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单元的诗歌都没有押韵,但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B.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
C.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小草“炫耀”着新绿
D.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下面词语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约摸——大约 B.照射——照耀
C.推测——猜测 D.漫长——短暂
3、下列画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揽月(rǎn) 党中央(dǎng)
B.执着(zhuó) 实施(sī)
C.先驱(qū) 不懈努力(jiě)
D.实践(jiàn) 里程碑(bēi)
4、《蚯蚓和蜂蜜》故事中最后是( )安慰蚯蚓不要哭。
A.蜜蜂
B.小山丁子
C.小虫子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 )
A.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的不可开交
B.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C.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
D.人们透过阴惨慘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6、理解句子含义。
【1】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句中连用了三个“也许”,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不确定那黑影到底是什么东西
B.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会把那黑影想象成各种东西。
C.屋子里太黑了,看不清东西任何东西在孩子们眼里都只是一团黑影。
【2】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只能在屋里通过天窗看外面,不能看到全景,但他们仍能通过自己看到的有限的事物,加上丰富的联想,想象出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
B.孩子们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经常犯的错误是把某种东西看成另一种东西。
C.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强烈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
7、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肪(zhǐ) 先驱(qū) 慰藉 B.宾馆(bīng) 繁衍(yǎn) 晌午
C.概率(lǜ) 窥伺(kuī) 拂拭 D.隧道(suì) 麦秆(gǎn) 迟吨
8、读拼音,写词语。
hé xié______ zhēng zhá______ gē bo _______ xìng fú_____
xiāo sǎ_____ zāo yāng ______ yí dòng _____ qì shì_______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用“√”选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砚(yàn xiàn) 痕(héng hén) 乾(qián qǐ) 坤(kūn shēn)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淡: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气:_________________
(3)乾坤: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洗砚池头”点明了_________,“朵朵”说明了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摘抄片段中直接表现船长视死如归、忠于职守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这段话时,应读出______的语气,这样才能表达出对哈尔威船长__________的感情。
【3】“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下列选项中,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_)。
A.经过生与死的考验,哈尔威船长又一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B.在生死考验面前,哈尔威船长表现出了英雄的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C.在生死考验面前,哈尔威船长又一次表现出只有英雄才具备的威严和权威。
D.英雄的壮举就是指他敢于在大海上驾驶“诺曼底号”。
【4】想象一下,船长此刻心里会默默地向船上的人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选文中的第1自然段是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红绸子”指的是_____,“鸡冠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是乡亲们对雨来的_______,表现了雨来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选文中写还乡河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动物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徙的鸟类迷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栋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2000只候鸟。
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环境学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在夏季阳光照射下,玻璃幕墙令人非常不适。
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造成眼睛不舒服。非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如米黄、浅蓝、浅红等,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1】给短文拟写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短文,解释词语。
(1)光污染:____________
(2)生态颜色: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阐述了“光污染”的危害,说明顺序是( )
A.动物→植物→人类
B.植物→动物→人类
C.人类→植物→动物
D.人类→动物→植物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光污染会让人视觉疲劳和造成视力下降,长期受光污染影响会影响身体健康。
B.受光污染影响的树木存活时间变短。
C.受光污染影响,很多候鸟直接撞击高楼受伤而死。
【5】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冰项链(节选)
青铜用一根细木棍将冰凌敲碎,阳光下,盘中璀璨夺目,犹如一盘钻石在散射着多芒的亮光。
他挑其中不大不小的、最合他心意的冰凌,然后将三四寸长的一根细细的芦苇管,一头衔在嘴中,一头对着它,用口中的热气,不住地吹着。那热气便像一根柔韧的锥子,在那颗冰凌上慢慢地锥出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洞来。吹穿一颗冰凌,大约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他将吹好洞的冰凌放在另一只小盘子里。冰凌落进盘中时,叮当有声。
葵花和兰子走过来了。葵花问:“哥,你在干什么呢?”
青铜抬起头来,神秘地笑笑。
葵花没有多问,和兰子一起玩耍去了。
青铜坐在草垛下,很有耐心地做着他的事。那些被他从大盘中挑选出来的冰凌,大小、形状,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正是不完全一样,它们堆放在一起时,才更见光芒闪烁。那光芒带了一点儿寒意,但却显得十分宁静而华贵。
青铜吹了一颗又一颗。那些“钻石”,随着太阳的西移,也在改变着光的强度与颜色。到夕阳西下时,它们的光,竟是淡淡的橙色。
青铜觉得他的腮帮子都吹麻了,他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嘴巴。
在太阳落下去之前,他用妈妈给他的那根红线,将吹了洞的几十颗冰凌,细心地串在了一起,然后将红线系成一个死结。这时,他用一根手指将它高高地挑起:一条冰项链,便在夕阳的余晖里出现了!
【1】请给选段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铜是怎样制作冰项链的?按步骤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A.吹洞 B.敲碎冰凌 C.挑选冰凌 D.串冰凌
【3】短文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一盘钻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2】“那儿一簇”的“簇”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它在短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①聚集,丛凑,或丛聚成的堆或团。 ②极新,常用来形容衣服。
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的东西。
【3】找出短文中的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4】模仿文中画线部分,用“……时而……时而……”造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你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加工厂。
1.离家很久了,我很想念妈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阵悦耳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昨天下午,我去公园玩了整整一天。(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这段话在文中是很极其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节体育课上我们踢了足球和羽毛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雨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园里到处可以听到悦耳的鸟叫和盛开的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芳草地。(15分)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要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一定要讲真话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