体验,把题目“这种味道真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经历的过程写清楚;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如果能用上富有新鲜感的词语会更好。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