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A.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阴下学着种瓜。
B.童家的孙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阴下学着种瓜。
C.小孙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在桑阴下学种瓜。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是( )
A.问其故 缘故 B.断不甘为下流 断绝
C.冀复得兔 希冀 D.道旁李 道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肆(shì) 眷恋(juàn) 露馅(lù)
B.瞑目(mín) 血泊(bò) 喧哗(huá)
C.清澈(chè) 弓弩(nǔ) 远眺(tiào)
D.轻蔑(miè) 恐吓(xià) 调度(tiáo)
4、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
(1)窗前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 )
(2)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 )
(3)大象对人群一点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 ( )
(4)那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美妙得无法用语言形容。 ( )
你还能选择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5、巧填关联词。
①中指_____身体最长,_____在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
②荷兰_____是水之国,_____是牧场之国。
③我带走的_____是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_____是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④孩子_____不小心失足,_____会直接摔到甲板上。
6、我能填
《落花生》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_。书里收录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_____)这一篇入选教育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这篇文章中“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孔君平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从“______”二字可以看出杨氏子反应很快。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如果来的是李先生,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 ”
(2)把画横线句子摘抄下来,并用“/”划分朗读节奏。
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画“ ”的部分应该用______(沮丧 自嘲)的语气来读。
(2)“重大发现”指“我”______,而“被驱逐和被迫害”指“我”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qì pài( ),但也颇有yān bō hào miǎo( )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gōu huǒ( ),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jiáo làn( )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旧 lè cǐ bù pí( ),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烤鸭、烤牛肉、涮羊肉,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其中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北京烤鸭分为焖炉(暗火)与挂炉(明火)两种。便宜坊以传统的焖炉烤鸭( ),全聚德以挂炉烤鸭闻名,各有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京味莱。烤鸭旧称“烧鸭子”,据说最早起源于山东。元大都时已有“南炉鸭”之说。明代在米市胡同有人建了座“金陵便宜坊”,专卖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用秫先将炉体烧热,然后将( )好的白条鸭放入炉内,关上炉门不见明火,靠炉体的热量将鸭子烤熟。到了清朝以后,全城又出现了几家便宜坊分店,原店则加一“老”字。
全聚德采用的是挂炉烤鸭法,烤鸭是用北京填鸭烤制的。其鸭体肥、肉嫩。烤制时,油脂渗出,将鸭皮炸脆;鸭腹内烤岀的油将鸭肉烹熟。烤鸭用的燃料为枣、桃、梨等果木,烤出的鸭子有果香味道;且果木燃尽后不扬灰,可避免烤鸭被污染。烤鸭的烹制过程既( ),又简单。烤鸭不能用冷冻鸭,要用当天屠宰的鸭,去净鸭毛和内脏后,在皮和肉间吹进(压进)空气,在鸭外涂满麦芽糖浆在进烤炉前,还要用滚烫的开水把鸭膛内烫一遍,然后才入炉。烤鸭关键在把握好火候,夏天约25分钟,冬天则需40分钟方可出炉。时间过短,不熟;时间过长,就焦了。烤鸭师傳用一根长长的烤杆,挑起肥鸭放进炉膛,挂在炉梁上,其间还要有规律地转动鸭体。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膩、香酥、皮脆、肉嫩。
据说,技艺( )的片鸭师傳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由于火候掌握得好,吃起来肥而不膩,瘕而不柴,香酥可口。吃时,一般用荷叶薄饼(老北京人称之为“片儿饽饽”)抹上甜面酱铺上葱白丝,卷起来吃;也有用空心烧饼夹着吃的。根据季节不同,还要配着萝卜条或黄瓜条。“逛长城,听京戏,吃烤鸭”是北京旅游的三大特色。有机会请你也去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所填的词不能重复)。
娴熟 清理 著称 繁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4】用“ ”画出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的制作方法。
【5】片烤鸭时有什么讲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长大后,南丁格尔想当一名护士。那个时代,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没有文化、地位十分低下的妇女,没有哪个有身份的人愿意当护士。因此,她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妈妈气急败坏地骂她:“你真是要丢尽全家人的脸!”姐姐急得对南丁格尔喊道:“妹妹,你疯了!我们这种有地位的人,怎么能去当护士呢!”
可是,南丁格尔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她认为,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奉福。最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人们的歧视,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到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低下( )减轻( )
歧视( )优裕( )
【2】长大后南丁格尔想当一名护士,家里人是怎样反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丁格尔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毅然决然”表现了南丁格尔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她多想迈开双腿,扑向那翠绿欲流的万顷麦田,劳动时,让汗水流进泥土,去滋养那饱鼓鼓的麦粒。但是,她不能!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留在静寂的小院里。有时不免黯然泪下……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擎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2)填空。
①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的原因是( )。
②“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 )。
③张海迪给病人治病扎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是(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 ) 探望( ) 警告( ) 简单(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 火热( ) 温暖( ) 欢乐( )
1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我敬爱的外公
我的外公年过五旬,一道道皱纹爬上他的额头,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但是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深嵌在慈祥的面庞上,却显得炯炯有神。他身材不高,常穿一身褪了色的邮政制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
我外公十七岁就开始送信了,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工龄。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
我的外公工作多年,对周围的一些地方了如指掌,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
一次,邮局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上用的是早已不用的解放前的地址,邮局的工作人员试投多次,可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有的人认为这封“死信”是不能“复活”了,外公看了看信封,说:“这封信一定是远隔重洋的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让我试一试!”
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了,直到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回家。一天,两天,一连半个多月,外公终于从小港码头一位搬运工人那里打听到了收信人的地址。
收信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半晌,老太太擦干了泪水,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了!同志,是您使我得知儿孙们还活着的(确切 正确)消息,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还能和我的孙子联系上。真是托您的福,托新社会的福啊!”
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安慰 欣慰)的笑容。他背起邮包,又向另一家走去。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如指掌:
小心翼翼:
3.画出描写外公外貌的语句。
4.“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这句话中的“死信”是指 ,“复活”是指 。
5、外公能使“死信”“复活”的原因是什么?
6.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3、阅读短文。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莫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谁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②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1】选文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写故乡的________来体现的。
【2】读画线句,第①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________。第②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故乡的月亮在“我”的记忆中远比这些广阔世界的月亮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3】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相照应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月是故乡明”为题目是为了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g céng)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把它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文中“纳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放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请用“____”画出对王熙凤侧面描写的句子。
【5】《“风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短文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1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仔细读选文,给借箭过程排序,并用“√”给图片选择对应的内容。
①绳索连船 ②排船受箭 ③掉转船身 ④靠近曹营 ⑤顺利回程
( )→( )→( )→( )→( )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他“识人心、知天象、晓地理”三个方面。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并分别在句子旁边批注“识人心、知天象、晓地理”三个词语。
【3】对加点的“诸葛亮笑着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对自己的安排自信满满 B.诸葛亮了解曹操,断定他不敢出兵
C.体现了诸葛亮的从容淡定 D.诸葛亮为了安抚鲁肃,故意笑给他看
17、课外阅读。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小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 欣赏——( )
庄严——( ) 偶尔——( )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合要 “努力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野草,你会怎样对待百合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传染源: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人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型冠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常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应该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着用水洗干净;至少每周消毒1—2次;卫生间地面,墙面可能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每周消毒1—2次。
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不聚餐,外出时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勤通风:做好空气消毒,每天室内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洗手: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口诀是:内—外—夹—弓—大—立—腕。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关知识。
【2】根据材料判断正误(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室内通风换气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潜伏期都是3—7天。(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_________)
(4)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请向家人提供两条科学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蚊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猪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在我……我的口袋里!”
【1】知县真正需要的是 ,而不是 。师爷把 听成了 ,也就买成了 。
【2】知县要买竹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县看到师爷买的是___,很生气,问“耳朵哪里去了?”这是知县问的“耳朵”指的是__,师爷听成了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被”字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我想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________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
__________
4.热——八月,天多热。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了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把意思写具体)
冷——_____________
5.玩累了,就在树下找个地方睡着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发现你学习劲头很足,我奖励你周末去郊游。”(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不会没有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我最喜欢的汉字。
要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的汉字,孩子们,你在学习中一定与文字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吧!选自己喜欢的汉字写一篇文章,字数不超过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