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
B.厦门双子塔是厦门最高楼,高度达到300米左右,是中国第一双子塔。
C.观看了国庆阅兵仪式,人们纷纷表示很受鼓舞。
D.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并再测珠峰“身高”。
2、省略号的用法
A.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D.表示话未说完。
E.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1)孔子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
(2)他给撑船老人写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 )
(3)我国的生肖属相有:鼠、牛、虎、兔……十二种动物。( )
(4)奶奶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 )
(5)探听的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孩子……( )
3、请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
( )树下有行人走过,道旁的鸟儿( )不会被吓跑。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D.如果……就
4、下列带点字的注音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荷花 B.负荷 C.重荷 D.荷枪实弹
5、下列词语中,描写人物品质的一项是( )
A.焦躁不安 心花怒放 B.锲而不舍 临危不惧
C.心急如焚 虎头虎脑 D.满腔怒火 垂头丧气
6、下列对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习《天窗》时,从“小小的天窗是你 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B.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喜欢懒散的孩子。
C.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美。
D.《三月桃花水》一文中最后一句话“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下列诗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绿杨烟外晓寒径,红杏枝头春意闹。
B.杨花榆荚无才思,出门尽是看花人。
C.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D.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8、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诗歌,体会情感,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已是傍晚,荨(qián)麻上……
已是傍晚。荨麻上
闪着晶莹的露珠。
我站在大道旁,
依靠着一棵柳树。
皎(jiǎo)洁的月光
倾泻(xiè)在我家房顶。
既温暖又惬(qiè)意,
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
如一根根高大蜡烛。
而在树林的尽头,
在远处不知哪里
传来夜莺的歌声,
在远处的河对岸,
一个困倦的更夫
敲着沉闷的梆(bāng)点。
注:本诗作者叶赛宁是课文《白桦》的作者。
荨麻是作者家乡的一种植物。这首小诗表达了作者( )
A.对白桦的赞美
B.对家乡的热爱
10、读一读,根据下面的语段填空。
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1】作者抓住______、______的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了冬天食物的珍贵。
【2】照样子,写一写春天。
春风一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儿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了,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挺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好像顽皮的孩童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我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眼睛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一位跳水运动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缘故( ) 依旧( ) 兴许( )
2.区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溅( ) 顽( ) 眨( )
浅( ) 玩( ) 泛( )
3.用“_____”画出AAB形式的叠词。
12、课外阅读。
海边的黄昏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①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②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③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④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池
刘白羽
①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是这种感觉,仿佛自己落入深蓝色湖面倒映着雪白冰峰的清澈、明丽的幻想之中了。这一天,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连我这个人也都为清冷的蓝色所渗透了。
②早晨,从公路转入崎岖山谷,盘旋上山。山上林木变化,分为三段:山下开阔河床中,冲激着冰凌般的潺潺急流,在这里,老榆成林,一株株形状古怪,如苏东坡所说:“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到山腰却是密密层层的杨、柳、枫、槐,秋霜微染,枝头万叶如红或黄的透明琉璃片,在阳光中闪烁摇曳。在这里,天山雪水汇为悬空而落的飞泉,在森然壁立的峡谷中一片涛声滚滚。到了山顶则是一望无际的墨绿色挺立的云杉,植物适应着温度高低而变化,可见其山势之陡峻了。
③走到山坡别墅,我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这天池,显然是更高天山的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a.偶然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摧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
④午后,我独自走到廊上,再次仔细观察天池:雪峰与杉林、白与黑相映,格外分明,雪山后涌起的白云给强烈阳光照得白银一样刺眼。在黑蓝色湖与山的衬托下,一片金黄色的杨树显得特别明丽灿烂。我再看看前后左右,原来我所在的红顶房屋就在云杉密林之中。b.我身旁就耸立着一株株高大的云杉,一株一株挨得很紧,而每棵树都笔直细长冲向天空,向四周伸展着碧绒绒的枝叶,绿色森然。
⑤傍晚下山,一路听着飒飒天风、潺潺冰泉,我默默冥想:天池风景,是那样宁静而又变幻多姿,是那样明朗而又飞扬缥缈。我觉得在天池这一天进入了一个梦的境界。
(选文有删改)
【1】关于这篇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运用了“总—分—总”结构,先总写天池给“我”的感觉,再分写天池的美,最后进行总结性的赞美。
B.短文第②段从山脚、山腰、山顶三个方面,介绍了天池的湖光山色的变化。
C.短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天池一天之中的风景变幻,令人如入梦境。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加点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池的美,如梦似幻!请你用一段话介绍天池,让更多人感受她的美。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放毒
我家住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原先村里的环境还是挺不错的。村前的小河清澈见底,河两岸种植了各种树木,炎热的夏天人们在河边乘凉。可在一年前离我家大约50米远的地方建了一个油漆厂。油漆厂在旁门外挖了一条沟,每天都把废水、污水往里排放,从此以后,村庄的环境就变糟了。尤其是到了夏天,水沟就会泛出一阵阵恶臭,水面上漂浮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油污。
这水沟是我和几个同学回家的必经之路,每次从那里经过,我们都捂住鼻子飞快地跑过去。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从水沟边经过,因为闻到臭味,她一下子就吐了。
有时下午放学,我路过这里,看到油漆厂的工人在烧一个大铁桶,从桶里冒出滚滚黑烟,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味。我想:这儿的空气能不被污染吗?
一天,我和妈妈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又闻到一股股烧胶皮的味儿,再看看油漆厂的大烟囱正冒出滚滚黄烟。妈妈气愤地说:“油漆厂又放‘毒’了!”可是,谁又能制止他们呢?
【1】写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气愤地说:“油漆厂又放‘毒’了!”这个“毒”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你能替小作者想个办法,制止油漆厂的行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园里到处可以听到悦耳的鸟叫和盛开的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的意见基本是完全正确的。
(2)稻子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像铺上了碧绿的绒地毯。
18、修改下面这段话(有4处)。
李娟同学学习很可苦,常常收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六一”庆祝大会上,她被评为“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
19、课文《猫》第二自然段把看似矛盾的事情列举出来,写出了猫既老实又贪玩的特点。你喜欢的小动物或某个人有没有这样看似矛盾的特点?比如,小乌龟既迟钝又敏捷,妈妈既严厉又慈爱。请尝试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将这一特点写出来。(选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