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老悠久的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 )的民族意志。括号里填入最恰当的词是( )
A. 坚定不移 B. 坚韧不拔 C. 无坚不摧 D. 全力以赴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枝折花落( )
A.断,弄断 B.损失 C.姓
【2】粗细各异( )
A.分开 B.有分别,不相同 C.奇异,特别 D.惊奇,奇怪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杆子 肝脏 麦秆
B.消息 俊俏 陡峭
C.哺育 捕捉 黄浦江
D.骏马 英俊##dot## 严峻
4、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屋檐 甜蜜 慰藉 拂拭 B.开僻 蔬菜 建康 警戒
C.教炼 譬如 慌忙 分辨 D.规矩 侍侯 丰硕 凶狠
5、( )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
A.哈巴狗
B.千里马
C.应声虫
D.铁公鸡
6、(词语分类)下列四字词语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
A.描写乡村: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闻鸡起舞
B.描写城市: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灯红酒绿
C.描写战争:枪林弹雨 炮火连天 刀光剑影 冲锋陷阵
D.描写灾难:灭顶之灾 山崩地裂 山洪暴发 地动山摇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堙于东海(填塞)
B.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
C.炎帝之少女 (小女儿)
D.尝与诸小儿游(常常)
8、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树叶(飘落) 暮色_______ 北风_______ 军号_______
(2)春天(鲜花盛开) 夏天________ 冬天________ 秋天________
9、古诗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__________,________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对古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意融融,诗人感到有些懒困,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觉得美极了,生出了一丝无奈。
B.春风和煦,诗人闲来无聊,来到江边赏梨花,心情十分愉悦。
10、课内阅读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空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第①段描写了乡下人家_____的情景。描写了天边的_____、向晚的______、归巢的_____等景物。
【2】第②段描写了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唱起歌来,这样写体现了夜晚的安静还是热闹?说一说你的看法。
_____
【3】第③段的这个句子是课文的___句,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____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对_____由衷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11、爸爸又上学了
有一天晚上 爸爸突然对我和妈妈说 从明天开始 我要上学了
听完爸爸的话,我和妈妈大吃一惊。妈妈说:“你都30多岁了,还读什么书?”我在心里嘀咕着:“爸爸工作那么忙,还读书呀?新鲜!真新鲜!”
第二天,爸爸买了很多书,一捆一捆往家里搬。我家都快成图书馆了。我拿起一本,一看,封面上写着“成人高等学校教材”。
每天早上,爸爸早早地起了床,搬个小凳坐在阳台上。他捧着书,一边轻声朗读着,一边不停地用笔写着什么。晚上,爸爸把手机关掉,独自躲在房间里。有一天,我悄悄地从窗户往里一瞧,呀!爸爸读书那么认真,那么专注!时间一天天过去,爸爸桌上的读书笔记越来越多,离考试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爸爸手里拿着一张纸兴高采烈地说:“猜猜这是什么?”我趁他不注意一把夺过那张纸,啊!成人高校录取通知。爸爸望着我说:“还是本科呢!”
望着爸爸高兴的样,我问:“爸爸,您能告诉我现在为什么还要读书吗?”爸爸乐呵呵地说:“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哪!现在是信息社会,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了。”
我想:爸爸工作忙,负担重,还这么勤奋读书。我这么小,家庭条件又这么优越,更应该努力学习呀!
【1】解释下列词语。
淘汰:________________
优越: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边····一边······ :________________
兴高采烈:________________
【3】给文章第一段加标点。
【4】本文共有(___)个自然段。
12、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这段话描写了____和____。
【2】外洞的特点是____,用“——”画出这段话中具体表现外洞的特点的语句。
【3】作者在具体介绍外洞的特点时,用了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拟人
【4】作者在介绍洞口的时候,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你觉得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答:我觉得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化石
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们的遗体,保留了它们的外形甚至内部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作“化石”。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现在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泥土龟裂的现象……
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帷幕的一角而已。
【1】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中“所有这些”指的是什么,用“√”选出。
A.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 )
B.琥珀中的昆虫。( )
C.和泥沙埋在一起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的生物遗体。( )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三叶虫生活在海洋中。(_____)
(2)“寒武纪”时,地球上全部是海洋。(_____)
(3)“第四纪”时,天气寒冷,冰河时期来临。(_____)
【3】有的同学说,可以根据化石上裂开的缝隙,推断出那个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石炭纪”时代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他们”指______________,它们”指______________。
【2】“向晚”的“向”的意思是( )
A.对着 B.将近 C.向来
【3】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用加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巨人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巨人挂出一块布告牌。(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树上、屋顶上就积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照样子,写一写夏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病句。
1.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我读了后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已经大约五十岁了。工作起来却向年轻人一样。最近,他编写了一本新书“我的教育理想”。他说:“我要把教育事业奉献给毕生的精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组织朗诵竟赛,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刚开始还含糊不清,渐渐地,声音越来越洪量,表情越来越丰富,口齿越来越清晰。我又惊讶又兴奋,没想到大声朗诵是这么喜欢我。都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以后肯定大概不会不敢上台表演了。
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万米长跑比赛非常激动,二十几名运动健儿你追我赶在跑道上。观众不停地喊“加油”,都希望盼着本班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①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动我要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一幢幢高大的高楼拔地而起。
②我们参观了科技馆,开阔了眼界和知识。
19、习作风景线。
请选取一处你最喜欢的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篇习作,并把它最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来。要用上合适的过渡句和修辞手法。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