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1)(整洁、纯洁)我们的教室非常( )。
(2)(战斗、战役)( )打响了,猛烈的炮火向敌人射去。
(3)(温暖、温和)朝鲜妈妈给志愿军战士带来慈母般的( )。
(4)(噩耗、消息)张大爷病很重,( )传来,大家都很焦急。
(5)(清幽、清秀)这里环境比较( ),是个休息的好地方。
2、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B.他就牵老牛,拉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峰重叠的地方。
C.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D.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胖墩(dēn) 绊倒(bàn)
B.铸成(zhù) 颧骨(guàn)
C.揩眼泪(kāi) 蘸水(zhàn)
D.欺诈(zuò) 发怔(zhèng)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另写词语。
(______)头(_____)气 (______)(______)成竹 得意(______)(______)
风(_____)浪(______) 龇(______)咧(______) 转(______)为(______)
随(______)所(______) 不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脑汁
5、比一比,组词语。
浆(_____) 奖(_____) 陷(_____) 馅(_____)
傅(_____) 博(_____) 尼(_____) 屁(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情不( )( ) 自我( )( ) 若有( )( )
( )( )不动 狂轰( )( ) 自( )自( )
7、近义词: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_____) 损失(_____) 慰问(_____)
悲痛(_____) 眷恋(_____) 繁忙(_____)
尊重(_____) 踌躇(_____) 清贫(_____)
朴素(_____) 奢侈(_____) 筹集(_____)
8、按课文内容做题。
前四个单元,我们认识了能神机妙算,巧妙借箭的________;手术拒绝用麻药,有钢铁般意志的________;送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的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照样子,写词语。
虚实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理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拉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颠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撇,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谅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1】解释词语。
莫要胡说:_________________
断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片段? ( )
A.奇緣女儿国
B.三打白骨精
C.大战黄袍怪
【3】短文中,“行者”是指( )。还写了妖精、( )、( )这几个人物形象。
【4】画“____”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怪物”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 资本论 辛勤劳动40年 读了大量书籍 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写《史记》,从20岁就收集大量历史素材;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上千本有关资料,认真演算,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勤出智慧。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就可以变拙为巧。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只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1】给短文第二小节缺少标点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变拙为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勤出成果”的,请用简洁的句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勤奋”的格言警句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对比阅读。
【文段一】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节选)
【文段二】却说司马懿(yì)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②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③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手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空城计》(节选)
【1】这两段文字均选自________(作者名)的古典历史小说《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见了如此模样______________ 父亲何故便退兵?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司马懿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4】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__
【5】读文段中的三处画线句子,品人物之“笑”。
①诸葛亮笑着说______ ②懿笑而不信_______ ③(孔明)笑容可掬_______
A.怀疑且轻蔑的笑 B.幽默宽厚的笑
C.诱敌中计后得意的笑 D.镇定自若的笑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文段二】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
A.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1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前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被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子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1)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填上适当的词。
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 随手( ) 究竟( ) 称赞(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文中写了“我” 次脸红。
②“我”丢失的东西是指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献出“熊猫血”的老师
三十六岁的刘芳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的血型是罕见的 RH 阴性A型,因此被一些同事称为“熊猫教师”。刘芳虽然身体瘦弱,但她却三次献出了“熊猫血”。
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刘芳正在准备做饭。九岁的儿子突然手中举着张报纸大声说:“妈妈,有个病人和您血型一样,您能帮助他!”刘芳接过报纸,只见上面有一条血液病患者求助的消息。读完报道,刘芳仿佛看见患者躺在病床上痛苦的表情,她点了点头。儿子问她:“妈妈,您是要把血献给那个病人吗?”面对儿子的质疑,刘芳笑着说:“当然要献血呀,这可是助人为乐的事。”回答完儿子的疑问,刘芳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报上登的求救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愿意为对方献血。这时儿子说道:“我爸在外地出差,他会同意吗?”听了儿子的话,刘芳马上又给出差的丈夫打了电话讲述了她要去献血的原因:“如果我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救助一个人,我会感到非常快乐的,所以我要尽力帮助他”丈夫在电话里肯定地说:“你曾经两次献血帮助别人,我都没反对过,这次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我支持你!”丈夫的话使刘芳倍感亲切。晚饭时,刘芳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患者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双方约定明天﹣星期天到市血液中心做采血检查。
星期天的早晨,刘芳来到市血液中心。在做采血检查时,因为刘芳身体瘦小血管很细,护士用针头在她的胳膊上来回扎了十几次,也未能取足血。疼得直冒汗的刘芳闭上嘴,咬紧牙。她心想:“为了用我的血来帮助别人,一定要忍住。”想到这,刘芳执意让护士继续取血,最后才达到了取血量。护士连声说:“您是来献血帮助别人的,而我让您挨了这么多次扎,真是太过意不去了。”“没事,我能忍受。只要我的血能帮助别人,再疼也没关系。”陪在一旁的患者的女儿此时早已感动得泪眼模糊。
整个上午,刘芳完成了采血前检查,中午回家等待结果时,儿子对刘芳说:“妈妈,您用自己的鲜血去救助一位父亲,我觉得您很伟大!”听了此话,刘芳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为儿子的理解和成熟而感到欣慰。这时市血液中心打来电 话告诉刘芳,只有她一个捐献者的血检合格。刘芳非常欣喜,连忙又返回血液中心又献了血。第二天下午,患者如期进行了手术治疗。
虽然在星期日中午献了血,但下午刘芳并没有在家里休息。她像往常一样去了父母家,给老人买了营养品,帮助老人做家务。几天后,患者的女儿打来电话执意要拿着贵重的礼品登门道谢,被刘芳谢绝了。
当记者采访时,刘芳说:“当我得知自己的血型是 RH 阴性 A 型时,就做好了帮人的准备,献出一份爱心去帮助别人,我感到非常幸福。”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泪眼模糊____
②热泪盈眶____
A.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
B.含满泪水的眼睛视线模糊不清。
【2】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主要人物的名字叫 ,因为他的血型罕见,因此她被一些同事称为“ ”。
【3】第二自然段写刘芳回答完儿子的疑问后,她做了哪三件事?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4】第三自然段写护士用针头在刘芳的胳膊上来回扎了十几次,也未能取足血,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刘芳除了助人为乐,还有哪些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三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7】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喜欢而且心安,运用 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欢喜,快乐。运用 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做事迅速,为患者着想。
【8】以下对短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短文第一自然段为后文作铺垫,后文具体写了刘芳三次献出“熊猫血”的事。
B. 第二自然段中“仿佛看到患者躺在病床上痛苦的表情”是刘芳读完报道后产生的联想。
C. 短文除了写刘芳,还对刘芳的儿子、丈夫、父母以及护士和患者的女儿进行了描写。
D. 短文结尾通过对刘芳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品质。
15、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券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黑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2】本段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读文段中画“ ”的句子,这两处写明了两点内容:①严监生________;②严监生的家境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此刻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②此刻,如果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
__________;③读了这句话,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5】读完以上选段,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上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手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利在明天的60米的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啰?”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独生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C)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自不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他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D) “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 请给文中第三自然段点上标点。
2. 在文中的第二自然段里,用“”画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中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3. (B)句中“呆望了一阵”中的“一阵”不能改为“一眼”的原因是。
4. (C)句仅仅是指乌龟和兔子吗?还指了谁?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而小保罗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
你认为父亲和小保罗谁说得对?
6.文中(A) (B) (C) (D)四个句子都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请在下面的选项后面画“√”。
(1) 外貌( ) (2)语言( ) (3)神态( )
(4) 心理( ) (5)动作( ) (6)性格( )
7.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选择正确的一项画“V”。
(1) 父亲无法进一步解释乌龟取胜的原因。 ( )
(2) 儿子死钻“牛角尖”而又固执己见。 ( )
(3) 儿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父亲不一致。 ( )
(4) 儿子对已“听腻”了的寓言故事不再感兴趣。 ( )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③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④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⑤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⑥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1】根据图示中的关键词,找出描写曹小三心理的语句,摘录下来,并体会他的内心。
【2】选文的主人公是刷子李,能否删掉描写曹小三的语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小三没有拜错师傅 B.师傅技艺高超,有此绝活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C.师傅奇特的规矩是为了引人关注 D.有本事的大有人在,不要轻易怀疑别人
18、阅读短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完成练习。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岀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岀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嗖嗖地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 )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 )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碉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抉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喊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1】在第1自然段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董存瑞和郅顺义是怎样配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董存瑞在冲到桥下前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董存瑞在安放炸药包时遇到了什么麻烦?他是怎么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把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
【2】如果将武松应对大虫三招的动作改为“躲”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此时的武松心里会怎么想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几个成语来形容武松: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喂!老头,去博物馆怎么走?(改换成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明天去书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落下来。(至少两处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热情地帮助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为双重否定句,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花性格孤僻。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溪水多么清!(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窗多年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又不少你酒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
1.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缩句)
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3.师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4.开学之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我最喜欢的汉字。
要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的汉字,孩子们,你在学习中一定与文字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吧!选自己喜欢的汉字写一篇文章,字数不超过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