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空自苦亡人之地 B.衡少善属文

    C.旬有五日而后反 D.夙遭闵凶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推进城乡融合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现有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调。

    B. “一带一路”是我国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发起了共商规则、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联动发展倡议。

    C. 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各国人士和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科技企业参与5G建设表明了公正的态度。

    D.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产生毒理学效应。

  •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B..奋六世余烈

    以致天下

    C.致天下之士

    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皆明智忠信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关于金砖会议“成色下降”等言论不绝如缕

    ②眼下的都市剧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细细梳理不难看出,数量虽多,精品却凤毛麟角

    ③马马卡拉茶加盟专注于打造特色饮品,从而开拓了客源,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当前炙手可热的创业项目。

    ④近期,合肥庐江县罗河镇两名女子因对夏天雷阵雨不以为意,在树下避雨,被雷击中,不幸身亡。

    ⑤工厂各车间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杜绝粗心大意和经验主义,要做到警钟长鸣,未雨绸缪

    ⑥《人民文学》主编在“人民文学奖”初评中发现了青年文学创作的诸多弊端,30岁以下作家的长篇小说几乎不忍卒读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⑥

  •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yàn  谈心   羽而归shā

    B.  duì  自怨自   长歌dàng

    C.摇    熠闪光    命运多chuǎn

    D.叱zhà xiáo  手蹑脚niè  曲水流shāng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忆蜀山

    脚下的石板路,沿着依山傍河的小街蜿蜒。路面石板经历了千百年风雨,被无数代人的鞋底踩踏,虽斑驳不平,却光滑如玉。走在镂空的石板街上,不仅能听见脚步声,还隐约有流水的声音。那是河水的韵律,是山泉的吟哦,是积水从屋檐滴落在街边石条上的回声。小街的两边,都是古旧的砖木房屋。小街两边的房屋间,不时出现一条条极窄的小巷。小巷虽不长,却让人感觉幽深。因为,两边小巷尽头的风景不一样,一边,是绿意蓊郁的山景,是山脚下茂密葳蕤的兰草灌木,另一边,是波光潋滟的河景,河水在斑斓天光下流淌。

    小巷尽头的山,是蜀山;小巷尽头的河,是蠡河。

    五十多年前,曾经踯躅在蜀山脚下。那时,我还是18岁的少年,第一次远离家门,在这里学木匠谋生。我经常来蜀山脚下干活,遇见蜀山古镇时,心情郁闷,身体疲惫,没有旅游者的心情,但是古镇上的景象,还是让我惊奇。

    对蜀山古镇的第一印象,是镇头那座蜀山大桥。这是蠡河上的一座古老的石头拱桥。初春之晨,稀薄的晨雾还在河面飘漾,蜀山大桥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高高的桥面上,行人熙熙攘攘,小贩在桥上摆摊卖水果蔬菜日用百货,人们在桥上大声吆喝,讨价还价,也有人站在桥头聊天拉家常。桥下,暗绿色的蠡河水在流动,河上船只来来往往,桥上的行人和桥下的船工高声应和互相打着招呼。稍大的木船从拱桥的圆洞中穿过,艄公站在船头上,挥动一根长长的竹篙,在河面和桥墩上撑击点舞……这充满诗意的景象,很像是《清明上河图》中那座大桥。

    那时走过蜀山老街,总是脚步匆匆,没有看风景的闲情逸致。但是街上总有些独特的景物吸引我。蜀山镇附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紫衫茶壶,那是天下少有的情景。让人惊叹的是制壶人那些灵巧的手,紫泥犹如柔软的糯米糕,被这些手敲打着,揉搓着,拿捏着,搓刮着,塑造成一把把形态各异的茶壶。这些未经烧制的茶壶泥坯看上去就是完美的艺术品,虽然它们玲珑温润,但不是成品,它们必须送进山上的窑中经烈火焚烧,才能脱胎成紫砂壶。由砂石泥土变成紫砂茶壶这个过程,就在蜀山周围完成。我抬头看蜀山,只见山上云气飘旋,那是烧窑的柴火在冒烟。

    古镇上有好几家茶馆店,每天早晨,茶馆里人头挤挤。一天下午,提前完成了一天活计,我走进一家坐落在山脚下的小茶馆。下午的茶馆,店堂里茶客寥寥。我找了一张临窗的桌子坐下来,窗外,绿荫闪烁,那是蜀山的影子。一把紫砂壶端上来,茶香扑鼻。我用笨拙的动作把热茶斟入小小的茶盏时,从壶嘴里射出的茶水大半都溅在桌面上。慌乱中一位面目清癯,穿着朴素,举止文雅的中年人走过来,微笑着端茶壶为我斟茶。这时,店里的一个伙计跑过来,惊讶地问我:你认识他吗?顾景舟,他是名人,宜兴最好的紫砂壶就是他做的!

    中年人见我一脸懵懂,笑着说:别听他瞎吹。接着问我:那个上海来的小木匠?我诺诺地点头,又摇头答道:我刚来不久,还没有学会做木匠。说心里话,我并不喜欢做木匠,在这里拜师学艺,曾被人告知,要先磨刀三年。每天的活计,除了为师傅磨刀,就是拉大锯,把粗大的树段锯成木板。一天下来,精疲力竭,浑身酸痛。我想,做茶壶,比干木匠活有趣得多。他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笑着说:你还小,应该读书。学点手艺也没错。

    我看着窗外摇曳的绿荫,突兀地问了一句:这里不是四川,这座山为什么叫蜀山呢?他脸上的微笑没有消失,这是因为苏东坡上过这座山。这座山原来叫独山,苏东坡来这里,觉得这里的风景和他家乡很像,他说:此山似蜀。蜀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他喝了一口茶,看着窗外的绿荫,仿佛是自言自语:蜀山脚下,还有东坡书院呢,在山的另一边,现在是学堂了。他放下茶壶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转身走出店堂,脚步悠然。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顾景舟。

    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顾景舟作为紫砂艺人的地位,他是承前启后的紫砂工艺大师。我在蜀山遇见他时,正是紫砂艺术被忽略的时代,也是他失意的日子。

    那天从茶馆店里出来,我沿着山脚一路寻找,走到古镇尽头,绕过蜀山,在山的南麓,终于找到了当年的东坡书院。那时,这里已成为一所小学,但依然保留着东坡之名:东坡小学。我站在校门口,隔着门墙往里看,只见院落里古树参天,天井里散落着一地斑驳的树影。正是放学的时候,孩子们的欢笑声从里面一路传出来……

    我在东坡小学门口站了很久,心里想象着苏东坡当年如何在蜀山脚下流连忘返。东坡小学的古老前身,曾经是苏东坡住过的草堂,故被人们称为东坡草堂,后来,在这里建起东坡书院,再后来,成为东坡小学。

    那天离开东坡小学,已近黄昏,但我还是不想急着回我寄居的村庄,我要登上蜀山顶看看。山不高,从南麓攀登,越过山峰,下山就可以回到蜀山大桥边。登临山顶时,正好看到日落,天边的云霞如无边无际的火焰,慢慢吞噬着一轮血红的残阳。从山顶俯瞰,蠡河是一条晶莹的光带,古镇的黑色屋脊在山脚下蜿蜒,像泼洒在山河之间的一道浓墨。我也看见了依山而建的龙窑,那是一条攀卧在山坡的巨龙,被古树掩隐着,被烟雾笼罩着。巨龙的腹中,蕴蓄着熊熊火焰,那些被灵巧的手捏制成的茶壶和陶器,正在烈火中涅槃新生……

    半个多世纪过去,山河依旧,但人间的景象天翻地覆。近日重返蜀山,看到了新时代带来的变化,陶都丁蜀,是富甲江南的名镇,紫砂工艺,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华国粹。东坡小学又成了东坡书院。龙窑进了博物馆。蜀山古街上,石板路还在,老房子还在,当年的气韵还没有消散……

    (取材于赵丽宏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踯躅在蜀山脚下       踯躅:徘徊

    B.虽然它们玲珑温润          温润:细润

    C.慌乱中一位面目清癯        清癯:清秀

    D.中年人见我一脸懵懂        懵懂:不解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部分,描写了依山傍水的小巷,突出了它的古朴、幽静、狭窄等特点。

    B.作者写他18岁时远离家乡来到蜀山谋生,因为心情的苦闷而无心欣赏当地美景。

    C.文中交代蜀山的得名与苏轼有关,因他觉得那里风景与家乡很像,后称“蜀山”。

    D.结尾处作者重返故地发出感慨,那里虽然山河依旧,可却有着浓郁的新时代气息。

    【3】文中横线处的一段文字,能否删掉?请联系上下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4】题目为《忆蜀山》,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忆”了有关蜀山的哪些内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恢弘的场景描写曹操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写出时序交替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直接写出行路所遇到艰难险阻的两句是: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指出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即使年龄比自己小也能以之为师,他给出的理由是“______”;然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从师不需计较长幼:“______?”

    (2)坚守干净正直的节操,传承古代圣贤的美德,屈原在《离骚》中发出“____________”的慨叹,启发当代青年思考守正不阿的重要性。

    (3)设问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往往起到增强情感表达力量的作用,有利于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如:“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中国传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写道“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有“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缺乏从师学习风尚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11、按要求填空。

    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_______(《兰亭集序》)

    ⑵王国维在《______》中借用了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类比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第二境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受政治局势影响,几度被贬,漂泊一生。②帝乡:指长安。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有枝红杏伸出墙头,正好被踟蹰在墙外路上的“行人”看到。

    B.颔联的意思是说自己想“长得”赏花,又担心此处难以停留而遗憾。

    C.颈联的文字中虽然不见有“花”字,却能使人感受到“花”的孤寂。

    D.尾联借回忆起“帝乡”千万树杏花盛开,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下面诗句都有“蝶”,与“春浅香寒蝶未游”中“蝶”的形象特点相似的一项是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B.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雨晴》)

    C.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巢《题菊花》)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化用了这首诗的首句。请简要分析,两诗由“一枝红杏”而引发的联想和感触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存孝,代州飞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赐姓名,以为子,常从为骑将。晋取邢、沼、磁三州,存孝功为多。文德二年,存孝败梁将李谠,追击至马牢关。还攻潞州,唐以孙揆为潞州节度使。存孝以三百骑伏长子西崖谷间,伺揆军过,横击断之,擒揆以归。存孝狻臂善射,身被重铠,橐弓坐槊,手舞铁楇,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初,存孝取潞州功为多,而太祖别以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负其功,不食者数日。晋军连岁攻赵常山,存孝常为先锋。赵王求救于幽州李匡威,匡威兵至,晋军辄引去。存孝素与存信有隙,存信谮之曰:“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存孝不自安,乃附梁通赵,自归于唐,因请会兵以伐晋。晋击存孝,存孝婴城自守。太祖自将兵傅其城,掘堑以围之,存孝出兵冲击,堑不得成。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堑成,深沟高垒,不可近,存孝遂窘。城中食尽,登城呼曰:“儿蒙王恩,位至将相,岂欲舍父子而附仇讎,乃存信构陷之耳。愿生见王一言而死。”太祖哀之,遣刘夫人入城慰谕之。刘夫人引与俱来,存孝泥首请罪曰:“儿于晋有功而无过,所以至此,由存信为之耳!”太祖叱曰:“尔为书,罪我百端,亦存信为之邪?”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然太祖惜其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为之不视事者十余日。康君立素与存信相善,存孝已死,太祖与诸将博,语及存孝,流涕不已,君立以为不然,太祖怒,杀君立。君立与太祖俱起云中,累立战功,昭义节度使,以存孝故杀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六)

    注①太祖,指李克用 ,沙陀首领,因功被唐封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李存勖建立后唐政权,追封他为唐太祖。②文德,唐僖宗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

    B.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

    C.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

    D.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其实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

    B.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有时特指声讨的文告。

    C.鸩,古代传说中的毒鸟,据说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可以毒死人,文中指用毒酒杀人。

    D.表,古代的文体,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陈情表》。文中是“上表推荐”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孝擅长射箭,勇武过人,而且有谋略,多次出征,战功卓著。打败梁王将领李谠,擒获唐潞州节度使孙揆。

    B.攻取潞州后,李存孝认为自己功劳大却没得到应有的封赏,愤恨不平,因而背叛晋王,结交梁王和赵王,并归附了大唐。

    C.李存孝轻信人言,坐视晋王军队修成环城深沟,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得已用父子之情博取太祖哀怜,希望当面辩解请罪。

    D.李存孝想把罪责推到李存信身上,却无法开脱给太祖罗织罪名的罪行,最后被绑在车上,押至太原,车裂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孝素与存信有隙,存信谮之曰:“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

    (2)然太祖惜其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为之不视事者十余日。

    【5】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太祖对李存孝的赏识与爱惜?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2月15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的风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